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是指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學習環境中,基于學生原有的概念,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主動探究、主動學習的歸納式學習過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研學活動的收獲和感悟集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篇1】研學活動的收獲和感悟
來到曲阜,第一個景點便是高高的萬仞宮墻,隨著時間流逝,我們焦急等待著大開城門,終于,早晨八點整?祭孔大典?開始了。一隊隊人馬整齊的出場了,有的敲鑼,有的在打鼓,還有的在吹喇叭,大家瞬間被這熱鬧的氣氛感染了。緊接著,迎面走來一隊儒裝少女,她們伴著古韻雅樂,跳起了優美的舞蹈,不知不覺間,表演就結束了。
手捧一卷論語,伴著微微涼風,身穿精致的漢服,以萬仞宮墻為背景,體驗儒學的風采。
接著,我們來到了孔廟。
孔廟有很多,但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等級最高的還是要數山東曲阜的孔廟。孔廟的牌匾大多由篆體雕刻。走進大門,金聲玉振四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個石門究竟有什么來歷呢?我在心中暗想。這時,導游向我們解釋說:振表示奏樂的全過程。以擊鐘開始,這就是金聲;以擊罄告終,這就是玉振。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賢之大成,贊頌孔子對文化的巨大貢獻。
孔廟的柏樹有上千棵,期中樹齡最大的約兩千歲,我們五個同學才勉強把他圍抱起來。
孔廟的主體建筑是大成殿,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殿最引人注目的是正面的十根石柱,每根石柱上面雕刻著兩條巨龍,飛騰于彩云之中,雕刻玲瓏剔透,刀法剛勁有力,在故宮里都很少見到。
游覽完孔廟,我們又來到了孔府,這是孔家子孫后代居住的地方,孔府有大堂、樓房。孔家自古代以來以詩禮傳家,所以當然少不了學堂。孔府的后花園里有池塘,池塘里有許多小錦鯉,它們在池塘里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所以孔子給他的兒子取名孔鯉。
最后,我們去參觀了孔林。孔林右側有七十二棵柏樹,象征孔子七十二位賢徒。孔林是孔家人世世代代的墓地,講究五孔不入。一孔,孔家出嫁的女兒;二孔,孔家的男孩子嫁到自己的妻子家里;三孔,小小年紀便夭折的孩子;四孔,收到國家法律刑罰的孔家人;五孔,出家的孔家人。后來又增加了一孔,也就是六孔,孔家夫人帶過來的孩子。五孔不入從此變成了六孔不入。
這次研學之旅,讓我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源遠流長,更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篇2】研學活動的收獲和感悟
行走,賜予力量,行走,感悟人生;我們此次來到井岡山進行紅色研學旅,進行紅色教育。
井岡山紅色教育培訓的開營儀式上,我們穿著整齊的紅軍裝,教官為我們頒發紅軍帽,接過紅軍帽的瞬間,我覺得這頂帽子顯得無比耀眼,因為這一刻我成了一個小紅軍戰士,我感到無比驕傲。我們進行了軍訓,為了我們的更加團結更加的具有紀律意識。接下來我們走進了井岡山教育培訓基地中,在烈士陵園敬獻花圈,聆聽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在博物館里學習井岡山斗爭史;在野外體驗教學中實現當紅軍的愿望,培育團隊精神;在大井毛澤東舊居中感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真諦;在小井紅軍醫院及紅軍戰士——曾志墓深切體會當年紅軍戰士用理想信念保衛革命、奉獻革命的精神;在黃洋界及挑梁小道中,追尋紅色足跡,體會紅軍勝利的經驗,并用自己的畫筆描繪黃洋界的風光。在結營儀式中我們將自己的感悟與大家分享是非常愉快的事情。
此次井岡山紅色研學旅,對我今后的學習會有所幫助,在井岡山斗爭時期紅軍戰士們在艱苦的條件還堅持學習,還堅持戰斗,這樣不怕苦不怕難的精神是值得我學習和欽佩的。
【篇3】研學活動的收獲和感悟
6月20日在湖口公路分局邱書記及夏局長的帶領下,10名黨員與4名入黨積極分女踏上了瑞金、興國、井岡山的紅色之旅。
我懷著對革命老區無限崇敬之情,開始近距離的接近老一輩革命前輩走過的路。早上6點從湖口出發,大家對紅色行程充滿著期待,一路唱著紅歌,歌唱毛主席、歌唱祖國、歌唱黨。經過七個小時的車程,來到了紅色之行的第一站――瑞金。盡管旅途疲憊,但踏上這片紅土,所有黨員及積極分子都激動不已。瑞金蘇維埃政府是共產黨領導下第一個政權建立的地方,是共和國的搖籃。在瑞金東北約6公里處,我們參觀了葉坪革命遺址,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就在這里召開,會址舊址原來是謝式祠堂,政府總辦公廳和辦公室設在這里。
