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血液庫存管理因素分析論文題目篇一
一、血液預訂管理
(一)根據本院臨床用血需求向市中心血站上報用血需求計劃,同時血站及時送血。
(二)我院需特殊稀有血型血液時,應提前三天預約,并負責向臨床醫生做好解釋工作,與市中心血站積極溝通,確認取血時間。
二、血液接收核對、入庫、貯存管理
(一)、全血、血液成分入庫前要認真驗收核對。內容:運輸條件、物理外觀、包裝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損,標簽字跡是否清晰、內容是否完整。標簽上標明供血機構名稱及許可證號、供血者條形碼編號、血型、品種、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備日期、效期、儲存條件等。
(二)、進入血庫(血庫)的血液及成分,必須入庫登記。登記內容:獻血者條形碼編號、血型、品種、血量、采血日期、有效期、入庫時間、入庫人等。
(三)、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類儲存于血庫專用冰箱或專用冰柜不同層內,標識明顯。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齊排列,不能倒置,以便發血時觀察紅細胞和血漿層界面。
(四)、紅細胞類制品2~6℃保存,血漿和冷沉淀-20℃以下保存,血小板20~24℃振蕩暫存。
(五)、當儲血冰箱的溫度自動控制報警裝置發出報警信號時,要立即檢查原因,及時解決并記錄,每天定時作冰箱溫度記錄。
(六)、各類血液及成分嚴格按照規定儲存期限保存,過期血一律不得用于臨床,嚴格執行報廢血的報批手續,并作好相關記錄。
(七)、根據臨床和庫存需要,每天作好用血計劃和預約血液工作,節約血液,避免浪費。
(八)、每天上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工作,核對實際庫存數量、記錄數量、電腦儲存數量三者是否一致,作好交接記錄,每月盤存庫存血液一次。
(九)、儲血冰箱內嚴禁存放其它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消毒效果監測每月一次,菌落數<80cfu/10min或<200cfu/m3(培養皿90mm細菌培養),無霉菌生長。
(十)、必須隨時儲存足量的a、b、o、ab型血液,不能空庫和缺型,隨時保證臨床用血需要。
(十一)、做好儲血室內的物表、地表、空氣消毒工作,并作好記錄。
(十二)、做好報廢血液和醫療廢物的處理工作。
(十三)、妥善保存血液出入庫記錄及資料,每年上交檔案室保存至少十年。
三、領血、發血出庫管理
(一)、從血站領取血液時,派經過培訓的專業技術人員持取血證領取。
(二)、從血庫領取血液,由經過培訓的醫護人員持輸血申請單領取。
(三)、血庫有專業技術人員負責配血、復檢和發血。
(四)、取血與發血的雙方必須共同查對受血者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病區、床號、血型,獻血者條形碼號、血型、血量、品種、配血結果、有效期、失效期及血液的外觀質量等,準確無誤后,雙方簽字發血。
(五)凡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一律不得發血:
1、標簽破損、字跡不清;
2、血液中有明顯血凝塊;
3、血袋有破損、漏血;
4、血漿呈乳糜狀(暗灰色)或紅色(溶血);
5、血漿中有大量氣泡、絮狀物或粗大顆粒;
6、未搖動時血漿層與紅細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有溶血;
7、紅細胞層呈紫色;
8、過期或其它需要查證的情況。
(六)、配血結果未出來前或配血結果有疑問時嚴禁發血。血液發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樣于2~6℃冰箱保存至少7天。
(七)、血液發出后不得退回血庫,醫護人員取血時,一次只能領取一位受血者的血液,決不允許一人同時領取幾位受血者的血液。
(八)、輸血后的血袋應交回血庫2~6℃保存至少24小時。
四、血液庫存預警管理
(一)血液庫存預警標準
根據臨床用血情況以及緊急用血時對血液制品的選擇性,我院對血庫的血液庫存儲備制定了明確標準,當庫存低于以下標準時,啟動預警程序
1、a型、b型、o型紅細胞懸液儲備量為各6個單位,ab型4單位。
2、a型、b型、o型和ab型血漿儲備量為各1000毫升
(二)、用血儲備計劃具體措施
1、當用血儲備低于以上預警標準時按照用血儲備協議補充血庫儲存。
