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老人的感想
校組織的公益勞動讓我從中學到很多,也得到了許多深刻的為人處世的道理。
學校把社會作為實踐的場所,讓我們參與社會,在公益勞動的實踐中有所啟示。
通過小組為單位的社區志愿服務,啟發了我們在公益勞動中尋找能使我們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點,引導我們去了解社會、感受社會。
在敬老院中,我們小組的同學毫不嫌臟。
耐心、仔細地幫助老人們洗腳、剪指甲。
這些都讓我們體會到了老一輩的孤獨、我們的幸福和自私。
我們在那里盡可能地多和老人聊天、談心,竭盡所能使老人感到溫暖。
我們還幫助敬老院的職工一起打掃敬老院。
雖然我們滿頭大汗,但我們很高興,因為我們心里都有一股自豪感。
而這種自豪感不是在學校里能夠體會到的。
公益勞動是不記報酬、不謀私利、不斤斤計較的;公益勞動是忘我的勞動,也是培養我們關心公共事業熱情的。
參加公益勞動的光榮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靈。
這些都讓我們覺得自己是另一個雷峰。
處于這個時代的我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對待一些人際關系和自我評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
而這次的集益勞動,使我體會到了集體的力量、集體的溫暖和自己的不足。
也讓我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光榮感。
這些都促進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錯誤,正確認識自己。
而現在,由于一切向錢看的思想的影響,在一些人的頭腦中裝滿了金錢的利益,干什么事都講錢,干活不講報酬認為是傻瓜,甚至有的“公益勞動”也變相要錢。
在這種情況下,學校有意識地組織了我們去參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對于抵制一切向錢看的思想腐蝕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讓我們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和勞動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們輕視勞動和不勞而獲的思想的侵蝕,避免了我們形成好逸惡勞的壞習慣。
公益勞動也同樣加強了我們的勞動觀念,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公益勞動同樣培養了我們的競爭意識和開拓進取的精神。
學校這次組織的公益勞動讓我懂得了公益勞動不僅能造福社會,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靈。
而我們也該為了公共利益而自覺自愿地參加勞動,因為那是我們中學生的勞動態度的一個特征。
不記報酬也是我們中學生勞動態度的一個特征。
我們講的公益勞動,就是以不記報酬為前提的;那是根據以公共利益而勞動;我們必須為公共利益而勞動,自覺要求進行勞動。
積極參加公益勞動是為社會盡力,是熱愛勞動的表現。
社區實踐活動提高了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
引導了我們接觸、了解社會,增強我們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
而學校組織的勞動,更讓我們明白了學會獨立的重要性。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對于我們這些出生牛犢的中學生們,獨立的培養和社會的洗禮是多么的重要。
在這個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適應社會也是我們即將面臨的困難。
對于現在的我們,越早接觸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就意味著我們越能適應它。
關于善待老人的名言或詩句有哪些
人老了是什么感覺,你知道嗎?
【第1句】:人到老年,會突然〝醒悟〞,生命是有盡頭的。
這種感悟會使他們行動起來,去做一些他們很想做但以前總也沒有做的事情,有時,他們甚至用他們〝意料不到〞的方式。
【第2句】:人到老年,才真正 〝認識自己〞,也才真正屬于自己,并且用一種寬容、舒適和誠實的方式接受自己。
【第3句】:人到老年,方才〝明白〞,東奔西走竭力想去改變的不是別的 ,恰恰是他們自己。
幾十年的時光換來的不是別的,而是〝心靜如水。
〞
【第4句】:人到老年,才真正〝領悟〞到,什么叫百川歸海,什么叫萬物歸一。
【第5句】:人到老年,開始明白,老年自有老年的風景。
青春雖然美麗,但它會隨時間的流逝而褪色,而青春的〝心境〞才是生命中一道 〝不變〞的風景。
