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每個人都經歷過。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憶的。。。。。。
而阿廖沙的童年卻是那么的恐怖、悲慘,令人不敢去回想。在暑假中,我讀完《童年》這本書,書中向我們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會追求光明的奮斗歷程,還有19世紀末俄國社會生活的風貌。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著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外祖父的鞭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像還沒開的花蕾用花瓣護著花蕊一樣。
在外祖父家,他熟悉了很多性格各異的親戚,可能讓阿廖沙壞印象最深的就是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了,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而在外祖父鞭打阿廖沙的時候,每次都用胳膊擋著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的樸實、深愛著阿廖沙的“小茨岡”,盡管每次都會被抽得又紅又腫,像紅薯一樣,但他還是重復地做著這個舉動。強壯的他,后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地壓死了。
此后,阿廖沙又認識了木匠“好事情”和車夫彼得伯伯,原本他們三個臉上都有微笑,好景不長,外祖父把“好事情”攆走了,車夫彼得自殺。阿廖沙的母親改嫁了,繼父十分兇,常常打人。幾年后,最疼愛阿廖沙的外婆死了,母親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趕出門靠撿垃圾為生。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己的童年。
高爾基描述了自已苦難而令人難以置信的童年。我覺得我們應該慶幸——我們沒有出生在那個年代,不可能受到那種痛苦,自己沒有失去親人……我們很幸福,甚至可以說很幸運,都被家長寵著。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著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著你品嘗;你想要什么,就給你什么。現在的我們個個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哪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并論,年代的不同就是這差別,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我們現在的童年來之不易啊!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充滿歡樂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
但是還有很多孩子不知道珍惜現有的童年,認為現在條件好了,不像阿廖沙哪樣窮極潦倒的樣子,看著別人臉色行事。現在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孩子卻把自己美好的童年沉迷于黑色的“網吧,”學會了吸煙喝酒,玩物喪志,不知道珍惜自己童年的美好時光;有的孩子不知道珍惜與父母之間的和睦相處的關系;還有的孩子更體會不到師恩難忘、舐犢之愛里包含的種種“愛”……當我讀完《童年》之后,我覺得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自己美好的童年時光,不在與家長、老師、同學們作對,應該一起體會親人、師生情之間美妙情感;和老師、同學們打成一片,水乳交融,一起享受玩耍、讀書快樂的歡樂童年時光。
我想,高爾基要告訴我們的應該就是:要執著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恒、永遠以那種積極,勇于拼搏的態度對待現在和未來的生活!
上一篇:我最喜歡的讀物—《女生日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