2、血庫每周對用血申請單進行統計分析,當用血申請發生偏型時通知中心血站相關部門,以便其采取相應措施,確保臨床用血來源充足。
血液庫存管理因素分析論文題目篇二
1導論
1.1企業庫存管理的背景及意義 1.1.1 庫存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背景
由于市場競爭的需要,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激發員工的創造行、工作責任感和工作熱情已經成為關系企業興衰的重要因素,人才已成為企業最重要的資產之一。“公正、公平、合理”的企業管理理念和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是社會對庫存管理系統有了更高的需求;同時由于個人電腦的普及,數據庫技術、客戶/服務器技術,特別是internet/intranet技術的發展,使的三代庫存管理系統的出現才成為必然。庫存管理系統的特點是從物品管理的角度出發,用集中的數據庫將幾乎所有與物品相關的數據統一管理起來,形成了集成的信息源。有好的用戶界面,強有力的報表生成工具、分析工具和信息的共享使得物品管理人員得以擺脫繁重的日常工作,集中精力從戰略的角度來考慮企業物品規劃和政策。
企業的庫存物資管理往往是很復雜、很繁瑣的。由于所掌握的物資種類眾多,訂貨、管理、發放的渠道各有差異,各個企業之間的管理體制不盡相同,各類統計報表繁多,因此倉庫的庫存管理必須編制一套庫存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計算機化操作,而且必須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方案。
根據當前的企業管理體制,一般的庫存管理系統,總是根據所掌握的物資類別,相應分成幾個科室來進行物資的計劃,訂貨,核銷托收,驗收入庫,根據企業各個部門的需求來發送物資設備,并隨時按期進行庫存盤點,作臺帳,根據企業領導和自身管理的需要按月、季度、進行統計分析,產生相應報表。為了加強關鍵物資、設備的管理,要定期掌握其儲備,消耗情況,根據計劃定額和實際纖毫定額的比較,進行定額管理,使得資金使用合理,物資設備的儲備最佳。
一個完整的企業物資供應管理系統應包括采購計劃管理,合同收托管理、倉庫庫存管理、定額管理、統計管理、財務管理等模塊。其中倉庫的庫存管理是整個物資供應管理系統的核心。因此有必要開發一套獨立的庫存管理系統來提高企業工作效率, 而所使用的這套庫存管理系統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核心,此系統必須可以用來控制合理的庫存費用、適時適量的庫存數量,使企業生產活動效率最大化。
1.1.2 庫存管理的意義
進行庫存管理的意義就在于:它能確保物暢其流,促使企業經營活動繁榮興旺。不論什么企業,都要儲備一些物資。以生產為主的企業,不儲備一定的物資,不能維持其連續生產;服務性行業,也要備置某些需用的設備和服務用具;就連一般的事業單位,也要備有某些辦公用品等。因此,各行各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庫存管理業務。
實行庫存管理有如下優點:
(一)有利于資金周轉
因為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可以做到將庫存需要的投資額規定為零。為此可使經營活動更為靈活,把用于建立原材料、制成品、商品等常備庫存所需要占用的資金轉為經營其他項目,這就有可能使經營活動向更新、更高的階段發展。
(二)促使生產管理更為合理
這是因為庫存管理工作的目標之一就是必需的物資,即在需要時,按需要量供應。目前生產管理較為混亂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急需的物資不能及時供應,要從根本上杜絕此類現象,就要認真搞好庫存管理。
(三)有利于順利地進行運輸管理,也有助于有效地開展倉庫管理工作
通過庫存管理,可將原來零零散散放置的物料整理得井然有序,可使企業的生產環境整潔一新,實現文明生產。廢舊物料堆放整齊、報廢的設備及時運走,工廠的空地整潔干凈,這樣的環境,自然令人感到心情舒暢。此外。還可以把經常動用的物料以及危險性物料分片保管,以保證工廠的安全生產。
庫存管理工作的好壞,對改善企業生產環境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庫存管理在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1.2.1 庫存管理的國內發展狀況
