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呀,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美食家”,所知道的美食當然也數不勝數,什么過橋米線、排骨年糕、烤全羊、油悶大蝦……可今天這些都統統靠邊站,今天,我要為大家隆重介紹一種傳統的濟源民間風味小吃——土饃。
說起這土饃呀,還有一個古老的故事呢!傳說唐代時期,濟源王屋山有一個財主,心狠手辣,不僅讓長工們干重活,還不舍得讓他們吃飽飯。有一次,一個叫王建生的長工偷了一點面,活成面團,跑到野地里用白土泥裹著放在火里燒,燒成后其味道香美醇厚、十分入口。這個方法很快就在當地傳開,直到今天,它就是成了我們所認識的“土饃”。
說到這,你是不是已經饞得直流口水了?那就請快跟我一起動手制作吧,不過先賣個關子,現在的土饃可比唐代的式的好吃多了,它配方可考究,制作精細著呢。
先準備好面粉、雞蛋、芝麻、香油、蔥花。
下來就是主角白土了,這白土要用王屋山獨有的白面土,仔細篩三遍后放入鍋中備用。說起這白面土可不一般,經有關部門鑒定,此土中含有鐵、鋅、鈣、鉀等多種元素,對于改善人體機能,調節腸胃有一定作用。
然后是和面,等面粉發酵后加入1中的調料并將面團滾成如指頭粗細的長條,用刀切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如大棗、核桃般大小就可以了。
將切好的饃團放入裝有白土泥的鍋中慢火烘焙。大約30分鐘后,訓著一股撲鼻的香味,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閃開鍋蓋,只見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白土饃搖身變成微黃色,香氣逼人,連忙拿筷子扎上一個咬上一口,哎呀,那個好吃呀,只覺得外酥里嫩,硬中有脆、酥香味濃、回味無窮。中醫上說這土饃可神奇了:可食可藥、食之充饑、藥用消滯、磨齒滲唾、順利下咽、柔和入胃,防止水土不服。土饃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那就是保存時間特別長,可達一年不變質哦。
怎們樣,這土饃感覺還不錯吧?你看它不僅綠色環保,不加任何防腐劑,而且制作考究,傳統工藝,最重要的還有一句話怎么說來著:“民以食為天”是吧?對了,這土饃可是咱老百姓賴以生存的干糧呀,它絕對比面包呀、奶酪之類的耐餓,就像我老媽經常說的:“飽時候”,怎么樣,餓了吧,那就趕緊給你上一盤——口味土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