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這一道“偏向”的起跑線》
徐子信
你看角落里那個沉默不語,埋頭苦讀的男生:
他穿著去年就已經打了2個補丁的外套,而我身著著上周日新買的“邦威”小衫,這是他和我的差距;
他握著筆身粗糙,筆漆脫落早已失去金屬光澤的按動圓珠筆,而我則轉著中午商店剛到的“晨光”新筆,這也是他和我的差距;
他晚飯沒有去食堂,而是讓同學買了兩個饅頭然后就這午餐剩下的半袋榨菜充饑,而我剛從校外買回來兩盒訂好的盒飯風塵仆仆的回來準備用餐,這亦是他和我的差距;
…………
突然覺得同處于青春期的我們好像起點并不一樣,我站在跑道的最前方,,而他——則站在跑道的最末端。
我每次考試都是前10名的門外客,而他卻穩居前茅,這是我和他的差距;
我一節課摳會兩道物理題就會興奮得手舞足蹈,而他一節自習課完成一套物理卷子則是常有的事,這也是我和他的差距;
我一下課就和同學討論這個月哪位歌手發新專輯哪個藝人又有什么新緋聞等八卦娛樂,而他一到課間就急匆匆的去辦公室解決上節課的“殘骸”,這亦是我和他的差距;
…………
突然又覺得處于青春期的我們并非起點不一樣。雖然我站在跑道的最前方卻也站在跑道的最外圈,而他,雖站在跑道的最后面,卻站在跑道的最內圈。原來我們奔向成功的起點基本共線。
他和我的差距是上一代的延伸,與我、與他毫不相干,只不過我享受甜蜜,他咀嚼苦澀;
我和他的差距是從11年前的我和他一步一步拉開的,只不過我揮霍過程,他向往終點。
表面看來,青春偏向于像我這樣的人:家境富裕、達官顯貴,整天泡在蜜罐里“吮吸”家長的“薪水”,享受青春的絢麗,揮霍青春的美妙;
實則,青春的確有偏向,卻偏向那些勤奮努力、刻苦專心的學子,他們同樣享受青春,卻享受青春的坎坷,他們也會“揮霍”青春,卻“揮霍”青春的煩雜。他們堅信——過程重要卻鮮有人知,只有結果能直截了當的成就一個人或者毀滅一個人。
青春是一道“偏向”的起跑線,我們站在道前道后,我們也被分在圈內圈外,加加減減之后——其實我們都共線。青春“偏向”的是那些奮力拼搏,腳踏實地的熱血青年,而不是父裕母貴,腰纏萬貫的達官貴族。
我站在青春的起跑線上,低下頭,脫下名牌服裝,丟掉貴重文具,放下佳肴美味……慢慢蹲下做好起跑的姿勢,或許,下一秒青春也會真正地“偏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