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末年時期,有許多的人在辛亥革命中發(fā)揮了關鍵的作用,改變了當時革命的結局,如清朝大臣蔭昌、瑞,有民國的開辟者孫文、黃興;也有很多人憑著革命混上高位,比如黎元洪等。
辛亥革命的成功實際上是非常偶然的巧合。在這場革命中,許多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都出乎革命黨人的預料,然而革命卻誤打誤撞地成功了。如果沒有這場革命,黎元洪恐怕也不會當上副總統(tǒng)。黎元洪比較老實,為人謹慎,正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他做軍官時從不克扣軍餉,帶兵寬厚。沒想到,等到革命發(fā)生了,他以前的所作所為不僅保住了他的性命,而且還被推選為了武昌城里那些大兵的頭頭。假如當時的瑞沒有按圖索驥,辛亥革命就不可能爆發(fā),那么黎元洪也就只能做個胸無大志、規(guī)規(guī)矩矩的軍官,哪里輪得上他做副總統(tǒng)啊!可見,革命真的可以改變?nèi)说拿\。孫中山通過辛亥革命成為了民國的第一任大總統(tǒng),毛澤東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成為了新中國的第一任主席,就連黎元洪這樣一個與革命毫無瓜葛的人也竟然成為民國的副總統(tǒng)。可是,有很多革命黨人擁有崇高的理想,卻被人當猴子耍。正如我之前說的,革命中種種往往難以預料,但是對照情形,事態(tài)的發(fā)展又合乎情理。比如黎元洪,正是他寬厚老實,胸無大志,他才對士兵比較好,他的這種性格讓他在官場上一路順風,即使是做了壞事,也沒有人懷疑是他干的,這就是他如此幸運的原因吧。
每個時代都會造就一批這個時代的幸運兒,然而時代的特殊性是因為人才誕生的。也許是清朝末年奸猾的人太多,黎元洪這樣老實的人才會受到歡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