由于庫存管理在經濟管理中占重要地位,其計算機化在發達國家中也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我國在全國范圍內推廣計算機在管理中的應用,是在70年代末開始的,雖然起步較晚,近幾年發展卻較快,特別是微型計算機的出現和普及為信息處理提供了物美價廉的手段,對于推動我國管理信息處理的現代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庫存管理對企業來說是一項繁瑣復雜的工作,每天要處理大量的單據數據。為及時結清每筆業務,盤點庫存和貨物流動情況,保證企業生產用料以及貨物安全,庫管人員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來做數據記錄統計工作。
在世界發達國家,庫存管理的計算機化水平已經很高了,盡管我國的生產企業在這方面也有了很強的意識和長足的進步,但仍存在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
有的企業單位的庫存管理部分目前仍為手工、半手工操作。從供應單位辦理入庫登記開始,到使用單位輸領料出庫手續為止,所有操作基本上都是由倉庫管理人員筆寫,手理,加上算盤、計算器來完成。這不僅煩瑣,效率低,而且缺乏庫存管理的一些基本手段,如庫存狀況統計,查詢經濟訂貨量計算等,這給企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上的落后,及經濟利益上的損失。有的單位的庫存管理部已上了微機,但對微機的利用效率極低,有的在用它打游戲,有的僅把它當計算器或打字機來用。有的企業單位既有了微機同時也有了庫存管理軟件,但硬件上去了,軟件上不去。因為他們用的庫存管理軟件,大多為自己的工作人員及其他一些非專業人員所開發的簡單的管理程序,很難稱得上是“庫存管理信息系統軟件”這些程序的弱點多表現為:
1、系統開發時無科學的理論支持。
2、開發過程中調研不全面。
3、軟件編寫時模型不清晰完整。
4、所用開發工具落后(如fox base)。
1.2.2 庫存管理的國外發展狀況
計算機在管理中的應用開始于1954年,當時美國首先用計算機處理工資單。40多年來,計算機在處理管理信息方面發展迅速。例如,60年代美國計算機在管理中應用項目不到300項,到了1975年達到2670項。而現在,美國在財務會計上90%的工作由計算機完成;物資管理中80—100%的信息處理由計算機完成;計劃管理中是80—90%。據計算機應用方面發展較快的國家統計,計算機用于經濟管理的約占80%;用于科技運算的占8%;用于生產過程控制的占12%。因此,經濟管理是計算機應用的主要領域。系統開發流程
2.1 管理信息系統(mis)概述
2.1.1 管理信息系統的定義
管理信息系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簡稱 mis), 是一個由人、計算機及其他外圍設備等組成的能進行信息的收集、傳遞、存貯、加工、維護和使用的系統。它是一門新興的科學,其主要任務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現代計算機及網絡通訊技術加強企業的信息管理,通過對企業擁有的人力、物力、財力、設備、技術等資源的調查了解,建立正確的數據,加工處理并編制成各種信息資料及時提供給管理人員,以便進行正確的決策,不斷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目前,企業的計算機網絡已成為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及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隨著我國與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接軌,企業通過計算機網絡獲得信息必將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企業的辦公及管理都將朝著高效、快速、無紙化的方向發展。mis系統通常用于系統決策,例如,可以利用mis系統找出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并將信息及時反饋給上層管理人員,使他們了解當前工作發展的進展或不足。換句話說,mis系統的最終目的是使管理人員及時了解公司現狀,把握將來的發展路徑。
2.1.2 管理信息系統的特性
完善的mis具有以下四個標準:確定的信息需求、信息的可采集與可加工、可以通過程序為管理人員提供信息、可以對信息進行管理。具有統一規劃的數據庫是mis成熟的重要標志,它象征著mis是軟件工程的產物。通過mis實現信息增值,用數學模型統計分析數據,實現輔助決策。mis是發展變化的,mis有生命周期。
