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青春是什么,使我苦苦探索、追尋。
克林頓曾經有一段很長的座右銘,意思大概是說:“青春不是人生的一個時期,而是一種心態,即使有人八十歲高齡了,只要還保持這種心態就仍然有青春,如果一個二十歲的人整日無所用心,那也不算是青春。”聽了這話我倍感惡心,我估計克林頓說這話的時候,年齡的四五倍疊起來可以超過他那偉大的祖國了。你不能否認青春就是一個時期,過去就是過去了,加里寧有過一句話就和我的想法差不多:青春是一段美好的而又是一去不可再得的時期。
有一天,我翻開一本話題作文的青春篇,里面的內容無一例外寫的全是名人年輕時候的經歷以及他們的各種成就,這些經歷無非就是他們有多么的刻苦,簡直成了一本小名人傳。青春就應該是這樣千篇一律、毫無新意的輝煌嗎?我思考。不!有人說中國大部分人已經拿整個青春來檢討青春了,意思就是所有的人都去爭著上名人傳,結果出名的人寥寥無幾,剩余人的青春就白費了。所以,青春應該是個自由的年華,只要不犯罪干什么都行。
青春是人們的一種寄托,因為它不是實物,也確實看不見摸不著。人們也正需要寄托,所以青春就能使人們變得充滿活力。寄托是什么?你會問。比如你失去過一個饅頭,你再買一個饅頭擺在桌子上,當你憑吊那個失去的饅頭時會更加真切,這就是寄托。青春這東西不比饅頭簡單,如果你是個很青春的人,在苦苦探求什么是青春,青春不會告訴你,于是人們就把青春二字視為寄托。不過寄托終究是寄托就像饅頭終究是饅頭,饅頭開口說話了就不是饅頭了。
白駒過隙、烏飛兔走。青春也實在來之不易啊!一個人從出生起要等十幾年才能碰上它。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就是這個意思。青春固然美好,卻也轉瞬即逝,我的主張是讓我們微笑面對,即使沒有作為又有何妨,就是不能頹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