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記憶中,我的家鄉是一個十分美麗的地方。在我的記憶里,那里充滿了歡樂與陽光,還有屬于我童年的回憶。
當那早春的中午,煦風微送,花團錦族,近聽百鳥鳴叢林,婉轉高低。暖濕的空氣中蘊蕩開生命的芬芳,小草舒展了腰枝。紅的、綠的、紫的花搖曳出春的顏色。我躺在若隱若現的小草叢中,沐浴著這早春的陽光。
忽然,一陣尖銳的呼喊劃破了這初春的寧靜。“哎!兒子,快回來幫娘把肥料運到地里去。”“喲,這不是王大娘嗎,這是在喊些啥呢”?奶奶搭訕著。“哎,這人哪真是賤骨頭,這日子過得是越舒服,人就變得越懶惰了,想當年啊,咱背一袋化肥到地里連氣都不喘一下,如今哪,真是不行嘍,連走路都成問題嘍。”“誰說不是呢。”鄰居的李大嬸附和著。空氣瞬間沸騰了,不一會兒,幾個老媽子就聚到了一塊兒閑聊起來。
是啊!誰會想到咱家鄉會有今天這樣大的變化呢。
以前,就只有一條小路通向咱村里,就連過馬車都讓人有些心驚膽戰。要是遇上下雨天就更糟糕,那路更是泥濘不堪,讓人無法下腳,稍不留神,泥漿便淹至腳背,出一趟遠門,回來準成一個十足的泥人。許多老人都摔了手腳,人人都怨聲載道。“這苦日子啥時候是個頭啊。”誰家要有個年輕人從外地打工回來,那可是村里的新鮮事了,村里立刻就熱鬧起來,那年輕人可真是光宗耀祖了。整天只聽到大人們議論“趙家兒子,出門闖蕩了幾年,現在長本事了,人家父母多體面,大平房修得體體面面,家具應有盡有,還帶來外地媳婦,咱兒要能像人家那樣,咱就不枉此生了。”那年輕人一得空便與鄰居高談闊論,外面的世界多精彩。
祖國的春風很快吹到了咱家鄉。“要得富,先修路”,在政府的大力扶植下,一條條泥清路如長龍般翻山越嶺,蜿蜒盤旋。車輛如螞蟻般川流不息,給人們運來了財富,運來了知識,也運來了理想。一幢幢漂亮的瓷磚平房奇跡般地豎起來了,以前咱村里連個初中生都難找,如今的高中生到處都是,誰家要有個子女考上大學,那才叫光耀門庭。
羅嬸嚷嚷說:“瞧,楊大媽的兒子外出打工學得了技術,回到家鄉還把本事教村里的人。”王奶奶附和了起來,“難到不是嗎?你看村里的老劉家,以前是出了名的低保戶,自從楊大媽的兒子教劉老大建筑技術,現在的老劉家要啥有啥。”
看,那幾個老大娘不是還在議論著嗎。“前幾天我家還添了洗衣機呢,這可比以前方便多了。”張大娘說。母親附和著:“咱這日子越過越紅火了”。
這就是我的家鄉,一個美麗的地方。一個漸漸的改變,讓人們的生活愈發的富足的家鄉。我愛你,我的家鄉。我希望你以后能變得更加的富饒,讓大家都可以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