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徒手心肺復蘇按壓部位篇一
201-6-15 業務院長 王興平
【學習目的】
1.掌握心肺復蘇的概念及原則;
2.掌握心臟驟停的診斷標準及心肺復蘇術的方法、步驟、效果判斷;
3.掌握心肺復蘇的注意事項; 4.熟悉后續生命支持、腦復蘇。【適應證】
各種原因所造成的循環驟停和/或呼吸驟停。【禁忌證】
無絕對禁忌癥。【器械準備】
心肺復蘇模型人、生命體征監測儀、面罩、呼吸球囊、無菌紗布。【操作步驟】
1.證實被施救者是否意識喪失,心跳、呼吸停止。其主要特征為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股動脈、頸動脈搏動觸不到;心音消失;發紺。
2.體位:將被施救者去枕平臥,安置在平硬的地面上或在其背后墊一塊硬板。3.保持呼吸道通暢:先檢查呼吸道情況,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嘔吐物及異物,有假牙托者應取出。仰額舉頜法開放氣道,一手置于前額使頭部后仰,另一手的示指與中指置于下頜骨近下頦(頜),將頦部向前抬起,拉開頸部。
4.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
(1)人工呼吸:可采用口對口呼吸、口對鼻呼吸、口對口鼻呼吸(嬰幼兒)。在保持呼吸道通暢、并檢查頸動脈有無搏動的情況下進行。操作者用左手按壓病人前額,用拇指和示指捏住病人的鼻翼下端;另一只手示指和中指抬起病人的下頜,深吸一口氣后,張開口把病人的口部完全包住,深而快地向病人口內用力吹氣,直至病人胸廓向上抬起為止;一次吹氣完畢后,立即與病人口部脫離,輕輕抬起頭部吸入新鮮空氣,以便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時使病人的口張開,捏鼻的手也應放松,以便病人從鼻孔通氣,觀察病人胸廓回復,并有氣流從病人口內排出,吹氣頻率為12~20次/分,但應與心臟按壓呈比例。單人操作時心臟按壓15次,吹氣2次(15:2)。吹氣時應停止胸外按壓,吹氣量過大會引起肺泡破裂。
(2)胸外心臟按壓:在人工呼吸同時,進行人工心臟按壓。
(i)按壓部位在胸骨上2/3與下1/3交界處,或劍突上4~5 cm處。(ii)按壓方法:搶救者一手的掌根部緊放在按壓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兩手平行重疊且手指交叉互握抬起,使手指脫離胸壁;搶救者雙臂應繃直,雙肩中點垂直于按壓部位,利用上半身體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壓,使胸骨下陷4~5 cm(5~13歲3 cm,嬰幼兒2 cm);按壓應平穩、有規律地進行,不能間斷;下壓及向上放松是時間比為1:1。按壓至最低點處,應有一個明顯的停頓,不能沖擊式的猛壓或跳躍式按壓;放松時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離開胸骨定位點,但應盡量放松,務必使胸骨不受任何壓力;按壓頻率為100次/分為佳。在胸外按壓的同時要進行人工呼吸,但不要為了觀察脈搏和心率而頻頻中斷心肺復蘇,按壓停歇時間一般不要超過10秒,以免干擾復蘇成功。
(3)按壓有效的主要指標:①按壓時能捫及大動脈搏動,肱動脈收縮壓>60 mmhg。②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膚等色澤再度轉紅潤。③擴大的瞳孔再度縮小。④吹氣時可聽到肺泡呼吸音或有自主呼吸,呼吸改善。⑤意識逐漸恢復,昏迷變淺,可出現反射和掙扎。⑥尿量增加。【注意事項】
1.心肺復蘇力爭在心跳驟停4分鐘內進行。
2.必須在30秒鐘內作出診斷的方法:拍背、呼喚--檢查鼻孔氣流,胸部起伏--觸摸頸動脈。診斷依據:呼之不應,無氣流感覺,胸部無起伏,大動脈無搏動。