mis的開發必須具有一定的科學管理工作基礎。只有在合理的管理體制、完善的規章制度、穩定的生產秩序、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準確的原始數據的基礎上,才能進行mis的開發。因此,為適應mis的開發需求,企業管理工作必須逐步完善以下工作: 管理工作的程序化,各部門都有相應的作業流程;管理業務的標準化,各部門都有相應的作業規范;報表文件的統一化,固定的內容、周期、格式;數據資料的完善化和代碼化。
2.1.3 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原則
創新原則,體現先進性。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十分迅速,要及時了解新技術,使用新技術,使目標系統較原系統有質的飛躍。
整體原則,體現完整性。企業管理可以理解為一個合理的?閉環?系統。目標系統應當是這個?閉環?系統的完善。企業完整的實現計算機管理不一定必須在企業的各個方面同時實現,但必須完整的設計系統的各個方面。
不斷發展原則,體現超前性。為了提高使用率,有效的發揮mis的作用,應當注意技術的發展和環境的變化。mis在開發過程中應注重不斷發展和超前意識。
經濟原則,體現實用性。大而全和高精尖并不是成功mis的衡量標準。事實上許多失敗的mis正是由于盲目追求高新技術而忽視了其實用性。盲目追求完善的mis而忽視了本單位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人員素質。
2.1.4 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方式
mis的開發方式有自行開發、委托開發、聯合開發、購買現成軟件包進行二次開發幾種形式。一般來說根據企業的技術力量、資源及外部環境而定。
2.1.5 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策略
1、不可行的開發方法:
1)組織結構法,機械的按照現有組織機構劃分系統,不考慮mis的開發原則。
2)數據庫法,開發人員從數據庫設計開始對現有系統進行開發。想象系統發,開發人員基于對現有系統進行想象為基礎進行開發。
2、可行的開發方法:
1)自上而下(top__down),從企業管理的整體進行設計,逐漸從抽象到具體,從概要設計到詳細設計,體現結構化的設計思想。
2)自下而上(bottom__up),設計系統的構件,采用搭積木的方式組成整個系統,缺點在于忽視系統部件的有機聯系。兩者結合是實際開發過程中常用的方法。通過對系統進行分析得到系統的邏輯模型, 進而從邏輯模型求得最優的物理模型。邏輯模型和物理模型的這種螺旋式循環優化的設計模式體現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結合的設計思想。
2.1.6 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方法
完整實用的文檔資料是成功mis的標致。科學的開發過程從可行性研究開始,經過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等主要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應有文檔資料,并且在開發過程中不斷完善和充實。目前使用的開發方法有以下兩種:
1、瀑布模型(生命周期方法學)
結構分析、結構設計,結構程序設計(簡稱sa—sd—sp方法)用瀑布模型來模擬。各階段的工作自頂向下從抽象到具體順序進行。瀑布模型意味著在生命周期各階段間存在著嚴格的順序且相互依存。瀑布模型是早期mis設計的主要手段。
2、快速原型法(面向對象方法)
快速原型法也稱為面向對象方法是近年來針對(sa—sd—sp)的缺陷提出的設計新途徑,是適應當前計算機技術的進步及對軟件需求的極大增長而出現的。是一種快速、靈活、交互式的軟件開發方法學。其核心是用交互的、快速建立起來的原型取代了形式的、僵硬的(不易修改的)大快的規格說明,用戶通過在計算機上實際運行和試用原型而向開發者提供真實的反饋意見。快速原型法的實現基礎之一是可視化的第四代語言的出現。
兩種方法的結合,使用面向對象方法開發mis時,工作重點在生命周期中的分析階段。分析階段得到的各種對象模型也適用于設計階段和實現階段。實踐證明兩種方法的結合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有效方法。
回答者:匿名 2010-2-23 15:32