【第6句】:人到老年,能〝冷靜〞地去看待婚姻和家庭,他們知道世上沒有〝完全合乎〞男人心意的女人,也沒有〝完全合乎〞女人心意的男人。
【第7句】:人到老年,已懂得安慰自己,并且學會了在似乎無盡的黑暗中,為自己點〝一盞〞希望的燈。
8 、人到老年,看人看事不像過去那么簡單。
因此,不必非得按別人的主意行事。
【第9句】:人到老年,開始明白,世事并非黑白分明,在黑白之間往往有〝一系列的中間色〞。
【第10句】:人到老年,開始明白,人生一世,無論成功與失敗,歡樂與痛苦,盛衰與榮辱,都如自然流水,從哪里來還將到哪里去。
于是,寧靜致遠。
【第11句】:人到老年,開始明白,〝衰老〞不是從中年開始,而是從對生活的〝厭倦〞開始的。
【第12句】:人到老年,開始明白,孤獨、寂寞、痛苦、失敗,是人生不可缺少的調味品,因此,〝善待〞它們,就是〝善待〞真實的人生 。
【第13句】:人到老年,不再有少年的狂妄、青年的浪漫,更多的則是對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第14句】:人到老年,不再擁有童年的笑臉和青春的美麗,卻常常在午夜夢回。
【第15句】:人到老年,能坦然地面對自己的平凡,他們明白,并非人人都能成功,人人都能大有作為;但做人也是一生的事業,〝只要自己奮斗過〞、追求過,失敗了又何妨
【第16句】:人到老年,〝胸懷〞開始變得像〝大海〞一樣,裝得下四海風云,容得下千古恩怨。
【第17句】:人到老年,可以〝領悟〞到人生最實質、最內在、最主體的內容,可以把美麗的花朵和豐收的果實糅進生命的 脈絡,滋養人生,豐富人生,實現人生。
善待提詞善待老人或善待暮年
(最多可選2個答案)對回答者的感言:(選填項,40字以內)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孝敬父母 感悟親情 的作文
自從我們開始注去愛,要被愛。
而其中有一份無悔的,是無怨的,是希好的。
那就是父母對我們無私的,偉大的愛
對于這份愛,也許我們一輩子都回報不了,但我們還是要竭盡全力回報這份愛。
因為它傾注了父母對我們所有的心血,可是有些人對此卻從未想過要回報。
在他們眼里,這份愛是理所當然的;但,真理決不允許——因為,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理所當然的愛,世界上還有許多人不能得到這份愛
其實,父母想要我們回報的并不多——他們只需要我們在他們疲憊的時候分擔一點肩上的擔子;他們只需要我們在他們回家時遞上一塊毛巾、一杯熱茶;他們只需要我們對他們多一句問候,少一句埋怨;他們只需要我們對他們多一些掛念,少一些忘記;他們只需要看到我們幸福、快樂、平安……他們只需要我們孝順他們
我自然也要盡到做子女的責任,現在正值“十·一”長假,我決定在家好好孝敬父母一番。
可是,媽媽卻在這當兒上生病了——于是乎,我便當任起了主廚(沒有副廚)。
我燒的第一頓是水餃,考慮到營養方面,我還在湯里放入了蝦干、香菇菜和一些提味的佐料。
啊
終于燒好了,真是香啊~~~~我叫了一遍:“吃水餃嘍——”這一叫,爸爸出來了,可是媽媽沒出來。
我感到非常奇怪,又叫了好幾遍,還是不見媽媽出來。
我急了,進屋一看,媽媽睡著了。
于是,我趕緊到廚房端了一碗熱騰騰的水餃到屋里,扶起媽媽,喂她吃完了水餃。
第二天,我又燒了香菇菜、四季豆、白菜蛋湯;第三天,我還燒了豆芽、四季豆、紫菜湯。
在我精心的照料下,媽媽的病很快就好了。
看著媽媽病后略帶蒼白的臉色,我的心好像被人用針狠狠地扎了一下。
我內疚極了
想想平日里自己生病的時候,媽媽的臉何嘗又不是如此呢
可她卻沒有一句怨言,十四年如一日含辛茹苦地照顧著我呀
那么,爸爸呢?爸爸既沒有照顧過我的病情,也沒有給我買過什么禮物。
在我犯錯的時候,他不會像媽媽那樣好好兒跟我講,而是操起鞭子就打;打疼了,也總是媽媽替我上藥,而他呢
從來不會對我的傷處過問一句,甚至連瞧都不要瞧一下
可是細細想來,也不對呀
俗話說:“父嚴母慈。
”爸爸打我是為了不讓我再次犯錯,媽媽安慰我是為了不讓我太受傷。
原來爸爸媽媽是在共同演繹著一出“教育女兒”的大戲……我發現爸爸也會和媽媽一起嘮叨我的事;我發現每次我生病爸爸也會很著急,他會細細地詢問媽媽卻千方百計地不讓我知道;每次我出門也總會有一雙關懷的雙眼在默默地注視著我……回憶起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才明白:世界上最偉大的愛,就是父愛;而世界上最細膩的愛,就是母愛啊
爸爸媽媽,感謝你們為我們支起了一片藍天;我們同樣將用愛為你們支起一片新天地
親情無價,卻支撐著人世間最完美的組合——家庭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
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
又有誰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里有一句:能溫席,小,愛父母,意深長。
其中提到的小是漢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長輩而名流千古的好兒童。
他九歲時,不幸喪母,小小年紀便懂得孝敬父親。