3.如病人有輕微自主呼吸時,人工呼吸應同步進行。吹氣時間1-1.5秒,吹氣量800ml,自動呼氣時間約2.5秒。頻率12-20次/分。按壓時使胸骨壓下4-5cm,頻率:成人80-100次/分,小兒 l00-120次/分。
4.按壓與吹氣比例(次)單人操作30:2雙人操作15:1。
5.除特殊情況外,停止按壓的時間不應超過 15-30秒鐘。
徒手心肺復蘇按壓部位篇二
徒手心肺復蘇術
1、心肺復蘇過程中,如有條件建議患者保持低體溫,體溫多應維持在(b)
a、32~37℃ b、32~34℃ c、32~36℃ d、以上都不對
2、心肺復蘇的治療藥物中,多巴胺的適應證為(b)
a、嚴重心力衰竭患者 b、低血壓患者 c、嚴重酸中毒患者 d、快速型室性心律失
3、心肺復蘇的治療藥物中,乙胺碘呋酮的適應證為(d)
a、心臟停搏或無脈電活動的患者 b、有癥狀的緩慢性心律失常 c、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
d、快速型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
4、存在心室顫動或無脈性室速,立即給予電除顫,能量為(aa、360j b、380j c、390j d、400j
5、心肺復蘇的治療藥物中,阿托品的適應證為(b)
a、心臟停搏或無脈電活動的患者 b、有癥狀的緩慢性心律失常 c、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
d、快速型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
6、心肺復蘇的治療藥物中,腎上腺素的適應證為(a)
a、心臟停搏或無脈電活動者 b、有癥狀的緩慢性心律失常 c、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
d、快速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
7、利多卡因1小時之內的使用總量不能超過(b))a、280mg b、300mg c、320mg d、400mg
8、呼吸停止或呼吸微弱患者可應用(c)藥物
a、呼吸機 b、呼吸抑制劑 c、呼吸興奮劑 d、以上都可
9、心肺復蘇胸外按壓的頻率是(b)
a、80次/分 b、100次/分 c、120次/分 d、140次/分
10、心肺復蘇的治療藥物中,多巴酚丁胺的適應證為(a a、嚴重心力衰竭患者 b、低血壓患者 c、嚴重酸中毒患者
d、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
徒手心肺復蘇按壓部位篇三
院前徒手心肺復蘇操作技能及評估
踏雪尋梅
院前徒手心肺復蘇操作技能及評估
摘要:心肺復蘇術(cpr)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急救技術,無論是專業人員還是普通市民,及時、確切、有效的心肺復蘇操作可明顯提高心跳驟停患者的復蘇成功率。但就目前的現狀來看,即使是醫護工作者也未必能進行規范操作。針對這一情況,再次對對心肺復蘇的操作過程做細致的解說。使操作盡可能的規范化。
關鍵詞:心肺復蘇,操作技能,評估
引言:心肺腦復蘇(cpcr)護理是搶救心臟呼吸驟停及保護、恢復大腦功能的一系列急救措施,也是護理人員配合搶救治療必須掌握的技術之一[1] 腦組織在心跳呼吸驟停6 min后將出現不可逆性改變,因此一旦患者出現心跳呼吸驟停后因立即給予基本生命支持,盡快恢復患者的心跳和呼吸。如未能在現場得到及時正確的搶救,患者將因嚴重缺氧而死亡,這種搶救患者生命的措施被稱為心肺復蘇(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據統計, 70%以上的猝死發生在院前,其中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和腦卒中占猝死的首位;嬰幼兒常由呼吸道疾病及氣管異物所引起;青年人的猝死以心肌疾病為主。復蘇是搶救心跳呼吸驟停患者全部過程,包括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高級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 als)和延長生命支持(prolonglife support, pls)[2]。研究表明,在心跳停搏4 min行cpr,成功率可達32%,延遲4 min以上,成功率僅為17%[3]。
