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種特殊的文體,通過對影視對節目的觀看得出總結后寫出來。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昆蟲記讀后感小學一年級篇一
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叫法布爾的人,他從小就是個昆蟲迷。有一次,他仰著頭觀察屋檐下的蜘蛛捕蚊子,一看就是三四個小時!
法布爾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的家在法國南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小時候,他沒上過一個像樣的學校。他的學問是靠刻苦自學得來的。法布爾曾經說:“學習這件事,有沒有有人叫你不重要,關鍵是你自己有沒有自覺。”“有教師的言行指導的人是何等幸福!”“擺在他面前的是一條坦途,另一種人巍峨的山崖上的一條小徑,由于兩眼一黑,經常摔倒;他慢慢摸索著進入一個未知的世界不知所難。幫他的唯有有毅力,根底淺薄者的唯一伴侶。我的命運便是如此”。最后他成功了。
法布爾九十二歲時去世在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他說出了這樣感人肺腑的話:“我要做的事還有很多很多!”
讀到這里,我的眼眶不經濕潤了,法布爾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他那內心的堅強和對昆蟲的執著,如果沒有這兩個執著的信念就沒有現在的法布爾;如果沒有這兩個信念,可能現在的法布爾還在那個破舊的屋里;如果沒有這兩個信念,可能現在的法布爾還在為了理想不知所云著。
長大了我一定要像法布爾一樣到大自然的奧妙中去遨游,去漫步。去為祖國做奉獻!
昆蟲記讀后感小學一年級篇二
近日,我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感觸很深。
這本書的作者通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致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得生動有趣,讀者讀得興趣盎然。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這都要歸功于作者的仔細觀察,細致描寫。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后面,還生長著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致描寫,讀者才能看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里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著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等,這些細致描寫,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是只捕小的,這樣每只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怎么樣?聰明吧!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不過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后頂在頭上,搬回窩里,然后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著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這是讀完《昆蟲記》后,我深刻體會到的。
昆蟲記讀后感小學一年級篇三
這段時間,我讀完了法國作家法布爾所寫的《昆蟲記》。通過讀昆蟲記我懂得了許多知識:小蜘蛛怎樣從媽媽的卵袋中孵出來;胭脂蟲怎樣度過屬于它的冬天;蟬的壽命最長為什么可達17年之久;蜜蜂怎樣筑巢;蝴蝶怎樣孵化……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妙趣橫生、回味無窮。
法布爾主要從昆蟲的產卵、孵化、食物、生活習性等方面來描寫的。法布爾筆下的昆蟲被描寫得很形象、很生動具體。他經常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甚至還運用了排比、聯想、反問等各種各樣的修辭方法。如果不讀《昆蟲記》,對于生活不會有任何影響,但在生活中會有了缺憾,無法了解到那多姿多彩、五光十色的昆蟲世界,無法了解到昆蟲王國里那些神秘而又友好的昆蟲朋友了。
剛開始看《昆蟲記》的時候,我很不耐煩,覺得作者的語言讓人看不懂。可是慢慢的,我發覺我已經漸漸愛上了閱讀這本書的感覺,我仿佛已經融入了昆蟲的世界,仿佛正在和那些可愛的小昆蟲一起游樂。這本書有種特殊的魅力吸引著我,使我對它愛不釋手。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愛的是描寫蜜蜂的故事。法布爾分別寫了隧蜂、切葉蜂、黃斑蜂、沙泥蜂、節腹泥蜂……他們的捕獵的方式不同,習性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非常疼愛、非常關心自己的小寶寶。最令我感動的一篇是《看門戶人家》,里面描寫的的是隧蜂寶寶已經長大,當它出去外面采蜜時,它面前蜂巢的“門”就會自動打開;當它回到家的時候,那扇“門”就會自動關上,他一直在保護著隧蜂寶寶。那扇“門”究竟是什么呢?它…其實就是隧蜂寶寶的媽媽。他們的母親不能外出參加大家的勞動,就自愿當起看門人,不讓陌生人隨意進出它們的家,母親是多么偉大,我們的母親又何嘗不是那樣呢?