每當夏天炎熱時,他就把父親睡的枕席扇涼,趕走蚊子,放好帳子,讓父親能睡的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鐵,他就先睡在父親的床席上,用自己的體溫把被子暖熱,再請父親睡到溫暖的床上。
小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當有“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贊譽。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著父母的心邁開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兒歌聲中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成長;災災病病使父母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讀書升學費花去父母多少心血;立業成家鋪墊著父母多少艱辛。
可以說,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
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
如果人類應該有愛,那么首先愛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談到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愛祖國……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擔對父母應盡的贍養義務,而且要盡心盡力滿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感情方面的需求。
特別對年邁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顧,耐心安慰。
就說現在城市里的大多數老人,雖然,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錢花,但是孩子以為工作的緣故幾乎都不在身邊,平時恐怕很少見面,所以,在他們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與所有的親人團聚。
不是有首歌中唱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為家做多大貢獻,只求個平平安安,團團圓圓”。
所以將來不管我們走到哪里,都要記著爸爸、媽媽;而且更要趁現在在他們身邊的時候,多孝敬他們。
學會感恩,孝敬父母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下午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
開始前,我想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
一艘載有數百人的大型輪船在海上失火沉沒,許多人都失去了生命,只有九十多人生還。
乘客中有一個游泳專家來回游了十幾次,在連續救起了二十個人后因過分勞累雙腳嚴重抽筋而導致殘廢必須終身坐輪椅,他一直大叫著問自己:我盡力了嗎!幾年后在他生日的那天有人問他一生中最深刻的記憶是什么,他傷感的說:我最記得那被我救起的二十個人中,沒有一個人來向我道謝。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惡。
生活中,總會有許多事情影響著我們的情緒,或喜,或憂,于是,選擇一種什么樣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也就選擇了過什么樣的一種生活。
感恩,是我對待生活的態度。
感恩,并不局限于銘記別人的好處,而是延伸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中,以及更多,更多。
平時,我們是否會受喜怒哀樂所左右生活?喜的時候是否會歡天喜地欣喜若狂?怒的時候是否會大發雷霆暴跳如雷?哀的時候是否會惆悵萬分失落無比?樂的時候是否會手舞足蹈得意忘形?要怎樣做到對喜怒哀樂處之泰然?要如何保持平靜的心靈?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是的,就當喜,是對我們善待生活做得到的回報;就當怒,是培養我們耐性的時機;就當哀,是天將降大任于自己的先兆所以必先苦我心志;就當樂,是生活對我的泰然處世還以的笑容。
如此,還會有什么再影響到自己平靜的心緒呢?別人對自己不好,是生活在暗示我們自身有所缺陷所以我們必須積極改進;別人對自己好,是生活在告訴我們要讓更多的人喜歡自己就必須再接再厲更進一步。
事業的成敗也是如此。
感恩,并不是宣揚一種消極的宿命論,而是一種積極的處世方式! 學會感恩,不要去記恨對你不好的人。