中心部分:
1.院前徒手心肺復蘇適應證 ①呼吸驟停。很多原因可造成呼吸驟停,包括溺水、卒中、氣道異物阻塞、吸入煙霧、會厭炎、藥物過量、電擊傷、窒息、創傷以及各種原因引起的昏迷等。原發性呼吸停止后,心臟、大腦及其它臟器仍可以得到數分鐘的血供,此時,尚未出現循環停止的征象。當呼吸驟停或自主呼吸不足時,保證氣道通暢,進行緊急人工通氣非常重要,可防止心臟發生停搏。②心臟驟停。心肌梗死、電擊傷及各種導致心臟驟停時,血液循環停止,各重要臟器失去氧供。upport)或電除顫(defibrillation)。院前徒手心肺復蘇操作過程
2.1 判斷環境和病情 患者呼吸心搏突然停止時的表現:①意識突然喪失;②面色蒼白或發紺;③瞳孔散大;④部分患者可有短暫抽搐,隨后全身肌肉松軟。發現者可詢問患者以達到判斷其意識狀態的作用。再根據患者的意識狀態和身體的損傷情況選擇急救措施。盡快啟動急救醫療服務系統,以爭取搶救的時間。2.2 擺體位并清理呼吸道 如果患者有頭頸部創傷或懷疑有頸部損傷,只有在絕對必要時才能移動患者,對有脊髓損傷的患者不適當地搬動可能造成截癱。所以在進行搶救的過程中切不可一概而論,對待所有患者應用一成不變的方法,以免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清理呼吸道避免影像心肺復蘇的效果甚至造成人工呼吸的失敗,最終導致心肺復蘇操作的失敗。
2.3開放氣道(airway control)患者無反應、無意識時,肌張力下降,舌體后墜造成呼吸道阻塞,因為舌附在下頜上,因此把下頦向上抬,既舌離開咽喉部,使氣道打開。如無頸部創傷,可以采用仰頭抬頦法開放氣道,并清除患者口中的異物和嘔吐物。開放氣道的方法有:①仰頭抬頦法。救助者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額,用手掌把額頭用力向后推,使頭部向后仰,另一只手的中指和食指放在下頦骨處,向上抬頦,使下頦向上抬動,開放氣道后有助于患者自主呼吸,也便于cpr時口對口呼吸。②托頜法。把手放置患者頭部兩側,肘部支撐在患者躺的平面上,握緊下頜角,用力向上托下頜,如患者緊閉雙唇,可用拇指把口唇分開。如果需要行口對口呼吸,則將下頜持續上托。對于懷疑有頭、頸部創傷患者可用此方法。危急情況下也可做緊急處理氣道切開。
2.4人工呼吸(breathing support)2.4.1評估患者 檢查呼吸,開放氣道后,先將耳朵貼近患者的口鼻附近,感覺有無氣息,再觀察胸部有無起伏動作,最后仔細聽有無氣流呼出的聲音。若無上述體征可確定無呼吸,判斷及評價時間不得超過10 s。
2.4.2人工呼吸方法 ①口對口呼吸:口對口人工呼吸時,要確保氣道通暢,捏住患者的鼻孔,急救者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呈密封狀,緩慢吹氣,每次吹氣應持續2 s,確保呼吸時胸廓起伏,如急救者只人工呼吸,那么通氣頻率應為10~12/min,每次吹入氣量為10 ml/kg(700~1 000 ml)。1~8歲兒童存在循環的征象,但沒有自主呼吸時,通氣頻率為20次/min,吹入氣體量以達到使胸廓產生看得見的起伏,同時不產生過度的胃擴張為標準。②口對鼻呼吸:在對患者不能經口呼吸時應推薦采用口對鼻呼吸,如牙關緊閉不能開口、口唇創傷、口對口呼吸難以實施。口對鼻呼吸時,將一只手置于患者前額后推,另一只手抬下頦,使口唇緊閉。用嘴封罩住患者鼻子,深吹氣后口離開鼻子,讓氣體自動排出。成人口對口呼吸潮氣容積大約是700~1 000ml[4]。,口對口人工呼吸一感染,《國際心肺復蘇指南2005》中提出可行單純型胸部按壓[5]。
