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說過,19世紀(jì)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是海倫·凱勒。我今天讀了海倫·凱勒的作品匯編成的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深有感觸。
海倫·凱勒出生于1880年,她是一個可愛又聰明的女孩,大家都非常喜歡她。然而就在她19個月時,可怕的病魔占據(jù)了她的身體,據(jù)當(dāng)時的醫(yī)生所言,海倫·凱勒得的是急性胃充血和腦充血,已經(jīng)無濟于事了,但奇跡卻發(fā)生了,這個女孩突然高燒直退,家人欣喜若狂,可女孩的視覺和聽覺已完全被病魔帶走了,她成了一個又盲又聾又啞的殘疾人。
當(dāng)海倫知道自己再也看不到世間萬物的美好,聽不到春風(fēng)的歌唱,小鳥的歡叫,再也無法把自己心里的苦悶痛痛快快地向別人訴說時,她感到絕望了,像被噩夢驚倒一般,全身驚恐,可怕的黑暗籠罩著她,她想:她一輩子只能在寂靜與黑暗中度過了。當(dāng)她想把自己的想法向家人訴說時,家人稍不注意她或看不懂她的手勢,她會像一匹野馬一樣長嘶,踢打,她的家人都讓著她,都順著她,海倫自己也自暴自棄,她對所有的一切都絕望了……直到她的恩師,為她以后成材、再塑她生命的人來了,那人就是小海倫的家庭教師——安妮·沙莉文。安妮·莎莉文小姐的到來,才慢慢使她從恐怖的黑暗走向光明。
莎莉文小姐不辭辛苦地教海輪如何寫字,她在海倫手上劃英文字母,后來又教海倫把手放在她的嘴唇上,通過口型來判斷莎莉文小姐所發(fā)的音,并且她對別人的溝通也是如此。天長地久,鄰居與家人也能聽懂幾分了。小海倫在沙莉文老師的幫助下,努力學(xué)習(xí),改了自己的火暴脾氣。時光飛逝,小海倫長大了,經(jīng)過她的努力,她終于在哈佛大學(xué)德克利夫?qū)W院畢業(yè),而且她還會說話了。海倫·凱勒自己是一個殘疾人,她了解殘疾人的痛楚,于是她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為世界的慈善企業(yè)做出了非凡的貢獻(xiàn),海倫·凱勒不愧為一個奇人。
讀了這本感人而又意味深長的書,我深深地感到:連一個又盲又聾又啞的人都能堅強快樂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那我們這些比海倫健康得多的廣大青少年是否要向海倫一樣有一顆不屈不撓的心呢?是否應(yīng)該微笑地面對眼前的種種挫折呢?是的,我們應(yīng)該向海倫一樣有一顆不屈不撓的心,即使眼前的路很難走,但你只要有信心與毅力,你一定會走過去的。面對眼前的挫折,你應(yīng)該當(dāng)成一種動力,鼓舞你前進(jìn)。所以,我們這些生活在陽光下的孩子應(yīng)該勤奮地刻苦攻讀,同時也希望看了這本書的同學(xué)也都能有所感悟和轉(zhuǎn)變!
上一篇:讀《給媽媽洗一次腳》的感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