作家說過一句話:恨一個人對自己的傷害,遠遠比對對方的傷害大。
學會感恩,懂得知恩圖報不忘恩負義,滴水之恩要以涌泉相報,受人一掊土還人一座山.學會感恩,懂得給別人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今天拉人一把明天陷入困境也會有人拉自己一把。
生活是面鏡子,學會感恩,對生活時時保持微笑的心情,生活也會還你以微笑。
那么,就讓我再次用一個小故事結束今天的演講吧:有位和尚叫佛印,與朋友結伴出游.在路過海邊時與朋友話不投機被朋友甩了一巴掌,佛印氣憤的在沙灘上寫下“被某某打“.當走過原始森林時佛印和尚遇險被朋友所救,于是他在巖石上寫下“被某某救”。
朋友奇怪的問他為什么兩次在不同的地方寫字,佛印答道:巴掌之痛一如海水沖淡沙灘上的字,很快消逝;相助之恩卻是刻在石頭上的字天長地久,永遠銘記。
學會感恩的生活,寧靜而祥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父母,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他們為兒女付出了許多心血,作為兒女,我們應時時處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然而,我們這些獨生子女,仗著自己從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有些人便以“小皇帝”“小公主”自居,在家中樣樣依賴父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對自己照顧得稍不如意,便會亂發脾氣,父母的話不聽,還粗聲粗氣地頂撞父母,更談不上體貼父母,幫父母做事了。
你說,這是尊重、孝敬父母的表現嗎
在一次思品課上,老師要我們寫出父母的生日及愛好,沒想到,一大半同學不知道,就算答出的人里也有一些是自編的答案,由此可見關心父母的人數之少。
我家隔壁就有一個小男孩,一心只想著玩,平時寵愛他的媽媽叫他作作業,他竟大吵大鬧、大哭大叫,還砸起東西來。
媽媽很生氣,責備他幾句,他居然對媽媽大打出手,又抓又咬,氣得媽媽打電話求助于爸爸,你說這個孩子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嗎
孝敬父母是每個公民必須做到的,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關心,不孝敬的人,又怎能為他人,為祖國獻出愛心呢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聽父母的話,對父母有禮貌,關心體貼父母,做一個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做一個關心他人、關心集體、關心社會、關心國家的好公民。
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于父母。
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
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
51-51免 費論文網-網-歡迎您 有句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
”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我們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
它是做兒女的必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
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一直具有這種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
古代,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
不一樣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51-51免 費論文網-網-歡迎您 其實,今天,對我們來說,孝敬父母,回報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說的那樣,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情。
我們只要在平時多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盡到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
51-51免 費論文網-網-歡迎您 我很孝敬父母,在家時,我堅持每天幫父母做一件家務,向父母說一句問候的話。
當節假日時,我就和父母談談心,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