2.4.3人工呼吸效果評估 在口對口吹氣后,松開鼻孔,同時貼近患者感覺是 3 否有氣體溢出感。如氣體只進不出,則可能造成肺過度擴張。或者氣體進入胃內,導致胃腸脹氣或者胃擴張等并發癥。
2.5胸外按壓(circulation)胸外按壓 胸外按壓是在肋緣與胸骨角的焦點上2指處提供一壓力,這種壓力通過增加胸內壓或直接擠壓心臟產生血液流動,通過胸外按壓使血液流向肺臟,并輔以適當的呼吸,就可為腦和其它重要器官提供一定的氧氣以便行電除顫。按壓頻率為100次/min,單人和雙人cpr時,按壓/通氣比均為30∶2。按壓深度為胸廓前后徑的1/3到1/2。心臟按壓與人工呼吸的比例為15∶2的效果遠優于5∶1[6]。
2.5.1胸外按壓方法 ①用手指按壓在靠近急救者一側患者的胸廓下緣;②手指向中線滑動,找到肋骨與胸骨連接處再上移2指;③將手掌貼在患者胸骨該處,另一手掌重疊放在這只手背上,手掌根部長軸與胸骨長軸確保一致,保證手掌全力壓在胸骨上,可避免發生肋骨骨折,不要按壓劍突;④手不應離開胸壁。專家一致認為要把cpr重點放在技巧上,強調指出必須提供連續不受干擾的cpr[7]。
2.5.2有效按壓的標準 肘關節伸直,垂直下壓;按壓幅度為4~5 cm為達到有效的按壓,可根據體形大小增加或減少按壓幅度;每次按壓后,放松使胸骨恢復到按壓前的位置手不要離開胸壁,一方面可以保持正確的按壓位置,另一方面,減少直接對胸骨本身的沖擊力,以免發生骨折;按壓頻率為100次/min;按壓與放松間隔比為50%。專家們強調連續不間斷、有效的胸外按壓是復蘇成功的關鍵[8]。
2.5.3 按壓效果評估 進行5個按壓/通氣周期后,再檢查循環呼吸體征,如仍無循環呼吸,重新行cpr,無特殊情況,不得中斷cpr。已有循環體征無呼吸,繼續以10~12次/min頻率行人工呼吸;每隔幾分鐘檢測一次循環;如果恢復充分的自主呼吸,循環體征也存在,則將患者置于恢復位。
最新進展
除新生兒之外,所 有 患 者 基 礎 生 命 支 持 的 操 作 順 序 從abc(開放氣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壓)更改為cab(胸外按壓、開放氣道、人工呼吸),即當發現患者意識無反應及沒有呼吸時,首先施行胸部按壓c(30)次,然后再開始常規的開放氣道(a),施行人工呼吸(b)。原因是大多數心搏驟停患者為成人,他們的初始心律一般表現為心室顫動(vf)或無脈性室性心動過速(vt)。在這些患者中,基礎生命支持的關鍵操作是胸外按壓和盡早除顫。如果仍采用以前的abc程 4 序,施救者要用較長時間去打開患者的氣道和施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壓易被,延誤,患者的生存率將大大降低。大多數院外心搏驟停患者沒有由任何旁觀者進行心肺復蘇,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急救,其中一個障礙可能是abc程序的第1步是施救者認為最困難得步驟。如果先進行胸外按壓,可能會鼓勵更多施救者立即進行實施心肺復蘇。
小結:綜上所述,cpr過程中,應快速作出判斷,不再常規進行呼吸道異物的清除,不強行規定口對口人工呼吸,但一定要及時進行胸外心臟按壓,胸外心臟按壓定位要快,并增加胸外心臟按壓的速度和頻率,早期除顫,早期高級生命支持,爭取腦的復蘇。作為醫務工作者,必須不斷更新知識,不拘泥于某一固定的搶救方式,在不同情況下選擇不同cpr方案,為搶救病人爭取時間,提高cpr救治存活率。但目前仍存在一些問題,如新型體外自動除顫器(aed)還未得到廣泛存在和使用,開胸直視心臟按壓和體外循環技術仍未能推廣到院外心臟停搏的搶救展望將來有更新的復蘇技術和更高的cpr救治存活率。
