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春晚有個統一地說法,都說“小沈陽”火了,其中有一種說法是,“小沈陽”成為春晚寵兒,而且還參加了央視、北京、遼寧、吉林、天津五個電視臺的春節晚會,被網友封為走穴春晚之王。在其剛剛建立的博客,點擊率在幾天內攀升至兩百萬。可見確實火了。另一種說法是,趙本山是想著力推他的學生,他希望春節聯歡晚會上不是他一個人孤軍奮戰,而是形成一個團隊,團隊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所以力捧得意愛徒“小沈陽”。沒想到曾經一度受爭議的小沈陽,在今年春晚上靠演一個娘娘腔的服務員逗樂了觀眾。據說火得不行了。
行文至此,筆者感覺“小沈陽”火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當然在此無意打擊“小沈陽”,筆者想要說得是,“小沈陽”火得背后究竟是什么?
筆者認為,一是,春晚年年老調老臉,變態的“小沈陽”換了張臉,不火才怪呢?我們看春晚時,注意到今年的春晚并沒有改變往屆的春晚格局,除了唱歌、跳舞,要么就是小品。唱歌得還是那么幾個人,臉還是那么幾張臉,用老百姓的話說,換碗湯,還是那些藥,怎么激發觀眾的興趣呢?完全在往屆的基礎加工了一下,并沒有突出過去得老調。在這種情況下,“小沈陽”扮演者用變態的形象改變了一下春晚的舞臺,使觀眾耳目一新,觀眾不樂才怪呢?說白了,這個角色換上別人,恐怕同樣會火?
二是,“小沈陽”完全靠得草根民眾極盼上《星光大道》才火得?首先我覺得,“小沈陽”火,靠他那點演技是激發不起觀眾的興趣得,我們在電視劇《鄉村愛情》由他飾演一個鄉村衛生站的醫生,也是娘娘腔樣子,但是沒有火起來,說實話,給觀眾的印象并不深刻。而《星光大道》是什么?是由中央三臺極力大造由普通民眾直接參與的家喻戶曉得節目,民眾參與的呼聲極高,給百姓留下非常好的聲譽。由此可見,“小沈陽”在春晚的角色是被《星光大道》知名度和民眾參與的欲望和熱情帶火的?!
三是,由“德高望重”的本山大爺的杰作捧紅了的?“小沈陽”沒有本山大爺的極力推薦和配合,是捧不紅“小沈陽”,僅憑一個變態臉逗樂觀眾一晚是可以的,但想逗樂兩個晚上恐怕有難度,觀眾們都是想看本山大爺才看到“小沈陽”得,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本山大爺,“小沈陽”的戲只能是曇花一現,要想更具生命力,還得要有像本山大爺那樣有豐厚地藝術生活基礎才行,因為藝術僅靠裝怪是很難“長壽”的!所以說,“小沈陽”火了春晚,不能說明什么?只能說明我們春晚要改革,讓民眾們都來參與進來,也許就不會出現一臺如此規模地春晚只捧紅了一個“小沈陽”?是喜是憂,觀眾們個個心里都非常清楚。
上一篇:總有一種愛讓人淚流滿面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