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這是篇讀后感,或者是散文?或者是其他的?
------題記
我承認,這書我沒有認真地看完.因為當太陽躲進云里,卻把自身那熾熱的溫度澆灑在大地上時,燥悶的空氣主宰著這世界,說小一點就是始終流動和環繞在我四周.所以很浮躁,但我還是覺得,它寫得很好,于是又認真的回去看了一遍…
它的名字叫《西方抒情散文選》,嗯…有點厚,披著件以黑色為主調的的三色衣裳,正面花紋中間刻著一個“情”的大字.我不能給它作簡介或者概括,因為里面是不同作家寫的不同風格的散文.有消極,有積極的,還有隨筆或情書.呵,我可沒有學習那個情書是怎么寫的…
西方的作家好像都很喜歡用古希臘神話里的人或物,或者本存在的人名,它們就像那等待被吸收的微小土壤和養分,嗯,可能筆和這些加在一起,就是文章扎根在歷史上,吸收掉精粹和神秘,卻像一支火炬似的躥上天空,閃爍著.當有一天,焦油和木棍的生命將完結,它們會掉到地上,依靠著石頭,可能平一點的會比較好,讓它們,能幫自己留下記號…哇,文章加歷史,知道了,學著點…
我想:我為什么寫不出它那些那么好的語段和詩篇來呢?比如說:“我揮舞著手,擁抱著風,風卻像我窮追不舍的影子一樣逃脫,盲目地走了一陣后,我倚在一棵山毛櫸樹上,我望著那些烏鴉,它們被我從一棵樹上哄走,又落在另一棵樹上,或者,我望著月亮,月亮在大樹群的光禿禿的梢上爬行,我真的想住在這死寂的世界上,它反射著墳墓的蒼白.”它運用了許多的動詞,還有細節寫得,觀察得很仔細.我想,我還做不到這一點吧,不過我會努力去試的.風兒貼著被太陽烘烤著的空氣,吹拂在我身上,像清晨的第一個浪花,朝我打來…
我想去到那些作家的故鄉,去看看那些誘人的草樹(雖然可能已不存在…),去了解那感人的辛酸和痛苦,去聆聽那一串串奇幻的傳說,去感受那韻養詩人的小山丘,去觸摸,那詩人也為之心動的小石頭…長大后,應該可以吧…我起碼要帶著我的妻子去印度玩玩,或者說是去悼念和拜訪泰戈爾,我要在他的故鄉,寫出我的詩篇來,然后給他看呵…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受很多,當然這些感觸都來自于它寫得多好,嗯..我會多看它的,用來…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