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說:“聽說初三很恐怖,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業,講不完的試卷。”
乙說:“你怎么知道?是不是特別的緊張?同學之間競爭也特別激烈?”
可能以前我也會這樣認為,認為初三就是機械的學習,玩命的寫作業,然后對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表現出一副莫不關心的樣子。其實現在覺得也不完全是這樣的。
初三的感覺從何說起呢?
早起,這是必須的。以前上學也不會很遲,現在不一樣,初三了嘛,起床后,媽媽在廚房忙忙碌碌,她上班的時間和我上學的時間相差很多,但她總堅持每天早上給我做早飯,出門的時候外面還是灰蒙蒙的。有時候那可愛的下弦月還沒有落下,踩著那一夜未驚人涉足的路,看著那些還沒睡醒的行道樹,心中溜過一絲竊喜。
初三了急著交作業,記者下課,急著吃飯。在以前,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從來沒有跑著去排隊買飯,一是覺得為了吃飯而狂奔真的很不雅觀;二是我實在跑不過他們。所以我總是甘愿排隊伍的后面,或是干脆再寫寫作業去。當我看到有些同學在第四節課偷偷地瞄手表或是不小心把瓢羹“咣當”一聲掉到地上的時候,我會感到非常的詫異。可現在我也成了“奔飯”一族,不知道是不是在一樓的原因,比起那些跑得起勁的初一同學,我們的速度真夠厲害的。
以前對掃地,大家都叫苦連天,可現在有人把它當做一種放松的活動,所以掃包干區時竟會有人說,再掃一會兒吧,我還不想回去;以前星期五中午就開始整理書包,可現在不會,我總是和同學仔仔細細,反復的整理書本,以至于我們都是最后才走的。
喜歡泡上一杯熱水帶給我微弱的溫暖,喜歡晨風撫亂自己的頭發,喜歡走一個人的夜路,喜歡安靜的發一會兒呆,我是孤獨了嗎?不,這是成長。當書包被一點點的塞滿就把快樂藏在口袋,存一個播放的列表,加入幾首歌,記住一些想要記住的人。一個人回家,喜歡把MP3的音量調到最大,讓震耳欲聾的聲音通過耳塞,傳遞給身體內的細胞,然后拿下耳塞,再體驗一下您所未有的寧靜。這是成長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