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在文明的進程中,中華人民以自己的勤勞、勇敢和智慧創造了獨具特色的中華文明,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于世。作為一個有素質的現代人,文明禮儀是必不可缺的。
說起文明禮儀,我倒想起了一件事。一次,我乘公共汽車去奶奶家玩。到了一個站臺,車停了下來,一位抱著孩子的叔叔上了車,但滿滿一車人都沒人給讓座,一位大約五六十歲的老爺爺大概有些不忍,站起來給這個叔叔讓座。這時候,車子忽然啟動,男青年慌亂之中踩了那位老爺爺的腳,疼得那位老爺爺呀呀直叫,他卻一屁股坐下,一句話都沒說。乘客中一位中年人看不過去了,道了句:“你怎么能這樣,連聲‘謝謝’都不說!”男青年理直氣壯地回答:“給抱小孩的人讓座是應該的!”其他乘客也看不過去了,對這個不懂禮貌的年輕人紛紛指責,老先生歲數這么大,給你讓座,你踩了人家腳,既不道歉又不說聲謝謝,根本不懂禮貌!坐在位子上的我也感到十分憤怒,忍不住嘀咕了一句:“這個叔叔真是的,一點素質到沒有!”這時,那位叔叔沉不住氣了,大聲與眾人爭吵起來,越吵越激烈,最后,還是那位老先生出面勸架,事情才得以平息。那位老爺爺為別人讓座,而腳又被踩,應該說是他有理,但老爺爺得理讓人,這種境界并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
但丁曾說過:“人不能像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先要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首先,注意培養自己美好高尚的心靈。從表面上看,文明禮貌是外在的,而實際上外在的形式下蘊含著內在思想和情感。真正講文明懂禮貌的人,是有著美好心靈的人,美好的語言來自于美好的心靈,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言為心聲”、“形為內現”。其次,要致力于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達到了一定水平后,才能明辨是非,讓自己的心智都向更好發展,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
事在人為,我們要具備小學生的美德,具備我們中華名族的美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平常的小事做起,同學們,讓我們牽手美德,擁抱文明,與文明美德結伴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