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崇拜的歷史人物有很多,比如很會用人的曹操,比如足智多謀的孔明,比如征戰南北的朱棣……但我最崇拜的莫過于毛遂了。
毛遂是平原君門下的食客,他三年不露鋒芒,才華無人知曉。按他的話說,只是沒有機會展露頭腳而已。所以,當平原君面對主動應召說楚的毛遂表示懷疑時,他理直氣壯地說:“使遂蚤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沒有一肚子墨水墊底,怎能如此自信?果然,等到了楚國,那十九個原先“相與目笑之而未發”的食客與他一談話,就全被他說服了。平原君與楚王討價還價,久無定論,于是毛遂再次展示了他過人的膽識與口才,“按劍歷階而上”,“按劍而前”,先一番先聲奪人的指責,再一針見血地指出,:“合以晉為楚,非為趙也”,使得楚王只有唯唯應諾。當時的楚王,哪里還有王者之尊,完全讓這個趙國人掌握了主動,不得不定下了合從大計。
毛遂是以此事而:“青史留名”的,而還有一個人亦是如此,那就是三國時期的蔣干。再看蔣干,他也許確實有點才華,是讀過點書,但他恰恰犯了讀書人的大忌,自命清高,自己那點書上看來的紙上談兵之策在一個高智商者的面前,頓時黯然失色,像高溫下失去活性的酶一樣,毫無用武之地了。你看,去時還自栩為“三寸不爛之舌”,“只消一童隨行,二仆駕舟,其余不用”。可還沒與周瑜交手幾個回合,就已經被吳軍的氣勢震得“驚愕,不敢多言”,甚至“面如土色”了。面子丟盡還不說,最后還被周瑜利用,充當了反間計的助手。總結起來,他的無能表現在:一,“自幼與周郎同窗交契“,卻對周瑜性格把握不當,誤以為他是那種墻頭草。這說明蔣干不能察言觀色,不識人。二,臨危慌亂,被周瑜一試探就表現得十分緊張,不能做到面不改色,這說明他生性懦弱,本不適合作說客。三,盲目輕信,一見到周瑜偽造的蔡琩張充的信便不假思索,信以為真,終成大錯。
由此可見,惟有毛遂這樣的真正才子,“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才能于關鍵時刻挽狂瀾于既倒。否則,如蔣子冀等輩,“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豈不可笑?
上一篇:美麗的家園
下一篇: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