在自然界中,有無數像昆蟲這樣有趣的動物,不妨讓我們一一去了解。
《昆蟲記》是法國杰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僅是一部文學巨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爐,以人性觀照蟲性,將昆蟲世界化為人類品味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它將永傳于世。
昆蟲記讀后感小學一年級篇四
懷著一種輕松的心情,讀完了生動有趣的《昆蟲記》。它仿佛將我拉回了小時候,拉回到那蟲鳴鳥啼的大自然中。
跟所有小孩一樣,小時候的我充滿好奇心,總喜歡到大自然中捉一些或美麗或丑陋的昆蟲。我常常會和伙伴拿一個大瓶子在草叢中捉一下午的瓢蟲,直到我“滿載而歸”。而大人們總是會讓我扔掉“不干凈”的東西,但我依然會和小伙伴們頂著烈日、冒著風雨,在花園里、草叢中、巖石下翻翻找找,體驗找到昆蟲那一剎那的興奮和成就。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對昆蟲的興趣漸漸減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害怕與恐懼。再也沒有當時的興奮與喜悅。然而,今天我認識了一位神奇的人,他將自己一生的光陰都花在對昆蟲世界的觀察、研究中,并且專門為這些“蟲子”寫了十大卷的書,而這書先后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后仍然在閱讀界引起一次又一次轟動,為世人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跡。 他就是享有“科學界的詩人”、“昆蟲世界的荷馬”、“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等稱號的法布爾老人。《昆蟲記》就是他的傳世佳作。法布爾擁有“哲學家一般的思維,美術家一般的眼光,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抒寫”。在《昆蟲記》中,他將專業知識與人生感悟融于一爐,在對每一種昆蟲的日常生活習性、特征的描述中體現出自己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間充滿著對生命的贊美和熱愛。
《昆蟲記》中對昆蟲的細節描寫更是令人不得不佩服法布爾超人的觀察力,如蟬和螞蟻乞討糧食時的狼狽形相:“螞蟻站在門檻上,身邊擺放著大袋大袋的麥粒,正調過臉去背對前來乞討的蟬。那蟬則伸著爪子,唔,對不起,是伸著手。頭戴十八世紀寬大撐邊女帽,胳膊下夾著吉他琴,裙擺被凜冽寒風吹得貼在腿肚子上,這就是蟬的形象。”這段乞討的描寫真是惟妙惟肖。
更令人贊嘆的是,法布爾對昆蟲倒掛姿勢的描寫:如在金屬籠子里,椎頭螳螂的幼蟲停在一個地方后姿勢始終如一,毫不改變。它用四只后爪的爪尖鉤住網子,后背朝下,紋絲不動,高高掛在籠頂,四個懸點承受著整個身體的重量。倒掛棲駐姿勢是如此艱難,然而蒼蠅的倒掛姿勢卻截然不同。蒼蠅雖然也抓掛在天花板上,但是它總要抽出時間松弛一下,隨便飛一飛,操起正常姿勢走一走,肚皮貼地,肢體舒展開曬曬太陽。法布爾對昆蟲的描寫,真是細致入微,令人贊嘆。試問一下,那個人沒看到過蒼蠅倒掛的姿勢,但又有誰去注意它呢?但法布爾在《昆蟲記》中對上千種昆蟲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描寫,這也正是法布爾的成功之處。
蟬,這位大自然的歌唱家,雖然在炎炎夏日為我們帶來了高昂的歌聲,可人們似乎并不喜十分歡它。法布爾拋開世人對蟬的看法,開始了他對蟬的研究。很快,他便發現蟬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奮者。反之,被人們授予極高榮譽的螞蟻竟然是兇悍的劫掠者,它們將蟬辛苦尋得的食物一搶而光。這使我懂得看待問題時不能光依據別人對待此事的看法,而要自己去尋覓真正的答案,并且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鉆研。
法布爾老人讓我了解昆蟲世界,而昆蟲讓我永遠記住了法布爾老人。《昆蟲記》是一個遠離塵囂的世界,充滿人性的昆蟲,在這里演繹著大自然的經典故事?
