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可以使人增長知識,認識豐富多彩的萬千世界。書籍的類型多種多樣,而我則獨愛經(jīng)典書籍《西游記》。
《西游記》堪稱經(jīng)典,這是明朝羅貫中寫的,相信每個人對里面的情節(jié)都十分熟悉。它主要描述的是師徒四人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后取得真經(jīng)的故事。
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孫悟空。它是一只從仙石里蹦出來的石猴,活潑又調(diào)皮。它自生下來就能爬走,動作自如。特別是兩只眼里發(fā)射出來的金光,十分奪目。孫悟空當了菩提祖師的徒弟,學會了七十二般變化,筋斗云更別提多厲害了!它的金箍棒是東海龍宮的鎮(zhèn)宮之寶,金箍棒足足有一萬三千五百斤重,孫悟空舞起金箍棒卻很輕松。它大鬧天宮時,連玉皇大帝都拿它沒有辦法,最終被如來佛祖收服,壓在五行山下大約五百年,受盡了苦頭,終于被唐僧解救。
其次我喜歡的是貪吃貪睡貪色的豬八戒,它曾是上管天河的天篷元帥,因犯了天條,被玉帝貶下凡,因錯投豬胎,才長成了一個人不人、豬不豬的樣子。唐僧給它取名叫悟能,它好吃懶做,經(jīng)常被孫悟空欺負。
沙僧是三師弟,它是玉皇大帝的卷簾大將,下凡經(jīng)過菩薩的勸教,改名悟凈,在流沙河等唐僧,并伴隨唐僧西天取經(jīng),它是徒弟中最老實聽話的一個了。
白龍馬是唐僧的坐騎,它原是西海龍王敖閏的三太子,因縱火燒了殿上的明珠,犯了死罪,觀音菩薩向玉皇大帝求情,才被貶到鷹愁潤來。觀間菩薩把白龍變成了一匹馬,馱唐僧西天取經(jīng)。
唐僧原名陳玄奘,他是大學士陳光蕊的兒子,幼年出家為僧,熟讀古今書史,精通佛家經(jīng)典,是國內(nèi)有名的高僧。觀音菩薩知道他是西天金禪佛子轉(zhuǎn)世,便讓他奉如來佛祖之命去西方取經(jīng),他常常以慈悲為懷。
《西游記》里面的情節(jié)十分精彩,比如說“棒打白骨精”。白骨精又稱白骨夫人,她是僵尸修煉成精。她三次假扮山中的人,騙取唐僧的信任,可每次都被悟空識破,但她的真身化作一陣陰風逃脫,只留下一具假尸首,唐僧慈悲為懷,不想那人便是妖精,錯怪悟空,兩次念緊箍咒,趕走了悟空。
經(jīng)典作品是人類文化和思想的精華,閱讀經(jīng)典作品不僅能享受到優(yōu)良的文學藝術熏陶,還能體悟人生經(jīng)驗與智慧。《西游記》同樣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永遠平坦,它是曲折艱難的,當我們遇到困難時,要勇于戰(zhàn)勝,不要退縮,最終會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