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暇之時,我喜歡看中央電視臺的戲曲頻道,主持人白燕生在《名家名段欣賞》欄目中談曲論調,娓娓道來,引人入勝。
“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笑咂咂”,特別是最近欣賞了幾出京劇名段,使我對京劇更加情有獨鐘。京劇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外國人稱她是中國的歌劇。清朝年間徽班進京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經過與諸多劇種的吸收融合,京劇以其獨特的魅力征服觀眾,享譽海內外,成為令世人驕傲的國粹藝術。京劇講究唱念做打、京韻京白,沒有十幾年的基本功訓練是很難成為京劇演員的。京劇抽象寫意,道具簡單,表演講究程式化。
手持馬鞭表示騎馬,雙手作搖櫓動作表示渡船。鼓師是指揮,用鼓板控制節奏,散板抒情,躲板焦急,慢板敘事;打擊樂有鑼鼓鈸,武場用之,烘托氣氛。臉譜是人物行當的主要標志,行當分為“生旦凈末丑”。“生行”分老生、小生和武生。老生飄逸,小生倜儻,武生英俊,歷史上曾涌現出“四大須生”,馬連良是“老生”行當的開創性人物,耿其昌是今天活躍在京劇舞臺上的老生代表性人物。“旦”角分老旦、彩旦、刀馬旦和青衣。老旦滄桑,彩旦伶俐,青衣端莊,刀馬旦英氣。
“四大名旦”梅尚程荀首開“旦”角一代先河,梅派雍容華貴、端莊大氣,程派哀怨婉轉、唱腔獨特,荀派嫵媚嬌艷、小家碧玉,“四大名旦”的代表性劇目至今在舞臺上熠熠生輝。凈的反義詞是“不凈”,因此,“凈“行熟稱“大花臉”,裘勝榮的“銅錘花臉”高亢洪亮,令戲迷傾倒;袁世海的《李逵探母》成為經典劇目。“丑”行也稱“小花臉”,幽默搞笑,畫龍點睛,白鼻梁是丑角的標志性特征,另外,丑角演員要具備高強的武功,伶俐的“說口”,中國京劇院的朱世慧是當今丑行名家。京劇曲調優美,表現力豐富,皮黃悠久,曲牌繁多,悅耳動聽。
京胡,京二胡,月琴為京劇伴奏“三大件”,現代京劇樂隊加入西洋樂器,氣勢更加恢弘。“京白”字正腔圓,“京韻”朗朗上口。《宇宙峰》、《甘露寺》、《草船借箭》《戰洪州》,傳統劇目色彩紛呈,目不暇接;《紅燈記》、《杜鵑山》,《智取威虎山》《奇襲白虎團》現代京劇與時俱進,精彩絕倫。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愿國粹“京劇”今后更加大放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