因為我媽媽工作的原因,我并沒有多少時間和她在一起。
但是在父母過生日時,我都會為他們精心準備一份禮物,讓他們開心。
為了實現父母對我們的期望,在學校好好學習。
當父母因工作繁忙時,我就自煮飯,做些家務活,以此來減輕父母的負擔,父母生病時,像他們關心我一樣,我會關注他們的身體健康,為他們端水送藥,噓寒問暖。
當我和父母發生爭吵時,我便會做出一些必要的讓步,當自己做錯事情或頂撞了父母后,我就會主動向他們承認錯誤道歉。
時常會和父母在一起講個笑話,說說我在學校的狀況,讓他們對我的學習放心。
51-51免 費論文網-網-歡迎您 我們的父母為了我們,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
他們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們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們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顆真誠的感恩之心去安慰。
我們再也不要覺得,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該的;我們更不要對父母的艱辛付出和無限關愛,視而不見,無動于衷,甚至怨氣沖天。
因為我懂得了父母的需要,所以我現在要行動起來,動一動手,搬一把椅子給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給父母痛飲;動一動口,說一句真誠溫暖的話語給父母聽聽,解除他們的疲勞,驅散他們的心病。
孝敬父母原來就這么簡單。
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讓我的爸爸媽媽欣慰,高興和快樂。
我又何了而不為呢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
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
又有誰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因此,我們應該用我們的優異成績,我們的健康成長來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感恩是有意義的。
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
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
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么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
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孝敬父母: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于父母。
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
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
以前,看到媽媽打掃衛生時的勞累,我總是無動于衷。
從4年級升的暑假里,讓我改變了這個看法。
那次,媽媽正在打掃衛生,忽然坐在了沙發上,在旁邊看書的我趕忙走過去,問道:“媽媽,你怎么了
”“我沒事。
”媽媽邊說邊捂住腰站起來,繼續打掃衛生。
我見狀,想一定是媽媽整天打掃衛生,打掃的腰都痛了吧,我來幫媽媽打掃衛生吧
說干就干,我向媽媽請求我幫她打掃衛生,媽媽答應了,并指點我從哪掃起。
等我把所有的家務活干完后,我感到腰酸背痛,這次我終于體會到了媽媽的辛苦,媽媽每天都要干這些家務活,從來沒有向誰抱怨過腰痛,我呢,只幫媽媽掃了一次地,洗了一次碗就叫苦連天。
通過這次勞動,我終于知道了媽媽這些年來是多么的辛苦,同時我也明白了媽媽腰酸腿痛的原因。
從此,我經常幫媽媽打掃衛生,媽媽夸我長大了。
自己去這里查吧,多得是哦
孝敬長輩關心他人的心得體會 急需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以父母的衰老為代價的,不知不覺間自己也為人父母了,此時方才深覺父母當初養育我們的不易。
在我們感念親恩的同時,也想到為人父母的自身素質,為人父母的教育方式將直接影響到子女以后是否成器,不禁也令人汗顏。
不知道有多少次在電視、新聞、各種媒體上看到,老人孤苦無依,養大眾多孩子卻無一人孝養的報道,老人的白發,破衣、哭訴,和無助干枯的眼神,每每讓我喉頭哽咽和腹中氣脹。
現場的訪問讓我們看到這些用冠冕詞匯掩蓋著自己不孝養的種種理由:說爹娘,不愛我,孝也無情。
弟兄姐妹那么多,憑什么就我養。
沒能力,先顧了小家里的妻兒....良知和理智在欲望的淫褻中日漸消亡。
