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遠離了城市的紛雜、喧囂,于是,我回歸山水,尋覓那份失去已久的寧靜、天真。
我選擇了雨天,因為朦朦細雨會把秀美的山巒染成了黛色,把涓涓的清流襯得活潑。山間的細雨絲毫不帶“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的憂郁,而是含著“潤物細無聲”的細膩、靜謐。水依著山,所以山不孤獨;雨潤著水,所以水不寂寞。煙雨中的山水那么朦朧、那么幽邃。如同畫中空靈的夢……
走在雨后的山路上,聽著溪水的叮咚作響,呼吸著山里混有草木清香的新鮮空氣,仿佛整個人都與自然相融“羽化而登仙”了。“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樹葉上、草枝上那山之精靈的眼淚是如此透亮動人。山愈加清明,水愈加清盈。如此美妙的意境,使我流盡鉛華,不禁想舒展自己,徹底放松自己,恨不能也如當時俞伯牙一樣席地而坐,操琴而奏那“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的天籟之音!
站在山頂,望著霧氣繚繞的山峰,九曲回腸的溪水,胸中有無盡的曠達,塵世的聲名利欲隨著霧氣卷入云端。“鳶飛唳天者,忘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往返。”在如此靈動、溫厚的山水中,仿佛塵世中所有的東西都與我無關。只留下那份寧靜,心如止水。
正如徐志摩所說,我們渾樸的天真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嬌柔,一經同伴的抵觸,就卷了起來,但在幽靜的山水中,清風中,他的姿態是自然的,他的生活是無障的。是啊,在這無拘無束、無羈無絆的世界里,我們不再因外界的風聲鶴唳而瑟瑟發抖,不再因世間的榮辱得失而錙銖必較,不再因身體的頓挫不適而萬念俱滅,不再因生命的飄忽不定而惆悵莫名……陶淵明跳出官場,歸隱田園,東籬采菊,南山種豆,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也許他為的就是尋找這種無拘無束,逍遙自在的生活,使自己的人生不失那份寧靜純樸吧!
避開塵世畢竟是短暫的,我們最終還是會回到那個喧囂之地。我們終究還是要失掉那份寧靜,那份純樸嗎?不!其實,那份純樸、天真,暢快,并非只在山間,水邊,它可以出現在最嘈雜的地方——只要你的心存在一片澄清的天空。
一切并不重要,重要的就在那顆流露感情的心上。悲花憫月,傷痛時光,一切皆由心生。天明時,你會說:花開花謝,這就是世界;天黑時,你會說:月明星稀,這就是無助。可世上之事改變無多,只在乎你的心境。人生在世,經過太多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爾虞我詐。本性的純樸、寧靜,仿佛早已被歲月磨去了棱角。然而,不要忘卻那顆產生一切感情的心,只有用心,才能找回人間的寧靜、質樸。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明鏡本清凈,何處染塵埃”于是,我離開這幽靜的地方,帶著一顆包容的心,回到滾滾紅塵中,找尋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