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動物善于隨著環境的變化,隨時改變自己身體的顏色,這種動物叫“變色龍”。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食物也會變色。如切開的土豆、削好皮的蘋果、煎炸的大蝦等。其實白糖也是“變色龍”。白糖在我們生活中幾乎家家都有,我們對它再熟悉不過了。但是,你見過會變顏色的白糖嗎?今天我們家蒸大米,盛飯放糖時,我驚奇地發現本應該潔白的白糖變成了另一種顏色——淡黃色。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爸爸從超市買來一些白糖,一直開著口放在了廚房里,因為吃太多糖對身體不好,平常我們幾乎都不用它。今天吃蒸米時,我盛了一些,卻發現“變色”的異常,本應該潔白的白糖卻變成了另一種顏色——淡黃色。我看過來,看過去,也弄不明白這究竟是怎么回事,更不敢再食用它。爸爸媽媽一時也說不出原因,看我百思不得其解,就鼓勵我去查電腦。
現在正是吃飯時間,等開機、啟動、查找后,飯早涼了。我忽然想起了我在學校訂的“科學大眾”——《小諾貝爾》,那可是一本百科全書呀,上面有很多寶貴的科學知識,也許在那本書上能找到答案。我打開書柜,拿出了3本分給爸爸媽媽一人一本,我們開始查找。“我找到答案了!”我激動地對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趕緊把椅子搬到我身旁,聽我講解白糖變色的原因。“家中食用白糖通常是以甘蔗或甜菜為原料制成的。這些原料本身就是含有非糖成分,如葉綠素、中黃素和胡蘿卜素等,這些物質自身帶有各種不同的顏色。在制糖的過程中也會產生各種有色的有機化合物,但是白糖之所以色澤較為純凈,是因為它們額外地經歷了反復脫色等精加工工藝,盡可能地去除了那些有色的非糖成分,然而提純工藝畢竟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去除有色非糖成分。因此,在開封后長期放置溫度、濕度較高的場所,白糖中少量的有色非糖分就會吸引空氣中的水分,滲透到白糖晶體的表面,白糖就改變顏色了。變色后的白糖仍然很甜,不影響食用,對休體無害。”
爸爸聽后拍拍腦門恍然大悟地說:“原來是我在存放白糖時沒有封口,又放在溫度較高、潮氣較大的廚房里面的原因呀,以后再買白糖時,要不少買點,要不就把它放在玻璃瓶里擰緊瓶蓋。”
生活處處有學問,讓我們用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去發現它吧,你就會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這次的經歷讓我長了見識,也讓我懂得了萬事都有它自己的科學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