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歌德一次外出散步,碰到一位曾對他的作品嚴厲批評的評論家。評論家盛氣凌人的說:“我從不給傻子讓路!”而歌德卻說:“而我正相反!”并笑著讓路。
歌德的忍讓、寬容、機智,不僅維護了自身的尊嚴,也避免了一場爭吵。
這讓我們懂得了應當學會善待他人。
那么,什么是善待他人?善待他人即是以一種寬容的心態來對待他人,甚至是對待敵人。
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就是告訴我們,應當學會善待他人,學會寬容。仔細想一想,我們與別人發生矛盾,一般說來無非是些細枝末節的小事,我們常因此而爭得面紅耳赤,大動肝火,甚至是出手傷人。這會對自己和他人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造成影響。如果大家都寬容一些,多一些忍讓,少一些指責,事情也就過去了,而且不會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還會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和精神境界,何樂而不為呢?
三國時的周瑜,才智過人,但心胸狹隘,幾次欲置諸葛亮于死地,最后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遺言,吐血而亡。周瑜之死,很大程度上與他心胸狹隘有關。如果周瑜心胸寬廣,懂得寬容,那他就能更好的輔佐孫權,讓自己的道德形象更高大,他也不會早亡,不會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遺言了。
美國前總統林肯對政敵素以寬容著稱,人們無法理解,久而久之,引起了人們對他的不滿。終于,有一位議員在一次談話中對林肯說:“你不應該試圖和那些人交朋友,而應該消滅他們。”而林肯卻微笑著回答:“當他們變成我的朋友時,難道我不正是在消滅我的敵人嗎?”如果林肯沒有廣闊的胸襟,他就無法領導美國北方在南北戰爭中取得勝利,他也不會成為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林肯用他的言行向我們證明了寬容的重要性。
因此,我們不難發現,古今中外,成大事者莫不胸襟開闊,氣度恢弘,他們“額上能跑馬,肚里能撐船”,能夠善待周圍的一切人,包括犯過錯誤的人、傷害自己的人。
寬容是一種胸懷,也是一種力量。寬容可以將敵人變成朋友,也讓人在不經意間獲得成功。
寬大的胸懷和偉大的情操,可以贏得尊敬。寬容不僅是給別人一條生路,也是給自己一條生路。它可以讓我們從不能自拔的痛楚中解脫出來,也不會再給別人帶去傷害。由此可見,學會寬容,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我們應當學會寬容,學會善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