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大年初一的晚上,在那個還沒有我的家里,肚子里懷著我的媽媽正坐在椅子上,與其它家人分享新春佳節的喜慶。突然,媽媽感到肚子一陣疼痛,隨后,疼痛越來越劇烈,爸爸似乎意識到了什么,抱上媽媽,蹬上自行車,向醫院飛奔而去。到醫院時已是初二的凌晨4點。但是,這時竟沒有醫生值班!媽媽在醫院的椅子上痛苦地呻吟了一個多小時,婦產科醫生終于來了,媽媽終于被推進產房。爸爸在外面焦急地來回踱著步,緊咬牙關,神情凝重。
當大年初二的第一縷陽光射進醫院時,婦產科的門開了,一位護士小姐走了出來,爸爸飛快地沖了上去:“怎么樣?”護士小姐微笑地說:“母子平安!”他知道,自己已是爸爸了。但是,我的出生也給這個家庭帶來負擔。而這些負擔全壓在爸爸一個人身上。第二天一早,爸爸就蹬著嘎嘎作響的破自行車,在雨雪交加中為我和媽媽去買綿絮和毛衣。爸爸的心情是悲喜兩重天。喜的是自己終于當上爸爸了;悲的是一家子還居無定所……爸爸的嘴笑著,臉上卻淚流滿面。爸爸就象一只辛勤的搬家螞蟻,不停地奔波在家與醫院之間,送菜送飯送衣服。
一周下來,爸爸瘦了一圈。就這樣,我們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我從保溫室中來到爸爸、媽媽和親友們溫暖的懷抱。漸漸的,我從一個只會哭的孩子長大成一個1。65米、100多斤結實的在男孩,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勞較為全面發展的英俊少年。然而,我的每一個成長和進步,都凝聚了爸、媽的多少心血。他們在我生病時,給予我無微不至的關愛;在我學習狀態處于低糜時,給予我壓力、自信和鼓勵。記得我三歲時,一次高燒39度,爸媽連夜把我送到醫院,一個晚上都在給我治病。還好,沒什么大危險。回到家,照顧我睡著后,一夜沒睡的爸媽一碰到床就打起了呼嚕。
在我五年級學習狀態下降時,他們給我施加壓力,用鼓勵使我又充滿自信,成績迅速回升。爸媽在我笑時陪我笑,在我哭時幫我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以此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