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周末晚上即將睡覺的時候,爸爸突然跑過來,對我說:”你覺得薛寶釵和林黛玉,誰更痛苦?”
“你覺得呢?”我狡猾地反問。
“我覺得是薛寶釵。”
“為什么呢?”
“直覺。那你呢?”
“我也覺得是寶釵,但說不出為什么。”我對爸爸這奇怪的問題搖了搖頭。
爸爸出了我房間,卻把一個問題留下來。于是我把《紅樓》翻出來,又讀了讀,終于找到些“答案”。
更痛苦的人是薛寶釵!
為什么呢?
因為林黛玉只有一層痛苦——她在嫁給她愛的人之前死掉了。
而寶釵呢?
如果寶釵并不喜歡寶玉,那么……
她的痛苦一是嫁給了一個不愛她她也不愛的人。
她的痛苦二是沒有嫁給她愛的人(她嫁給了她不愛的人,就代表她沒有嫁給她愛的人)。
她的痛苦三是她不論有多痛苦都不能說出自己的痛苦,因為她和寶玉的婚姻在別人眼里是那么美滿,她不可以說我很悲慘,我很難過,我很痛苦。
她的痛苦四是她盡管和黛玉一樣有才情,但黛玉的才情使她可以和寶玉成為知己,而她空有才情,只得到寶玉的那句”陪老太太抹骨牌去吧!”一貫溫婉的她也委屈地說:”難道我就是陪人抹骨牌的嗎!”。我至今仍記得她在海棠詩社里的那句“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天”,我去年競選大隊委的題目就用的是這句詩。
她的痛苦五是寶玉離家出走去當和尚了,這簡直是笑話!她忍受著自己的痛苦去圓一個謊,想圓出一個美滿的恩愛,而寶玉卻毫不留情地戳穿了它。她的一生都在忍受,面對這天一般的大事,她依然忍受,一種習慣性地忍受,一種痛苦的忍受,一種習慣性地把痛苦埋在心里的忍受,她連崩潰都不能。
她的痛苦六是黛玉之死和寶玉出家的責任都歸咎在她身上了,她已如此不幸,還要背上千古罵名。
如果寶釵喜歡寶玉,她就有另外一個痛苦:她所愛的人——賈寶玉在不停地懷念另一個人,為另一個人傷痛,為另一個人出家。
曹雪芹為寶釵描述的畫是雪中一釵。
大約就是告訴我們,她的一生,注定要被冰冷的痛苦埋葬。
她只好默默地一個人流眼淚,在這樣一個包辦婚姻的時代,她永遠只是個犧牲品。
我把答案告訴爸爸,爸爸高興地看著我說:”好!好!很有道理!”
我沾沾自喜地說:”林黛玉站在痛苦上,薛寶釵站在痛苦的六次方上。所以,薛寶釵更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