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中秋節前后,我的耳邊總能回蕩起那首熟悉的蘇軾的《水調歌頭》。提起中秋,人們就常會想到團聚與溫暖,然而想想唐朝的李白,此時可能正在“月下獨酌”或“低頭思故鄉”呢!所以,中秋對于各種人,都會是一個“各種”的節日。
說起我們家的中秋節,我覺得還是挺溫馨的。去年的中秋節,經過初中的初步適應而略感疲勞的我終于可以睡個自然醒,放下一切的顧慮與憂愁,然后便以平常的方式度過這個很不平常的節日。
到了晚上,才會有點情趣。天色一點點的暗了下來,一輪明月靜悄悄地爬上天邊,與平常不同的是,它不再是一個“香蕉”,而是一個完整的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現在的月亮多好的詮釋了這句詩啊!不美滿的時候總是占了人生的大部分,‘缺一塊’的月亮也是我們最常見的月亮。
常想一二吧,不要總是只想著不如意的事。”爸爸望著當空的那輪明月,對我說。《水調歌頭》又開始在耳邊響起,這是有音響放出的;晚飯,我們早已吃過,此時只是將月餅當作點心隨便吃兩個。在古人眼中莊重的詩作與食品,在幾千年后似乎都變得隨意化了。過了一會兒,我們一家出去散步。望著那輪皎潔的明月,我對自己的明天許下了心愿……回憶同樣也是溫馨的,但是畢竟它們都已成了歷史。我更憧憬今年中秋的那輪明月——究竟會有多圓!
上一篇:一次有意義的小隊活動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