參考文獻: 曹寶云.心肺腦復蘇的搶救護理進展.實用醫學雜志,2003,20(5):5.2 吳曉飛.現代心肺復蘇術.實用全科醫學2008年1月第6卷第1期 applied journal ofgeneralpractice, january 2008,vol·6,no·1萬巧琴,王群.成人心肺復蘇術的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07,21(9):2273-2275 4 陳永強.心肺復蘇指南概要.中華護理雜志,2002,37(7):555_558.5 田永明,曾利輝,廖燕.心肺復蘇新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7):73-74 6 李宗浩.緊急救護[m].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1999.12~22.7 陳永強.2005心肺復蘇指南摘要[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8):760-763 8 劉玉群.成人心肺復蘇的護理現狀[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7):73-7
徒手心肺復蘇按壓部位篇四
單人徒手心肺復蘇操作流程
演示者:**
目的:當病人呼吸停止、心臟驟停時,要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以維持呼吸和循環功能。
評估:
1.評估患者:
確認患者無意識、無頸動脈搏動、無呼吸。
2.有無禁忌癥:胸部嚴重擠壓傷、大面積肺栓塞、張力性氣胸。
準備:
1.護士:著裝整潔。
2.物品:急救車(內備各種急救藥、物品),治療車、復蘇板、心電監護儀、簡易呼吸器、灣盤、棉簽、酒精紗布、手消液、電極片、污物缸
護理記錄單。
3.環境:安全、寬敞、適宜操作。
4.體位:仰臥位。
操作流程
1、首先評估現場環境安全。
2、意識的判斷:用雙手輕拍病人雙肩,呼喚雙耳,問:“喂!你怎么了?”告知沒有意識。
3、檢查呼吸及頸動脈搏動:
用左手小魚際壓前額以保持頭后仰,右手的中指和食指從氣管正中環狀軟骨劃向近側頸動脈搏動處觸摸頸動脈,同時觀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及胸廓起伏5--10秒(默念1001,1002,1003,1004,1005……1010)告知無呼吸,無頸動脈搏動。
4、呼救:來人啊!
請幫忙撥打120急救電話!
5,將患者放在硬板上,去枕平臥,使頭,頸、軀干、下肢在同一直線上,上肢位于軀干的兩側,松解衣領及褲帶,打開衣服,暴露胸壁。施救者位于病人右側,靠近病人,雙膝跪下,與肩同寬,左膝與病人肩部同一直線。
6、胸外心臟按壓:
兩乳頭連線中點(胸骨中下1/3處),雙手重疊十指相扣,手指離開胸壁,雙臂雙肘關節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快速、有力、均勻向下壓,每次按壓后胸廓充分回彈。(按壓頻率100-120次/分,成人按壓深度5-6cm。按壓與通氣比為30:2)
7、開放氣道:
仰頭抬頜法、雙手抬頜法(適用于頸、脊椎損傷時),頭偏向一側,清除口腔分泌物和假牙等異物.8、人工呼吸:一手將病人的鼻孔捏緊,用口唇嚴密地包住昏迷者的口唇(不留空隙),注意不要漏氣;連續吹2口氣,每次緩慢吹氣,持續大于1秒,不要過分用力,吹氣畢,松開口鼻,確保胸部升起,頻率:成人8-10次/分,當口腔有傷時可行口對鼻人工呼吸
9、持續2分鐘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臟按壓:人工呼吸=30:2的比例進行,操作5個周期。(心臟按壓開始送氣結束)
10、判斷呼吸、心跳是否恢復,若未恢復自主呼吸及心跳,繼續心肺復蘇,往復循環,直至到達終止心肺復蘇指征。
11、盡早電除顫,進一步行高級心血管生命支持。
注意事項:
1.評估環境,確保安全。
2.患者需平躺在地板或硬板上,擺復蘇體位,患者頭、頸、軀千平直無彎曲,雙手放于軀干兩側。
3.判斷患者有無反應,有無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頸動脈是否搏動,判斷時間5-10秒。
4.按壓部位必須準確,胸骨中下1/3段(雙乳頭連線中點),避免壓在劍突上。
理論提問:
心肺復蘇有效的指針有哪些?
