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浩瀚的文學作品中,《史記》就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史記》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這部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此書也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后來歷朝歷代的正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書中一個個耐人尋味的小故事編織成了世世代代流傳的史記。
書中從傳說的黃帝到個朝個帶的發展及衰落,跨越歷史3000多年。它的作者是司馬遷,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游,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采集傳說。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此后,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宮刑。出獄后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后世史學影響深遠。其中然我難忘的是: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但晚年的錯誤招致悲劇下場;項羽24歲起事,7年間睥睨天下,縱橫天下,號令諸侯推翻強秦,自封西楚霸王,卻最終垓下悲歌烏江自刎。
秦始皇、漢高祖、漢武帝功成名就達到人生頂巔,卻因心境的惶恐不安、寂寞孤獨,無處話凄涼;同為將相,伍子胥輔佐兩代吳王稱雄,最終竟死于吳王賜劍之下;四君子之信陵君為公子無忌威震天下,強秦不敢攻魏,但最終因他人饞毀魏王質疑,憂郁而死;屈原正直當道,致力改革,但貴族詆毀,踽踽獨行,只能懷沙自沉汨羅江;韓信一生破敵立功無數,為高祖打下江山卻死于呂后之手;飛將軍李廣一生抗擊匈奴,最終自刎而死。。。。。。。為什么他們的成功和榮耀都要與悲劇成為永恒的對照哪?《史記》是中國的精華,是中國的標志,是中國人的驕傲。讀了《史記》會讓我們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