昆蟲記讀后感小學一年級篇五
蜣螂,俗稱“屎殼螂”,在我們當地又叫“鼻屎鉗”。它除了外號不雅之外,外表也非常丑陋,而且整天和糞便打交道,并揉成團占為己有。因此,大部分人都會覺得蜣螂是一種讓人感到惡心的昆蟲。而在我沒有真正認識和了解它之前,我也不例外。
可是,當我讀完《昆蟲記》中對蜣螂的詳細描述之后,我的這種看法被徹底改變了。
是的,蜣螂的確整天和糞便打交道,人們也因此而不喜歡它。關于蜣螂具有諷刺意味的歇后語也比比皆是,如:屎殼螂打呵欠——滿嘴臭氣;屎殼螂坐軍艦——臭名遠洋(揚);屎殼螂戴花——臭美;屎殼螂搬家——走一路,臭一路。
但是,蜣螂這種讓世人所不恥的行為,卻把動物們留在大地上骯臟的、熏臭的糞便清理得干干凈凈,維持了大自然空氣的清新,讓大地的風景更加美麗,讓花朵的芳香更加醉人。可是,蜣螂這種高尚的行為反而讓人們所厭惡,得不到人們的敬重。試問,如果沒有蜣螂的“不恥”,我們的地球還能這么可愛嗎?
我常常想:蜣螂雖然外表丑陋,但是它卻肩負起清潔地球的使命,讓人類的家園更加美麗迷人,它不就像社會上任勞任怨的清潔工人嗎?
在我的眼里,清潔工人永遠是偉大的。他們不怕臟,也不怕累,勤勤懇懇地為我們工作著,勞動著。不管春夏與秋冬、不管刮風與下雨、不論寒霜與下雪,他們總是默默的來,默默的離去,留下的卻是一條條寬敞干凈的馬路、一條條清新潔凈的街道。雖然,清潔工人的工作既普通又平凡,但是他們用自己平凡的人生演繹著不平凡的故事,他們那無私奉獻的精神更美化著大地的一切。
蜣螂,你不愧為大自然的清潔工人!你干的是齷齪的工作,做出的卻是偉大的貢獻。我堅信,在不久的將來,你會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敬重。
昆蟲記讀后感小學一年級篇六
最近我讀了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昆蟲記》這本書。這本書里面,寫了許許多多可愛的小昆蟲。
昆蟲學家法布爾把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小昆蟲都表達的活靈活現。他把那些小昆蟲怎樣筑巢、怎樣捕捉食物,那些小昆蟲身上的顏色、形態,等等,都寫得一清二楚。他還把可怕的蜘蛛、惡心的綠蠅、兇狠的螳螂寫得栩栩如生。在這些昆蟲里面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孔雀蝶和螳螂。
大孔雀蝶是一種為愛而生的蝴蝶。這些漂亮并且大的像鳥一樣的蝴蝶,好像從來都不知道去尋找食物吃。它們會花費自己的一生,來尋找自己的配偶,其實它們的生命也只有短短的幾天。因為它們只知道愛,卻不知道像別的蝴蝶那樣在花叢中吸吮花汁,所以它們自然而然就不會長壽。
但是兇殘、毒辣的螳螂可就沒有像大孔雀蝶擁有那么多愛心了,也絕對不會那么的溫柔。不過螳螂長著苗條的身材,而且再配上淡綠色的皮膚和紗一樣的翅膀,顯得特別優雅。很久以前,農夫們看見螳螂總是仰望著天空,兩只手也高高舉起,就像是在祈禱一般,因此都稱它為“祈禱的女神”。
可是人們卻萬萬沒有想到,這個外表看上去像是女神一樣的昆蟲,竟然是一個兇狠手辣的殺手。只要有其他昆蟲從它的身邊經過,不論是什么樣的昆蟲,也不論是故意的侵犯還是無意路過的,螳螂都會立刻氣勢洶洶的沖上去。
螳螂都是愛吃活的昆蟲的。軟頸、大刀和鋸齒是螳螂最具殺傷力的三大武器。在所有昆蟲中,只有螳螂的頸部是軟的。
但是它的兇惡和殘忍是人們想象不出來的。因為,螳螂不僅僅吃其它的昆蟲,還會吃自己的親朋好友。還有更驚人的,那就是雌螳螂會把自己的丈夫給吃了!
真沒想到,大自然里還會有自相殘殺的事情發生。真不知道,大自然里還會有哪些我們沒有發現的可怕的、驚奇的事情!
上一篇:2024年西游記讀后感900字免費 西游記讀后感900字小學作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