我不知道是什么消磨了這些人的意志,抹殺了這些人的感情,使得人沒了親情、人性和良知。
孝道自古有孝、順二義,孝易順難。
孝無貴賤之分,能孝養父母的時間是一日一日的遞減,如果沒去把握與父母相聚的時間來孝養他們,等到想來報答親恩的時候,才思親、痛親之不在,‘子欲養而親不待’
盡孝有時候也并不全是用物質來衡量的,電視上一個公益廣告,老人在家辛苦一桌的菜,可每個兒女打電話來都是問音響好不好,還有什么缺乏,然后給老人個理由不回家吃飯就各自去尋歡,最后的鏡頭是老人在空大房間的沙發上歪睡,手邊的遙控和電視的沙沙聲,道盡寂寞。
“孝為百行先”,從古到今歷來都以是否孝順父母作為道德評價的重要標準,孝順父母,既是傳統美德,也是精神文明和道德規范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孝順不扶養的人,他還會關愛什么
但我們是不是還應該開始用冷靜的眼光觀察,用冷靜的耳朵聽聞,用冷靜的心情處理,用冷靜的頭腦思考。
同是養了孩子,有的孝順無比,有的卻是如此禽獸不如
難道和父母的教養就全沒了關系
難道那些不孝順的就是天生劣根
或者是信佛者說的報應輪回
只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過上一種生活:夕陽樹下,在那悠悠而來的晚風里,一張張皺皺紅潤的臉,印在晚霞的老樹上,沒有哀嘆,卻掛著一絲可掬的笑容。
四: 孝順,孝順,是近來大腦里閃現最多的一個詞匯。
今天我想談談思考過后我對于“孝順”的認知,僅僅是個人意見,不具普遍性,各位有異議的同學,歡迎大家各自保留意見,亦可一起討論,歡迎跟貼或來電。
所謂孝順,需要從“孝”和“順”兩個方面來考慮。
孝——孝敬,中華兒女自古尊崇孝道,這是美德,也是為人之本,“一個懂得孝敬父母的人,一定壞不到哪兒去。
”——忘了是誰說過的,確實有道理,這也是我結交朋友的一個原則。
另外一個方面呢,順——順從,我們從小被教育最多的就是“聽話”,真沒覺得這樣的教育方式會成就我們怎樣的人格,從小事事“聽話”,那么長大以后,中華民族是不是就成了一個“聽話”的民族呢
嗬嗬,可悲吧。
所以說,一味的順從可真不是完全的孝敬啊,至少事事得講原則。
不講原則的順從,弄不好就會害了自己,還得害了老家兒,再不濟還得捎帶著傷了幾個無辜的墊背之人。
想想只是當時自己沒有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向來處理事情,才會搞得這樣糟糕,再不幸者或許真會影響到今后的生活,何苦來的
我們自從一出生就是沒有選擇地來的這個世界,爹媽給了我們生命,從那個時候起,我們就不是為自己而活的。
我一向認為我們之所以來到人世走這么一遭,實則就是為了還債,尤其是還父母的債。
也許我是有些極端,所以我想我是能夠理解寧的決定吧,至少是從這個角度講,就因為他是他,就因為我是我,所以我們都沒有做錯什么。
不想去刻意評價什么人或者什么事,本無絕對的對錯之分,每個人心中自有個衡量的標準,也許我們這類人認為的錯,在另外一些人甚至是一個人,認為那就是對,也對啊,你不能說人家是錯啊,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觀念不同而已。
各自保留意見吧,只要我們堅持做個好人,每一件事情都能做到問心無愧,就很不容易了。
求一篇看望后孤寡老人后的體會500字左右
(1)5月28日,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日子,卻又是一個值得回憶的日子,今天我們志愿者在團委陳宗奎書記的帶領下,來到兵團三建慰問我們結對子的孤寡老人。
早上十點我們在機關門口集合,乘坐28路公交車前往兵團三建。
在小區門口,陳書記給我講述了具體細則,然后大家分組行動,前去孤寡老人家里。
看著年邁孤獨的老人們,心里的第一個感覺是:難受
雖然去之前心里已經做好了準備,但當我親眼看到時,還是難以抑制心中的心酸,為兒女操勞了大半生,如今卻在應該安享晚年時獨自一人…… 來到家里,冷清的房子里一片沉寂,沒有一點聲氣。
于是,我們小心翼翼的和老人們交談,談論些他們愿意談論的事情。
畢竟我們不是記者,不是以強者的身份來看望他們,不是以強者的身份來給予他們同情,我們只是一個后輩,只希望用我們的努力讓老人們的生活能多一些鮮活的色彩,讓老人們的生活少一些憂郁。
隨后,我們幫助老人打掃衛生,收拾家務。
老人們看著我們擦窗戶、掃地……心里也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受。
看到我們的勞動成果,雖然是很小的幫助,但是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在和他們的聊天中,他們的言語讓我們體會到一個孤寡老人的痛苦,一個孤寡老人的孤單,他們需要大家的關心,大家的呵護。
孤寡老人最怕的就是寂寞,我們應該用那顆熱摯的心來溫暖老人心底的那塊“寒冰”。
他們的孤單寂寞輕輕拂過我們小小的心靈:這世上不幸的人有很多,他們不能跟正常人一樣享受正常的生活,每當見到別人的笑容,積在他們心底深層的憂郁又會涌上心頭。
我們四肢健全,天資聰明,這已經是上蒼賜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禮物”,讓這份“禮物”得以發揮,展示出它最耀眼的一面
