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問你,第一次因為看電影而哭是幾歲?還記得它的名字嗎?你會不會已經記憶模糊?可是我卻忘不了那部電影——《天堂回信》。
《天堂回信》描寫了爺爺和五歲的晨晨之間感人的故事:晨晨和爺爺的感情很好,不像爺孫,倒像一對好朋友他們一起開開心心的生活了5年。不久,晨晨的媽媽回來了,這是晨晨記事以來第一次見到媽媽。但是晨晨和媽媽的感情不好,幼兒園放學后總是撲向爺爺,還常常和媽媽吵架。爺爺要過生日了,晨晨給爺爺買了生日卡,還和爺爺一起去放風箏,可爺爺也因疲勞過度,安詳的去了。晨晨按照爺爺跟他說的,把信系在風箏線上,送給天堂的爺爺。盼望著爺爺給他回信。
看了這部電影,我不禁想起了我那已經去了天堂的爺爺。我和爺爺的感情雖然不深,但每次見到他時,總是有一種不知名的感覺從我心中流過。我的爺爺身體不好,患有肝癌。聽爸爸說,爺爺在我們家吃飯后,都叫爸爸用滾燙的開水燙上三四次后,才放心的去午睡。原來是怕把病毒傳染給我們一家。啊,爺爺原來是這么愛我們,而我卻渾然不知!現在爺爺離我而去了,永遠離我而去了。還記得爺爺生前曾對我說過:“孩子,總有一天我會離你而去,不過,如果你想我了,你就在星空中找一棵最小但最亮的星星,人死了,會變成一顆星星,永遠陪伴著他的家人。”
夜晚,我來到窗前,一邊看著天上的星星,一邊想:有些話永遠說不出,有些人永遠聽不見,但是,就像影片中的一樣——風箏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