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 概述 1
1.2 背景 1
1.3 本文的內容及工作安排 2
1.4 意義 3
第2章 系統平臺和開發工具 4
2.1 系統開發語言 4
2.1.1 微軟推出c# 4
2.1.2 效率與安全性 4
2.1.3 支持現有的網絡編程新標準 4
2.1.4 消除大量程序錯誤 5
2.1.5 對版本的更新提供內在的支持降低了開發成本 5
2.1.6 商業過程和軟件實現的更好對應 6
2.1.7 擴展交互性 6
2.1.8 結論 7
2.2 數據庫理論 7
2.2.1 sql server 簡介 7
2.2.2 客戶端—服務器組件 8
2.2.3 客戶端—服務器通信過程 9
2.2.4 sql server 服務 9
2.2.5 sql server常用工具 10
2.2.6 sql server數據庫的系統數據庫 11
2.2.7 數據定義語言 11
2.2.8 數據操縱語言 13
2.2.9 存儲過程 15
2.2.10 觸發器 18
2.3 系統開發工具 19
2.3.1 visual studio 2005 簡介 19
framework 19
2.3.3 windows 窗體 20
第3章 庫存管理系統的設計及分析 22
3.1 總體設計 22
3.1.1 項目規劃 22
3.1.2 系統業務流程分析 23
3.1.3 系統功能結構 24
3.2 系統設計 25
3.2.1 設計目標 25
3.2.2 開發及運行環境 25
3.2.3 數據庫設計 25
3.3 技術準備 27
3.3.1 graphics類的使用 27
3.3.2 在windows應用程序中按日期查詢記錄 27
第4章 庫存系統的實現與測試 29
4.1 公共模塊 29
4.1.1 datacon類 29
4.1.2 dataoperate類 33
4.2 主要功能模塊 34
4.2.1 系統登錄 34
4.2.2 供應商信息設置 35
4.2.3 貨物入庫管理 36
4.2.4 貨物出庫管理 37
4.2.5 借貨管理 38
4.2.6 還貨管理 39
4.2.7 庫存信息查詢 40
4.2.8 出入庫貨物年統計 41
4.3 疑難問題分析與解決 41
4.3.1 貨物入庫時更新貨物信息表 41
4.3.2 通過餅圖分析貨物出入庫情況 43
4.4 程序調試與錯誤處理 45
第5章 總結 47
5.1 技術總結 47
5.2 經驗總結 47
結束語 48
參考文獻 49
致謝 50
附錄 51
附錄一:庫存管理系統主頁面 51
外文資料原文 52
翻譯文稿 54
血液庫存管理因素分析論文題目篇三
血液庫存管理制度
一、血液預約管理
根據本院臨床用血需求向商洛市中心血站上報用血需求計劃。我院需特殊稀有血型血液時,應提前三天預約,并負責向臨床醫生做好解釋工作,與商洛市中心血站積極溝通,確認取血時間。
二、血液接收核對、入庫、貯存管理
1.全血、血液成分入庫前要認真驗收核對。內容:運輸條件、物理外觀、包裝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損,標簽字跡是否清晰、內容是否完整。標簽上標明供血機構名稱及許可證號、供血者條形碼編號、血型、品種、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備日期、效期、儲存條件等。
2.進入輸血科(血庫)的血液及成分,必須入庫登記。登記內容:獻血者條形碼編號、血型、品種、血量、效期、入庫時間、入庫人等。
3.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類儲存于血庫專用冰箱或專用冰柜不同層內,標識明顯。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齊排列,不能倒置,以便發血時觀察紅細胞和血漿層界面。
4.紅細胞類制品2~60℃保存,血漿和冷沉淀-20℃以下保存,血小板20~24℃振蕩暫存。
5.當儲血冰箱的溫度自動控制報警裝置發出報警信號時,要立即檢查原因,及時解決并記錄,每天定時作冰箱溫度記錄。
6.各類血液及成分嚴格按照規定儲存期限保存,過期血一律不得用于臨床,嚴格執行報廢血的報批手續,并作好相關記錄。
7.根據臨床和庫存需要,每天作好用血計劃和預約血液工作,節約血液,避免浪費。
8.每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工作,核對實際庫存數量、記錄數量、電腦儲存數量三者是否一致,作好交接記錄,每月盤存庫存血液一次。
