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成長的旅途中,多少個春秋冬夏,多少個日日夜夜,多少個花開花落,我已記不清了,但我卻知道,我的成長絕離不開一樣珍貴的寶物——書。“書讀千遍而不倦”,這句話代表了我對書的堅貞,對書的執著,對書的喜愛。書是一把鑰匙,開啟智慧的大門;書是一盞明燈,照亮人生的道路;書是一條道路,指引我走向光明!
小時候,書對我來說是一段“痛苦的記憶”。由于年齡小,還在讀一年級,每當放寒暑假,便只會一個勁地玩。媽媽卻覺得我是在浪費時間,為了不讓我落后于其他小朋友,媽媽便找來了那本在我家書柜里“塵封多年”的“絕世殺器”——《唐詩三百首》,讓我每天背一首詩。我小時候的記憶力的確不敢恭維,每背一首詩都要花費大半天的時間,有時候實在背不下來,氣得恨不得將這本該死的書撕成粉末,可又怕受到媽媽的“皮肉之苦”,只能“自認倒霉”了。
到了五、六年級,漸漸地,我開始喜歡看書了。由于要寫作文,我深知閱讀的重要性。加之知道了“陳毅吃墨”、“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愛看書的人,才是有用的人!這就樣,從被動看書到主動讀書,書成為了我不可割舍的一部分,什么《小故事大道理》啦,什么《笑貓日記》啦,什么《世界未解之迷》啦,我都看得津律有味,而因為看書,也讓我受益匪淺。寫作文時,我雖說不上是文思泉涌、妙筆生花,卻也算得上是較為輕松,口語交際時,我總有好的故事拿出來和同學分享,這些都要歸功于看書。
有一次,班級里舉行辯論賽,其他同學都拿著一堆資料,而我卻兩手空空,因為我覺得臨陣磨槍不可取,只有靠自己平常的積累贏得辯論賽的勝利,才是最優秀的!結果,在辯論會上,我積極開動腦筋,有針對性地辯論,把平常的知識儲備都調動起來。我滔滔不絕的辯論,甚至把一向強于我的學習委員說得啞口無言。“多讀書,讀好書”,這句話是我的座右銘,我相信,在我成長過程中,我還會讀更多書,做更好的自己,書香將會一直伴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