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年紀大了,總愛嘮叨。自我從懂事以來,在她口中聽說的最多的就是有關鼓詞的事。每逢談起鼓詞,外婆總是用了一種特別興奮特別懷念而又略帶嘆息的聲調訴說往事。從他斷斷續續的語言中我大略了解到:在鄉下,每逢過年過節,村子里總會有唱鼓詞的樂師來賣藝,她們把帶來的揚琴放在小方凳上,左手腕上掛著由細繩連成的兩片自相敲打的竹板,略略定了定神,清了清嗓子,開始了她的唱詞。
在寂靜的夜晚,皎潔的明月爬上了樹梢,樹葉在夜風中沙沙作響,把月光篩成了斑駁的碎影。院子里人很多,但沒有一絲異響,連平時最頑皮的小孩也正襟危坐。只有唱詞人那悠揚而略帶沙啞的嗓音在夜空回蕩,像山水清溪,緩緩潺潺。柔和的琴聲,清脆的節板融和在一起,溫柔靈活,干脆利索。多么純熟,多么迷人啊!文章開頭描寫外婆講述有關說唱鼓詞的往事,表達了深切的懷念。
幾十個年頭一晃就過去了,當年的小鄉村如今變成了富足的小城鎮,鋼筋水泥的建筑物把大家都隔離開來,能聚在一起的機會也少了,賣藝人走街穿巷忘情的演唱,也替代成了高科技的vcd、dvd。外婆對鼓詞還是那么熱愛,買了一大疊的鼓詞光盤,每每在夜幕降臨的時候,獨自品味。銀屏上的唱詞人,可比走江湖的賣藝人專業多了,唱做俱佳。外婆聽了一會兒,就會慢慢地閉上眼睛,慢慢地自己也跟著哼上幾句,把白發蒼蒼的頭搖過來搖過去,很陶醉的樣子。然而外婆并不滿意,總覺得缺少了一點什么。寫外婆在生活中對鼓詞的迷戀,雖然鼓詞換了一種形式存在,卻已經失去了原來的韻味了。缺少什么呢?是大家一起圍坐著聽鼓詞的暖洋洋的氣氛,還是唱詞人燈光下的搖曳的身影?
是空氣中漫開來的嗓音,還是微風中婆娑的樹影?說不清,道不明。房間里的外婆總是伴著自己燈光下的影子在聽鼓詞,她的背影是那樣孤單,她完全沉浸在對往事的甜蜜溫暖的回憶之中,心無旁騖。這個時候,我們是誰也不會去打擾她,誰也不會弄出一點聲響來打破一個老人對往事的回憶?!盁艄庀碌挠白印薄俺两趯ν碌奶鹈蹨嘏幕貞浿小?。小作者用寥寥數語寫出了外婆內心的孤單。外婆聽過很多的鼓詞,《九美圖》、《粉妝樓》、《楊家將》、《岳傳》、《七俠五義》、《封神榜》等等,有許多她還能瑯瑯上口地來上那么一段。但那在月光下,院子里,左臨右舍一起圍坐著聽鼓詞的情形已經不再了。偶然看到唱鼓詞的江湖藝人背著揚琴,敲著竹板走過,外婆也并不想叫住她,即使叫住她,也叫不住對往事的那一段回憶。
看來鼓詞只屬于鄉村,只屬于月光,只屬于那一段已經塵封的歲月。外婆的懷念也引起了我的共鳴,“鼓詞”做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只屬于那一段已經塵封的歲月”,風光不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