9.儲血冰箱內嚴禁存放其它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消毒效果監測每月一次,菌落數<80cfu/10min或<200cfu/m3(培養皿90mm細菌培養),無霉菌生長。
10.必須隨時儲存足量的a、b、o、ab型血液,不能空庫和缺型,隨時保證臨床用血需要。
11.做好儲血室內的物表、地表、空氣消毒工作,并作好記錄。
12.做好報廢血液和醫療廢物的處理工作。
13.妥善保存血液出入庫記錄及資料,每年上交檔案室保存至少十年。
三、領血、發血出庫管理
1.從血站領取血液時,派經過培訓的專業技術人員領取。
2.從輸血科(血庫)領取血液,由經過培訓的醫護人員領取。
3.輸血科(血庫)有專人負責發血或誰配血誰發血,禁止非專業人員發血。
4.取血與發血的雙方必須共同查對受血者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病區、床號、血型,獻血者條形碼號、血型、血量、品種、配血結果、有效期、失效期及血液的外觀質量等,準確無誤后,雙方簽字發血。
5.配血結果未出來前或配血結果有疑問時嚴禁發血。血液發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樣于2~6℃冰箱保存至少7d。
6.血液發出后不得退回輸血科(血庫),醫護人員取血時,一次只能領取一位受血者的血液,決不允許一人同時領取幾位受血者的血液。
7.輸血后的血袋應交回輸血科2~6℃保存至少1d。
四、血液庫存預警管理
1.血液庫存預警標準
根據臨床用血情況以及緊急用血時對血液制品的選擇性,我院對輸血科的血液庫存儲備制定了明確標準,當庫存低于以下標準時,啟動預警程序:
(1)a型、b型、o型紅細胞全液儲備量為各6個單位。(2)a型、b型血漿儲備量為各2000毫升。
2.用血儲備計劃具體措施
(1)當用血儲備低于以上預警標準時按照用血儲備協議補充血庫儲存。
(2)輸血科每周對用血申請單進行統計分析,當用血申請發生偏型時通知商洛市中心血站,以便其采取相應措施,確保臨床用血來源充足。
血液庫存管理因素分析論文題目篇四
保定市第二中心醫院輸血科血液庫存管理制度
一、血液預訂管理
1.根據本院臨床用血需求每周3次向保定市中心血站上報用血需求計劃
2.我院需特殊稀有血型血液時,應提前三天預約,并負責向臨床醫生做好解釋工作,與保定市中心血站積極溝通,確認取血時間。
二、血液接收核對、入庫、貯存管理
1.全血、血液成分入庫前要認真驗收核對。內容:運輸條件、物理外觀、包裝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損,標簽字跡是否清晰、內容是否完整。標簽上標明供血機構名稱及許可證號、供血者條形碼編號、血型、品種、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備日期、效期、儲存條件等。
2.進入輸血科的血液及成分,必須入庫登記。登記內容:獻血者條形碼編號、血型、品種、血量、采血日期、效期、入庫時間、入庫人、移交人等。
3.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類儲存于血庫專用冰箱或專用冰柜不同層內,標識明顯。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齊排列,不能倒置,以便發血時觀察紅細胞和血漿層界面。
4.紅細胞類制品4-5℃保存,血漿和冷沉淀-20℃以下保存,血小板20~240c振蕩暫存。
5.當儲血冰箱的溫度自動控制報警裝置發出報警信號時,要立即檢查原因,及時解決并記錄,每天定時作冰箱溫度記錄。
6.各類血液及成分嚴格按照規定儲存期限保存,過期血一律不得用于臨床,嚴格執行報廢血的報批手續,并作好相關記錄。
7.根據臨床和庫存需要,每天作好用血計劃和預約血液工作,節約血液,避免浪費。
8.每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工作,核對實際庫存數量
9.儲血冰箱內嚴禁存放其它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消毒效果監測每月一次,菌落數<80cfu/10min或<200cfu/m3(培養皿90mm細菌培養),無霉菌生長。
10.必須隨時儲存足量的a、b、o、ab型血液,不能空庫和缺型,隨時保證臨床用血需要。
11.做好儲血室內的物表、地表、空氣消毒工作,并作好記錄。
12.做好報廢血液和醫療廢物的處理工作。
13.妥善保存血液出入庫記錄及資料,每年上交檔案室保存至少十年。
三、領血、發血出庫管理
1.從血站領取血液時,派經過培訓的專業技術人員持取血證領取。
2.從輸血科領取血液,由經過培訓的醫護人員持取血單領取。
3.輸血科有專人負責發血或誰配血誰發血,禁止非專業人員發血。
