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第一單元“長征之歌”的學習,我們體會到了紅軍長征的艱辛,領略到了紅軍的種種的精神和品質。
漫漫長征,途中紅軍遇到了重重困難,如高大綿延的五嶺,氣勢雄偉的烏蒙山,風高浪急的金沙江,鐵索橫陳的大渡橋,而這些困難在毛主席的詩中《七律長征》逶迤的五嶺僅僅是“騰細浪”,磅礴的烏蒙只是“走泥丸”。而暖氣蒸騰的金沙江與艱險的大渡橋,毛主席僅用“暖”“寒”二字便全部概括。面對千里寒雪的岷山,毛主席體現出的是革命即將成功的喜悅心情,全是充分表現了紅軍戰士不畏艱險,頑強英勇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體現出中國共產黨人無比頑強的生命力和戰斗力。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也就沒有我們現在安定幸福的生活,而紅軍長征所面對的困苦的環境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他們不僅僅要忍受饑渴,要與疾病做抗爭,還得克服路途中的艱難自然環境與敵人來勢洶洶的圍追堵截。
在《四渡赤水出奇兵》中講述的便是紅軍所面對的困境與如何在毛主席的帶領下挽轉局勢。全詩通過四渡赤水,飛渡烏江,威逼貴陽,佯攻昆明,巧渡金沙等一幕幕精彩場景的描寫,贊揚了毛主席的用兵如神的軍事藝術。不管途中有多少艱難險阻,紅軍都靠他們的毅力與信念一一克服。
《過雪山草地》中“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變運用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突出紅軍敢于戰勝一切困難的英雄氣概。寫了紅軍在饑寒交迫的情況下,翻越雪山,穿過草地的壯舉,表現了紅軍堅定地共產主義信念。老山界是紅軍長征途中第一座難翻的山,全文運用順序的,按照時間的變化和地點的轉移,寫了翻山的全過程,通過寫“走路難”,“吃飯難”,“睡覺難”寫出了紅軍的氣概與品質,而《草》中以草為線索,寫“食毒草”,辯毒草,嘗毒草,塑造了周副主席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大形像。
是紅軍的努力,才有我們現在的生活,我們要時時刻刻想到漫漫長征中的所克服的苦難,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