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土地孕育了我們,家鄉的明天需要我們去建設。那么,讓我們一起喜看家鄉新變化。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全國13億人口,有9億人在農村,占69%。中國農村的發展狀況將會直接關系到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和小康社會的實現。1978年農村改革后,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首先是農村收獲的主要農產品。隨著生產的發展,農產品的人均占有量明顯提高。我國以全球的7%的土地,解決了全球1/5的吃飯問題。特別是2001年,糧食占有量為356千克,肉、蛋和水產品的人均占有量分別為49。9千克、18。1千克和34。4千克,已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其次是農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1978年至1984年間,實際平均年增長迅速達到13。4%,高出同期農業生產速度6。1%。1977年,按照農村小康標準折算,我國農民整體生活水平的綜合評分已經達到了81。5分。2004年上半年,在經過1997年以來的緩慢增長之后,我國農民又取得了一個新的增長強勢,盡管受到了“非典”的影響,實際增長也高達7。8%。
農民生活水平更是得到大大改善,日子越過越紅火。彩電、冰箱、電話、手機、電磁爐、電飯煲、洗衣機、電腦等進入了尋常百姓的家里。新農村周圍的教育、衛生、文化事業的投入不斷增加,逐步縮小了城鄉社會事業方面的差距。
家鄉的新變化還有很多方面。科技的高速發展、通訊與交通的四通八達,使我們在碧水藍天下生活的更幸福。新農村的明天要靠我們創造,家鄉的希望將由我們共建。讓我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家鄉的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