4.取血與發血的雙方必須共同查對受血者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病區、床號、血型,獻血者條形碼號、血型、血量、品種、配血結果、有效期、失效期及血液的外觀質量等,準確無誤后,雙方簽字發血。
5.凡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一律不得發血:
(1)標簽破損、字跡不清;
(2)血液中有明顯血凝塊;
(3)血袋有破損、漏血;
(4)血漿呈乳糜狀(暗灰色)或紅色(溶血);
(5)血漿中有大量氣泡、絮狀物或粗大顆粒;
(6)未搖動時血漿層與紅細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有溶血;
(7)紅細胞層呈紫色;
(8)過期或其它需要查證的情況。
6.配血結果未出來前或配血結果有疑問時嚴禁發血。血液發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樣于2~6℃冰箱保存至少7d。
7.血液發出后不得退回輸血科,醫護人員取血時,一次只能領取一位受血者的血液,決不允許一人同時領取幾位受血者的血液。
8.輸血后的血袋應交回輸血科2~6℃保存至少1d。四、血液庫存預警管理?1.血液庫存預警標準
根據臨床用血情況以及緊急用血時對血液制品的選擇性,我院對輸血科的血液庫存儲備制定了明確標準,當庫存低于以下標準時,啟動預警程序
a型、b型、o型紅細胞儲備量為各10個單位?ab型為2個單位
—
end
—
血液庫存管理因素分析論文題目篇五
【摘要】血液庫存管理是血液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管理的成效直接關系到臨床醫療工作的開展。因此,中心血站應對血液庫存管理給予高度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強血液庫存的管理。但是由于受到庫存計劃、臨床用血以及采血供血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制約了血液庫存管理水平的提高。本文對血液庫存管理與其相關因素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血液庫存;管理;因素
血液是臨床醫療單位工作順利開展的基本保證,而血液庫存管理直接影響到在臨床血液供應的水平,加強血液庫存管理對提高血液的質量、輸血安全以及臨床供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中心血站要以自身實際為依據,對血液庫存管理及其相關因素進行有效探討,要為血液庫存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依據。
1血液庫存管理特點分析
首先,血液運作的成本及風險較高。血液成分保存與其他物品保存不同,血液成分的運輸過程、加工方法以及貯存條件等也和其他物品不同[1]。例如,全血、懸浮去白細胞紅細胞要在2~60℃的冰箱中進行保存,血小板要在20~240℃環境中進行震蕩保存,且保存期只有5天。冰凍血漿、冷沉淀凝血因子要在-200℃的低溫冰箱保存,血液的保存需要適合的儲存空間,同時還需要配套的處理系統及采血系統和儲存血液的冷鏈監控系統等。此外,血液采集、血液加工、血液貯存以及血液運輸過程中還容易出現血袋離心破壞、溶血、血液過期、職業暴露等問題,從而增加血液運作的風險及成本。其次,血液采集具有不確定性。通常情況下,中心血站都是以臨床用血需求、未來幾天的用血情況預測以及血液庫存情況為依據進行血液的采集,但因為獻血人群具有多樣性,且因獻血時間、地點、天氣以及血性差異等因素的巨大影響,采血量、血型的種類也具有較強的隨機性,因此血液采集具有不確定性,并影響到血液的庫存管理[2]。再次,血液的需求具有不確定性。各個血型在相關人群中具有不同的分布比例,且醫院中需要輸血的患者對血液的血型也具有不同的需求,由于淡季和旺季的用血量不同,加上血液某個時間的偏型等情況,因此各個臨床醫院對中心血站提出的定血計劃中血液的數量、類型及品種等也具有不確定性,這些因素的存在就使得中心血站的血液采集和供應出現不確定性。
2血液庫存管理與其相關因素分析
2.1采血及供血能力
采血及供血是中心血站進行血液庫存管理基本出發點及最終目的,同時,采血及供血能力還是血液庫存管理的重要影響因素。
(1)獻血宣傳的力度。獻血宣傳的力度會影響到獻血者的獻血積極性,從而影響到中心血站的采血能力及供血能力,最終對中心血站的血液庫存管理受到影響[3]。因此,要提高中心血站的血液庫存管理質量,就要加強獻血宣傳的力度,并因地制宜的開展采血及供血工作,才能為血液庫存管理提供前提保障。
