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鄉下。鄉下的美食多得數不清——黃澄澄的玉米面窩窩頭、油汪汪的蔥花餅、清涼解暑的手搟面……我特別愛吃大鍋烙餅。放假了,我和媽媽風塵仆仆回到老家。
剛踏進家門,便聞到了一股久違的香味,這不就是我最愛吃的大鍋烙餅嗎?這時,奶奶迎了出來,手上還沾著一點白面,笑瞇瞇地說:“我的乖孫女回來了!”我高興地問:“奶奶,您是不是又給我烙餅呢?我都聞到香味了!”媽媽在旁邊插話了:“你都四年級了,不能只會‘品’,更要學會‘做’!”于是,奶奶就開始教我做烙餅了。首先,從面盆里取出一塊醒好的面團,讓它在面板上打個“滾兒”,面團兒渾身沾滿了面粉就不會巴住面板不放了。
然后,用搟面杖用力將面團兒搟成橢圓形的薄薄的大面餅,搟的過程中要不時地在面餅下放一些面粉,不然,面餅又會粘在面板上了。隨后在面餅上均勻地刷上食用油、撒上精鹽和五香粉后,從面餅的一端開始將面餅卷成大面卷兒(面卷兒的圈數越多,烙出的餅層數就越多),把面卷的兩邊捏緊,不要讓油流出來。最后,把卷好的面卷盡量搟平、搟圓,貼到已經燒熱的鍋里就可以了。方法我是知道了,但實際做起來可就困難重重了。就拿搟面團兒這個簡單的環節來說吧,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搟成的面餅,就在我松了口氣的功夫又慢慢地縮了回去,而奶奶搟的面餅又大又薄還不往回縮,不一會兒就做成餅放鍋里了??粗覛饧睌牡臉幼?,奶奶不由分說就把我的餅做好了,嘴里還說著:“你的勁兒太小了,還得多吃點!”
我的犟驢脾氣一下子上來了,大聲嚷嚷著要多做幾個,奶奶只好讓我來做。最后,我做了n多個“袖珍”小烙餅。奶奶又教我如何添火,如何燒火,如何觀察該翻餅了……中等火候燒大約三分鐘左右,如果鍋里的烙餅象“氣□”一樣慢慢鼓起來之后,就可以翻面了。
再等兩分鐘左右第二面也鼓起來,餅就熟了。我試著自己添火烙了幾張,結果——嘿嘿!十有五六都是糊的!開飯了,吃著香噴噴的“糊烙餅”,我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我愛吃鄉下餅,尤其愛吃自己烙的餅,因為餅里面有我勞動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