第二站,來到興國縣將軍園。參觀了蘇區干部好作風陳列館,陳列館的解說員唱的一首當年蘇區老百姓傳唱的山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歌詞是:“蘇區干部好作風,自帶干糧去辦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打燈籠訪貧農。”當年中央蘇區干部在軍情緊迫、環境復雜、工作艱苦的狀況下,一心為民,盡心為公,這首山歌就是真抓實干的生動寫照。
重溫那段艱難又光榮的歷史,讓我感到心里有底氣、肩上有擔子、眼中有希望。作為積極分子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發揚好作風、好傳統,擼起袖子加油干,爭取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三站,我們來到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天時地利人和,養育了革命隊伍,歷史記載的“農村包圍城市”、“槍桿子出政權”等思想均在井岡山時期產生,這些思想指導著工農紅軍的方向,井岡山是中國共產黨在全國開辟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它證明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是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它告訴人們只要代表人民的利益,革命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有儀式感的是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的重溫入黨誓詞活動,入黨積極分子4人手持鮮艷的黨旗,11名黨員面對黨旗,在烈士陵園門庭重溫入黨誓詞,由邱書記領誓。作為入黨積極分子雖然沒有宣誓,但已讓我熱血沸騰,充滿理想,感召自己工作需更加努力,激勵自己不斷進取,奮斗終身,也許這就是此次活動帶給我的最大收獲!
【篇4】研學活動的收獲和感悟
難忘的一次研學
今天下午,我和同學們來到繡江河公園,開始了我們的研學之旅。
我們先來到母子廣場,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高大的母子雕像,一位母親正抱著自己的孩子,眼中滿是慈愛。源遠流長的繡江河,自古就是我們章丘的母親河,滋養著兩岸的章丘人民,就像我們的母親一樣。
沿著河水向北走,穿過繡江橋,西側有一處大型的石刻書卷,名叫“千里步道”。書卷上記載了章丘從古到今的一些名人,歷史典故,如李清照、伏生、元好問、李開先、顧炎武……書卷很長很長,同學們邊看邊交流。走過文化長廊,我們了解了許多家鄉的歷史文化故事。
繼續向前走,來到了繡江河邊。在蘆葦叢中,可以看到很多垂著腦袋、早已枯萎的荷葉。可惜現在是初冬,如果夏天來到這里,那必將荷香撲鼻。一陣陣寒風吹過,河水拍打在石岸上,發出“啪啪”的響聲,好像敲起小鼓歡迎我們的到來。河面上漂浮的柳葉隨風搖曳著,跳起了舞蹈。
這次研學,我了解到了章丘璀璨的歷史文化,欣賞到了初冬里繡江河美麗的風景。它是我生命中不可抹去的精彩片段,我將永遠銘記。
【篇5】研學活動的收獲和感悟
歲月古今,歷歷山河,三百精華,天下大同。帶著激動的心情,我們來到了中國古都大同進行研學,在這片土地上,我們進行了多項活動,學到了很多,也受益匪淺。
在研學課堂上,我們了解了大同的過往歲月,斗轉星移,滄海桑田,屹立在這恢宏的古城之上。歷史展現出它獨有的魅力,走進歷史的大門,窺探祖先的文化,我們見到了具有魏晉風度的漆畫屏風,它歷經千年氣韻猶存,歷史的一個不經意轉頭,就讓我們驕傲的去窺探他的過往。
殲20航空戰機是我國有代表的戰斗機,它的出現震驚了全世界,我們為了更加了解它,于是前往了科技館。迎面展現出一片勃勃生機,讓我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視覺沖擊,我們小組分別進行了制作飛機模型,老師說這里代表夢想的起航,理想的高飛,每一個人都在用心制作屬于自己的夢想的翅膀。
下午我們期待了好久的好久的軍事拓展終于開始了,每一個蓄勢待發準備一展風采,驚險刺激的“瀘定橋”讓每個人都膽戰心驚,有的人膽大,我的人膽小,有的人勇敢直前,有的人半途而歸。過了一段時間后,我們進行了第二個項目“穿越云海”,讓我們深刻感受到紅軍怎樣在艱苦的條件下,打拼出我們的新中國。
大同之旅使我們收獲了很多感觸,很多勤勞智慧的中國人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人民的幸福與安康。我們明白幸福從拼搏中來,輝煌從奮斗中展出,我們堅信習近平的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擼起袖子加油干”等話語,更使我們牢記我們親愛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