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20字篇一
讀著讀著,我仿佛隨著格列佛一起走進了那個奇幻的世界。那些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長得像魚的飛島國居民,以及那些慧英和耶胡們,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覺得最特別的要數飛島國的居民。他們的眼睛都長在一側,而且是一個愛好樂器的民族,在他們的衣服上有各自喜歡的樂器。那里的侍從必須要時刻敲打大臣們的腦袋,否則他們總愛異想天開………
讀了這本書,我很佩服格列佛的智慧,勇氣和冒險精神,他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男子漢。他一見到大海就抑制不住內心冒險的沖動。作為一名醫生,他專門搭乘去各地旅行的船只,以為船員看病為由,去玩游世界,到處冒險。
《格列佛游記》發表于1726年,被當作是兒童文學作品,實際上卻是抨擊當時英國社會墮落與腐敗的文學作品。
讀了這本書以后,我漸漸覺得這本書其實很有意思,而且不會看不進去,反而讀了幾遍之后,越發地看上了這本書。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書的世界遨游是每一個人的夢想。打開手頭的書,一頭扎進去吧,總有一天會發現其中的樂趣。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20字篇二
我讀了英國作者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小說以幽默的語言描述了主人公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用辛辣的諷刺、離奇的想象反映社會現狀與黑暗的制度。
無論是大人國、小人國還是飛島國,那光怪陸離的故事都令我深深著迷。不過我最愛的還是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去的慧因國,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和友誼美德的慧因。在慧因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更別說去懂得他們的含義了。他們不懂什么叫“懷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里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格列佛在這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他可以完全融入這個社會,以至于與暗喻人類的耶胡交往時形成強烈的反差,因為他們總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他們的誠實,使他感到失落,對人類產生了極度的厭惡。
幾個童話式國家的見聞,摻入了英國的社會現實,作者把嘲諷對象夸張變形到殘酷甚至荒唐的地步。隨著時代的變化,英國如今的政府與社會現狀早就有了很大改觀,也就是說作者原來的寫作意圖現在已經排不上用場,但這與《格列佛游記》對世界各地造成的深遠影響并不矛盾,新時期讀者們又能從中參悟新的內涵。
作者一針見血地道出了當時英國的特點:貪婪、競爭、偽善、猜忌、病態、淫欲、陰險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象:馬成了理性、真誠的化身,而人則化成了貪婪刁難的下等動物耶胡。他大談人的天性,即心甘情愿被金錢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得無厭。
看完這本書,我們不能不審視自己,我們身上有沒有這些頑疾劣根的影子?我盼望有朝一日我們的社會也可以成為那樣,沒有污濁與陰暗面,教育與現實統一,雖然通往成功的路還漫漫無邊,但也請我們一起努力,用心創造想要的生活。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20字篇三
《格列佛游記》是一部諷刺小說。他用了小人國歷險記,大人國奇遇,飛島國游記,慧骃國游記,反映了英國世紀前半期的社會矛盾。
這書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第二卷中大人國奇遇,大人國奇遇的主要講的是在格列佛第二次航海時很不幸的遇到風暴。于是飄落到一個不知名的荒島上,他遇到了一個巨人家庭。他被巨人農夫當玩具,但農夫為了賺錢,他們把格列佛當小玩意,裝入小箱子里帶到城里賣藝掙錢,國王聽聞此事,于是很感興趣就把格列佛接入宮去,但最后格列佛還是被老鷹給叼走了。
第二卷中我最喜歡的人是格列佛的小保姆葛蘭達克利,她總是無時無刻的保護著格列佛。
在有一章里,農夫把他當成搖錢樹,讓他做表演,一場接著一場,當成賺錢的機器。因為有利可圖,農夫帶著格列佛到處有演出,先是在當地鄉村城鎮,后來又到全國各地,這樣就把格列佛弄的極度疲憊,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保姆看到這,眼淚總是大滴大滴的流。在皇宮的時候,小保姆和格列佛都病了。病的比格列佛還重。可她還是不忘照顧格列佛,她親手給格列佛做衣服,洗衣服。如果格列佛沒有遇見她,都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文章中的細節描寫的很細致。小女孩一直都照顧“我”。經常想方設法的滿足“我”的要求,但卻總是拿一根細繩系緊“我”的腰,這一細節很好的表現出小女孩性格中善良的一面。
《格列佛游記》中展開了大膽的想象,繪聲繪色的描繪了英國當時社會現象,他每到一個幻想都受到不同的待遇。使作品具有藝術的真實感,這種真實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從而shi諷刺達到高度效果。
本書中的細節描寫和一些神態都寫得面面俱到,很多寫作的方法都值得我們學習。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20字篇四
《格列佛游記》是一部長篇諷刺小說,作者是英國的喬納森斯威夫特,這本書講的是主人公格列佛周游四國的經歷。分別是:小人國、巨人國、拉格奈格、慧骃國。
故事的情節是這樣的:1699年,外科醫生格列佛隨“羚羊號”出航南太平洋。不幸遇難,死里逃生,漂到了小人國。格列佛剛睜開眼睛,就被小人們綁了起來。小人們用了一個巨大的木車把對他們來說體積巨大的格列佛運到京城獻給小人國的國王。格列佛的出現吸引力很多人,格列佛溫順的表現逐漸得到國王和人民對他的好感,他也逐漸熟悉了小人國的風俗習慣。小人國也有分兩個國家,一個是利立浦國,一個是夫斯加帝國。有一次,夫斯加帝國想占領利立浦國,格列佛把夫斯加帝國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立了大功!作品表面上是在寫兩個國家的斗爭,實際上是諷刺英國國內托利黨和輝格黨,總是進行著內部斗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后來,格列佛又來到了巨人國,他和巨人國國王的一番對話,不僅諷刺了英國當局,還展示了兩種不一樣的想法。格列佛向巨人國國王講述了英國的選舉制度、議會制度,和各種政教措施,來引出巨人國國王的英國的評判和懷疑,具有諷刺效果。
格列佛還來到了慧骃國,這是一個人馬地位顛倒的國度,是一個真誠、透明的國度。在這個國度,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丑惡字眼,沒有勾心斗角,沒有戰爭,沒有罪惡……一切骯臟的東西在慧骃國都沒有!那就是作者所渴望的理想世界!