時間總是很快的,很快就要和老人道別了,看著老人們用著期盼的眼光看著我我們,心中一種說不出的感受。
我們真心希望社會有更多的人群能去關懷這些老人,給他們一些幫助,在此,我誠懇的呼吁大家一起去關懷一下這些老人,別再讓你我成為下一個他們。
關愛老年人的今天就是關愛我們的明天,要像對待自己的長輩一樣,善待天下的老年人。
尊老愛幼是每個人應該做的事情,何況每個人都有老的一天…… 如果您家里有一個孩子,請告訴他,孝敬老人乃做人之本; 如果您身邊有一個老人,請走近他,讓他感受到晚年的溫馨; 如果您是一位成功人士,請率先垂范,與老人分享您成就的甘甜; 如果您是一位有識之士,請獻計獻策,為老年人營造金色的家…… 老人,他們也年輕過。
年輕人,我們也將老去。
善待老人就等于善待自己.(2)2010年10月14日,南海執信中學全體“學生會”成員參加了看望孤寡老人的活動。
身為其中的一員,我有許多感受。
剛走進敬老院,寧靜安詳的氣氛包圍著整個敬老院。
我們分了三批人分別在一、二、三層樓在看望老人。
老人們看到我們十分開心,都喜歡跟我們聊天,他們平時都十分寂寞,每天作息時間都是準時的,雖然活動比較豐富,但是還是有許多老人很孤獨,所以我們應多去看望他們,鼓舞社會各界人士來關注孤寡老人,奉獻我們的愛心,溫暖老人們的心
——團委副書記 李晗當我們進入飯堂的時候,一些老人們正在打飯,一些正在吃飯,他們看見了我們,有的露出詫異的表情,又有沒有感覺到,也有的露出奇怪的表情,但隨后他們可能想到我們是誰,便熱情地鼓起掌,滿臉笑容迎接我們到來。
這些老人大部分說白話,我去跟一個奶奶說話,隨即發現他說的是白話,我趕緊叫一個同學幫忙翻譯一下,原來她說的是叫我好好學習。
我心里確實有點震驚,我平時總是聽老師、家長叫我好好學習。
一個老到滿臉皺紋像刀刻深深在臉上的一位奶奶,她跟我說她92了。
還有一位奶奶收了我們送給她們的祝福之后,也會贈了一個祝福:“祝同學們學業進步—二姑媽祝福。
”最后我才知道她曾經是一名教師。
在我們快走的時候,我們去扶那位92歲的老人上樓,可是她堅決不肯,她說自己走鍛煉身體。
我看著她一個人 蹣跚地走著,一步一步是如此的辛苦,可是她仍不讓人扶,堅持自己走。
人老了,行動也跟著遲緩,但是他們的感情卻不會,他們孤孤單單地一個人生活在敬老院里,不管是什么原因,我都覺得我們要把最大的關懷送給他們,讓他們感受溫暖。
——團委宣傳委員 趙宣娜今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因為我們學生會組織活動而且這次活動不是在學校開的,而是去西樵敬老院看望一些來人家們。
目的很簡單,去到那里的目標是讓老人們開心快樂。
跟他們聊聊天;說說話,讓老人院充滿“生氣”,帶些我們班手工的小禮品于祝福,希望他們天天開心。
我們分了三批人分別在一、二、三樓看望老人。
老人都很開心。
這次雖然準備有所不足,但是我們看見了他們的歡笑已經足夠了,下次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們將會為他們表演節目。
其實老人院里的老人們真的很需要社會各界人的關懷、關心、關注,因為他們把自己的子女辛辛苦苦地養大,卻得不到他們的一句問候,只能在老人院里想象在異國他鄉的子女。
只希望他們開心,他們開心就已經足夠了。
——社會實踐部部長 何美懿今天我們學生會組織活動,去了西樵敬老院看望老人家,與他們談談話,送點禮物。
我一上二樓就感到強烈的凄涼,沉悶感原來敬老院是這樣的,這是我以前沒有想到的,當我看到走廊上有一排走在輪椅上,行動不變的老奶奶們,心里有種酸酸的感覺,讓人有一種照顧他們的感覺,面對我們的緊張和動作生疏,他們并沒有嫌棄,反而很高興的說:“有人唱就行。
”他們有正常過頭的生活方式,早上六點起床,晚上七點睡覺,每天自己拄著拐杖一步一步慢慢走到飯堂,很慢很慢,去完敬老院,我決定不會把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送到那里,因為那里太悲涼,老人們都有種等死的感覺,兒女呢
瘦骨嶙峋,面黃肌瘦,有點慘不忍睹,既然那些老人來到了敬老院,我覺得我作為學生會的一員,應該多多陪這些老人度過這些有生之時起碼要讓他們快樂,唱唱歌聊聊天。
后來看到了躺在床上不能隨意走動的老人,實在不忍心難道他們在人生末尾就這樣結束了?雖然沒有原先的緊張,但心里有點難受為他們而難受。
人到了晚年被人稱為“享福之年”但是這些老人的“享年之年”在哪里呢
我看不到,我看到的是老人們那副哀愁的臉,以后應該讓敬老院充滿笑聲,多組織這樣的活動,下次來一定得學會粵語。
—— 學習部干事 潘穎茵 重陽前夕,我們懷著忐忑的心情跟著畢銳老師探訪了老人院。
在這家干凈安詳的老人院中,有一班熱情可愛的老人。
老人們經歷過了很多事情,本應該感到不行的他們仍然樂觀堅強。
看見我們送給他們的禮物時,他們很開心,不斷的跟我們說謝謝,還祝我們學業進步。
有位老教師還送我們幾個字這趟老人院之旅,雖然短暫,但我們十分愉快,希望下次能在擁有這樣的一個機會去探訪他們。
——宣傳部干事 葉蘊鈺
上一篇:上班族媽媽的幸福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