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好似一部電影,電影的靈感源于生活。周五放學的路上,我欣賞了一部生活電影。
鏡頭一:
地點:加氣站對面。
一輛“燒餅車”停在人行道上,上面擺著一團團面粉、一瓶瓶佐料和幾塊剛從烤爐中拿出的熱乎乎的燒餅。
賣燒餅中年婦女穿著一件白色的圍裙,時不時拿出一小團面粉,用手把它壓成橢圓或圓形,然后拿出一點做好了的餡,涂抹到餅子上。接著,她又把餅子卷成一個團,用搟面杖把它壓成一張真正的餅子,在餅子上刷了一些醬,灑了一些芝麻,最后把餅子貼在烤爐的爐壁上。
這一系類動作是那么嫻熟、利索。
這時,一位叔叔小跑著來到燒餅攤前,對中年婦女說:“買兩個燒餅。”“甜的還是咸的?”賣燒餅的中年婦女問他。“一個甜的一個咸的”叔叔從衣兜里拿出兩個一元硬幣,遞給了中年婦女。中年婦女拿出兩個塑料袋,把一塊圓形的燒餅和一塊橢圓形的燒餅分別了裝進兩個塑料袋中,然后遞給了那位叔叔。叔叔接過燒餅,小跑著到一輛電動車旁,把圓形的燒餅遞給一個坐在電動車上的小女孩,接著,叔叔自己騎上電動車,把車開走了。
鏡頭二:
地點:一棵樹旁。
一位叔叔斜靠在樹干上,地上是一張傘布,傘布上堆滿了各種小零件。傘布旁有幾個簍子,里面都裝著幾把傘。
叔叔總是蹲在地上,右手拿著一個工具,右手拿著一個零件,對著一把傘做些什么。
他似乎是一位“傘科醫生”,人們把傘放在他這兒,他就給“病傘”們排個隊,按順序一個一個給傘“治病”,其它的傘就在“候傘簍”里等候著。
叔叔有時累了,就靠在樹干上,閉著眼睛靜靜地休息,過了一會兒又做起來。
鏡頭三:
地點:小區里的單元門外。
“寶寶乖,寶寶乖,我們的陽陽最最乖!”一位阿姨抱著一個可愛的小寶寶在小區里的單元門外來回走動。
“看,姐姐,姐姐,”阿姨抱著小寶寶走到我的身旁,“小姐姐放學啦!”寶寶“咯咯咯”地笑了起來。“我們陽陽長大了也要去上學喲!”阿姨對小寶寶說,“陽陽,想不想上學呀?”“咿呀——咿呀!”寶寶似乎在回答媽媽。
阿姨懷里的小寶寶有一雙水靈靈的眼睛,穿著一件印有小狗圖案的衣服,十分可愛。
阿姨抱著小寶寶搖啊搖,小寶寶舒服地躺在她的懷里,咧開小嘴笑了。
“陽陽,陽陽,乖乖的陽陽……”阿姨抱著小寶寶走遠了。
“電影”結束了,我意猶未盡,好想再看一部。
生活似電影,只要細心的觀察,就可以品嘗到許許多多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