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冬棗,名不虛傳。借國慶假日,我和小伙伴一起到沾化的下洼鎮采摘了地道的冬棗。汽車下了高速公路,放眼望去:田野里棗樹遍地,密密麻麻的棗林頗像森林。
每棵冬棗樹上掛滿了“小燈籠”,這些小燈籠每一個都個大體圓;顏色也豐富,有綠中帶紅的,有綠中帶黃的,還有綠中帶紅帶黃的,使整個棗林看起來像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畫卷……真惹人喜愛。走到一個冬棗園前,我和小伙伴飛快地沖進園子,揀長在低處伸手就夠得著的棗子摘下來就狂吃起來。
一會兒,爸爸來了,看到我們的吃相說:“你們只知道吃,卻不知道選擇冬棗是有訣竅的,如果它身上穿著“紅甲”,說明它熟了,很甜。如果沒穿“紅甲”,就不甜。這紅是要鮮紅色的,不要淡紅色的。”按照爸爸的指點,我們開始在棗園里“大掃蕩”,發現有穿“紅甲”的就摘下來放到筐子里。但是,由于長在樹上面的冬棗吸收陽光充足,長得又大又紅的冬棗都掛在高處,找了半天也只摘了鋪滿筐底的一點。看著掛在高處誘人的紅棗在向我招手,我迅速找到了一架梯子。把梯子搬到樹下,我先小心翼翼地晃了晃,梯子很牢固。
我像小猴子一樣,四腳并用,攀爬起來,心里卻在不停地打起小鼓。終于爬到了梯子頂上,整個棗園盡收眼底,真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原來好棗子都長在每棵樹的上面呀。我在上面找到穿“鮮紅色的紅甲”的棗,摘下來,傳給踩梯子的小伙伴,他再把棗放進筐里。因為有些人懶得爬上梯子,去摘又紅又大的棗,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資源”。這時,我肚子里的饞蟲再次被勾起,就邊摘邊吃,棗子的甜味直沖心脾,真是一種無法比喻的味道!吃飽了,我們搬著梯子換到另一棵樹下再次“大掃蕩“,不一會兒我們就大汗淋漓了。我們摘了滿滿兩大筐,大人們也摘了不少,累也值了!正摘得高興,爸爸喊:“我們該走啦”。大家只好戀戀不舍的離開了冬棗園。晚上七時左右,我們踏著清亮的月光走上了回家的路。
回家大吃冬棗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