答:
能捫及頸動脈搏動;
自主呼吸恢復:面色由發紺轉為紅潤;瞳孔由大變小,有眼球活動;
睫毛反射與對光反射出現。
徒手心肺復蘇按壓部位篇五
徒手心肺復蘇
朱
瑞 教學目的與要求:
1、掌握徒手心肺復蘇操作要點,判斷復蘇成功標準。
2、熟悉徒手心肺復蘇的操作流程。教學內容及分配時間:
1、心肺復蘇初步認識。(五分鐘)
2、徒手心肺復蘇操作流程。(十分鐘)
3、徒手心肺復蘇操作要點。(十分鐘)
4、判斷復蘇成功標準。(五分鐘)重點:徒手心肺復蘇的操作要點。過程與方法:
一、認識心肺復蘇:
心臟驟停時應實施心肺復蘇,心臟驟停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心臟突然停止跳動,喪失泵血功能,導致全身各組織嚴重缺血、缺氧。
引起心跳驟停的原因很多,如急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炎、呼吸停止、氣管異物、氣道阻塞等,冠心病是猝死最常見原因,其中70%死于醫院外
冠心病猝死的40%死于發病后15分鐘內,30%死于發病后15分鐘到2小時。心臟驟停的臨床表現:
病人突然意識喪失,股動脈和頸動脈的搏動消失,憑這兩點即可肯定心臟驟停的診斷。此外還可能有瞳孔擴大、喘息、發紺、呼吸停止等征象。心肺復蘇的意義,時間就是生命:
在常溫情況下
心跳停止3秒鐘時病人感頭暈,10~20秒鐘即可發生昏厥或抽搐
60秒鐘后瞳孔散大,呼吸同時停止,亦可在30~60秒鐘后停止
4~6分鐘后大腦細胞可能發生不可逆損害
急救“黃金時間”,是指呼吸、心跳驟停后的4~6分鐘。如果病人在4分鐘內得到有效救治,成活率>60%;一旦超過6分鐘,成活率<10%;超過10分鐘,幾乎無存活可能。
二、心肺復蘇的操作流程:
1、判斷環境,在環境安全的情況下才能夠實施救助。
2、判斷被救人的意識呼吸是否正常。
3、進行呼救,撥打120,放置病人呈仰臥位,注意保護病人頸椎。
4、判斷是否心臟驟停。
5、胸外按壓。
6、暢通呼吸道。
7、口對口人工呼吸。
三、心肺復蘇操作要點:
圖文結合,更直觀。具體見ppt13~18頁。
四、判斷復蘇成功指征:
瞳孔由大變小;
面色、口唇由紫紺轉為紅潤;
能觸摸大動脈搏動;
自主呼吸恢復;
神志:眼球活動、睫毛反射與瞳孔對光反射出現,甚至手腳開始活動。
終止復蘇指征:
1、腦死亡
2、無心跳及脈搏
3、有以上兩點條件,再加上已做cpr30分鐘以上。
復蘇是一種義務:
我們不能僅滿足于把人救活,更要救一個重新進入人類社會的人。
上一篇:最新鯨的自述作文600字 鯨的自述作文600字說明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