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小姑娘昂著頭,語調學著大人的抑揚頓挫,笑容如花般燦爛。
那是幼時的我。《一去二三里》是一年級語文書上的也是我所接觸到的第一首詩,明白如話。即便是稚嫩的我,也能喜歡上它的閑適和精巧。所以我總是在客人面前搖頭晃腦地背誦它,拖長最后的“花”字等待表揚。
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年級的課本被我扔進了黑暗的書柜里。我不再像小時候,對一首詩單純地喜愛和熱切地朗誦,心情帶上了應試的無奈甚至厭煩。
十聲沉重的鐘響傳入耳畔,我搖了搖頭,扶住額硬撐起眼皮看書,書上滿滿記著的賞析猶如小蟲子在我眼前爬來爬去挑釁著我,讓我急躁不安得想要摔書。對面傳來父母均勻的呼吸聲,聽起來睡得很香甜,我好不容易壓下去的睡意又蠢蠢欲動。
為了讓自己清醒,我突然站起身來,一不小心踢到了書柜。我俯下身打量它:柜子上方明顯落了一層灰,米黃色的柜身坑坑洼洼,到處是漆被刮掉的痕跡。打開柜子,里面橫七豎八的全是書。我從最下面翻出一本積灰最厚的書,揚起的灰塵使我連打了幾個噴嚏。
借著燈光我看清了書上大大的楷體字,猶猶豫豫地念道:“一去…二…三里…”只一句,就讓我的睡意完全消散,再也讀不下去,心中五味雜陳。小詩旁邊有古色古香的插畫:炊煙裊裊中幾座亭子若隱若現,一簇嫣紅的花正在盛放,她們爭妍斗艷,仿佛從書上通過我的眸子直直開到我的心中。
又見面了,我的第一首小詩!我不知該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或許有重逢它的喜悅,或許有忽略它的愧疚,然而更多的是心酸——我竟然忘了它,忘了對古詩對文字那種純粹的熱愛。
我閉上眼,靜靜回想著當年幼小的女孩。她在背誦,羊角辮隨著小腦袋的擺動而輕輕搖晃,眼中盛滿了自豪和喜愛,笑顏如同亭子前那八九十枝開得正美的花朵。心中有什么已然被我淡忘的東西在慢慢復蘇,慢慢綻開——仿佛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
它屬于那首小詩,更是屬于文字,屬于純凈的。又見,變化萬千,但不變的是對詩詞從心底生發的熱愛,沒有任何目的,沒有任何技巧,有的只是自己的感受。又見,讓我重溫了文字的美好,讓我從簡單中尋見感動,讓我純粹的感情慢慢蘇醒。花,是亭前盛放的八九十枝花,
亦是我心中那朵永開不敗的文字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