我希望有一天,我們的世界能像慧骃國一樣和諧美好!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20字篇五
最近,我讀完了英國著名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書中描述了大大小小的奇遇。比如:那里的人平均只有六英寸高的“小人國”,而在另一個被叫做“大人國”的國家,最低的人也有二十英尺高,還有那可以浮起來的王國,但是最吸引我的還是慧骃國。
1710年,作者漂流到了這個國家。這個國家的主人是一匹馬,叫慧骃,這里的人具有誠實仁慈等美德,這里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同時這兒也有一種與慧骃國的性格截然相反的生物叫“耶胡”。它們殘暴而又貪婪,無信而又狡詐,似乎是一切反面詞的代言人,由慧骃國和耶胡這兩類人向往的美德與反感的品行之間的劇烈反差讓讀者深刻地體會到了誠實與仁慈是多么的美好,而虛偽與殘暴是多么得令人厭惡。
書中更加吸引人眼球的故事情節應該要算格列佛第一次到達小人國,在這里他可以打敗最厲害的軍隊;輕易撲滅王宮的大火;可以為他們修造“巨大”的輪船;他的手掌可以作為當地人表演歌舞節目的舞臺;他的一頓飯要數百個小人國的廚師才能順利完成。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格列佛到達大人國后,在這里,他似乎成了兒童們手里的“玩具”,那里的蒼蠅和蚊子都成了他的對手;天上下冰雹,就像一陣槍林彈雨;普通的小鳥都有巨大的獵鷹那么大。
還有一個地方值得一提,那就是“飛島國”,這里有一個霸道的國王,只要飛島國下方的某個城市的人民不信服他的統治,飛島國就會飛去那個城市上方,讓下面的城市見不到陽光,淋不到雨。但是,后來下方城市的人們發明了金剛石尖頂與燃料,成功地制服了飛島國。
《格列佛游記》這本書不光諷刺了十八世紀英國上層階級的黑暗統治,而且用生動的文字觸動人的內心,讓我們讀有所思,思考我們自己身上是否有頑疾和劣根性,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每一個人都要不斷地反思和完善自己,不斷地解放思想,腳踏實地,才能實現最為美好的人生理想。從今天起,我要像格列佛一樣,不畏困難,努力前行,向著美好的未來,走下去!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20字篇六
這一個月,讀了一篇小說名叫《格列佛游記》,它已清晰的文字把我帶入一個奇特的意境,以幽默而諷刺的語言描述了一個混濁的社會。讀完之后,所帶來的精神上的愉悅,如同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當然其中一波三折的劇情,也使我為之心驚肉跳,然而,另我印象深刻的要數主人公在小人國的經歷。
曾經來往繁密,友好的兩個國家,不來夫斯古帝國和利里浦特國,受貪婪野心的驅動,導致兵戈相向,發動戰爭,主人公幫助利里浦特人打敗了不來夫斯古帝國的入侵,受到厚賞。而之后主人公因心存正義而直接拒絕他國國君的無理要求,卻讓國君無法接受,從此在國君心中種下憎恨的幼苗,再加上官員暗中中傷主人公,他在國君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宛如天使變為魔鬼,以至與個別朝廷官員想把主人公置之死。
這就如同書中所說“偉大的功績在君王眼里能算什么,如果一時你拒絕滿足君王的奢望,即使你從前立過大功也絕不能得到寬恕”。
讀到此刻,我顫抖了,不由得感到一絲心寒……所謂忠言逆耳,忠臣自然不得國君心喜;小人對君子的猜忌之心,君子自然被詆毀形象。想到這,我不由得感嘆歷史上的忠臣最終能得到君王善待的又有幾個呢?但至少主人公近乎是其中的一個。
這篇游記寫出來的,在我腦海呈現出的,是一個渾濁,無情的生活,是過去的生活的縮影!從作者描寫隱含的嘲諷和蔑視中,處處體現出抗爭精神。而游記反映出來的當時英國的社會風貌,也讓我明白到在時代進步的背后往往充斥著不幸與荊棘,但無論如何,它畢竟是生活,這篇小說可謂悲喜交織。
上一篇:2024年愛的教育的讀后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