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片天空,同一個世界,我們站在今時今日的天空下,可曾會想起,已逝的日子里,也有著璀璨群星的天空;直至今日,也仍能滌蕩我們的心靈……
杜甫,他把普天下的黎民作為自己的天空,憂國憂民,夜不能寐,更是發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慷慨言辭。把滿腔的熱情和心血全部傾注到了普天下的寒士身上,為其奔波勞累,而自己卻甘心清貧一生。“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多么博大的胸懷啊!
陶淵明,他把田園生活作為自己隱居的天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躬耕壟畝,用自己的辛勤勞動經營著自己窮困的生活,“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隱居生活真的陶冶了他的性情,盡管看不見官場的腐敗,卻絕無低沉自傷的話語,一唱就是“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魄。
歐陽修,他把為民造福,與民同樂作為自己的天空。仕途不順遭貶,但自放于山水間,閑時飲酒,與人共娛,自號醉翁。在地方上又積極改革建設,為民造福,更是同百姓一起游玩,而“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傾盡心血,足見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情懷。
屈原,他把國家和民族的興亡作為自己的天空。盡忠報國,卻“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落得個“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但他仍心系國家,發出“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呼喊。最終汨羅江畔,一曲騷歌已逝去。但這位峨冠博帶的三閭大夫,刻下了一塊沉重的奠基石,一塊刻下《天問》《離騷》《九歌》《桔頌》的奠基石。他,用生命締造了一個博大民族的憂患意識,一個古老民族的傳統節日。他的的確確死了,汨羅江水掩埋了他的軀體;他的的確確活著,汨羅江水托起了他的精神,在華夏大地上永垂不朽!
懷想天空,回顧歷史,感悟那些歷史名人為我們撐起的天空,我們收獲很多,憂國憂民博大的胸懷,淡泊寧靜的人生志趣,忠君報國的滿腔赤誠……綿長而悠遠的天空,讓我們久久凝望,思索,滌蕩著我們的心靈。他們撐起的一方天空,我們一直在追尋,直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