(2)血液供需間的差距。近年來,雖然獻血人數逐漸增長,但是獻血人數增長的實際情況仍舊難以較好的滿足臨床用血的需求,使得血液供需間的差距被日漸拉大,從而影響到血液庫存管理的進行,血液供需關系也日漸成為中心血站血液庫存管理的重要矛盾之一,最終制約了血液庫存管理整體水平的提高[4]。為提升血液中心的采血及供血能力,減輕獻血宣傳的力度、血液供需間的差距等因素對中心血站血液庫存管理的不利影響,中心血站要通過為獻血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團體獻血以及互助獻血等措施來提高自身的采血及供血能力,實現對血液庫存的有效管理。
2.2臨床用血需求
臨床用血需求是影響中心血站血液庫存管理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血液庫存管理的基本目的。因此,中心血站應對臨床用血需求給予高度重視,并對臨床用血需求給予全面考慮,以為中心血站血液庫存管理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在實際工作中,臨床用血需求量的大小、用血需求的類型等都是血液庫存管理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的問題。最近幾年,由于醫療保險的報銷比例逐漸提升,在短期內使得臨床用血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這對中心血站的血液庫存管理是一個較大的挑戰,因此血液中心只有對臨床用血需求給予重點關注,才能達到血液庫存管理的目的,盡可能的滿足臨床用血的需求。
2.3血液的庫存計劃
中心血站在進行血液庫存管理的時候,血液的庫存計劃是影響血液庫存管理的主要因素。用血需求的變化、庫存的承受能力等是血液庫存計劃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在血液庫存管理過程中要對其給予重點關注。
(1)用血需求的變化。用血需求的變化受到特殊病例、氣候以及血液偏型的影響。在血液庫存管理中,血液偏型是其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同時還是臨床醫療供血中較為常見的現象,近年來,血液偏型的周期開始逐漸延長,通常為3~5月,個別地區甚至常年偏型;特殊病例的用血需求對血液庫存管理產生著十分重要的影響[5]。比如說燒傷患者,燒傷患者對血漿的需求量比較大,在幾天之中就會消耗大量的血漿,重大燒傷患者在在第一期的治療就需要10000~15000ml血漿,還有意外事故的大出血患者的急救用血等,這樣也會對血液庫存的短期管理產生影響;氣候因素也會對中心血站的采血工作產生直接影響,因此中心血站在制定庫存計劃的時候要設置提前量。
(2)庫存的承受能力。庫存的承受能力是血液庫存管理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血液中心只有對其給予重點考慮,才能提高血液庫存管理的質量水平。
3結語
總之,血液庫存管理是醫療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保障,中心血站只有加強血液庫存管理。才能較好的保證血液的需求。同時,因為血液庫存管理還受到采血及供血能力、臨床用血需求、血液的庫存計劃以及應急事件處理狀況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所以中心血站還要對血液庫存管理的相關管理因素進行有效分析,才能全面提升血液庫存管理的總體質量,有效滿足臨床用血需求。
參考文獻
[1]敖常青,劉保霞,吳瑞霞.血液庫存管理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23,9(31):264-265.[2]袁海濤,穆培棟.四號定位管理方法在血液庫存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23,20(4):91-92.[3]王莉.血液庫存管理信息化問題的思考[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3,9(8):1010-1011.[4]陳琦,袁明超,陸華新,潘小軍,楊家宏,尹建平.血站血液庫存管理現狀研究[j].臨床血液學雜志,2023,26(2):132-133.[5]孫森,郭建,楊忠思,楊志夏,劉波.探討核酸檢測模式下如何做好血液庫存管理[j].中國輸血雜志,2011,24(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