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主持人的感受:400字作文
最好的素材,是真情實感,,去聽聽《掌聲響起來》~~~~~
今日關注主持人鄭達的簡歷
中文: 鄭達 名字拼音:ZhengDa 語言: 粵語語 愛好: 、主持節目 最大: 外向、直言不諱、善惡分明、獎罰分明 學歷:大專 出生地:廣東 鄭達,與陳揚、何浩鵬、林頤并稱為廣東四大“名嘴”。
其雖為廣東著名主持人,卻從無名人的感覺,常常被觀眾當作朋友,甚至是 親人。
其主持的《今日關注》收視率很高,在東南亞具有一定的關注度,該節目最吸引觀眾的無非是兩點:敢說話、有沖勁,也正是這個節目讓他的形象更深入民心。
他的真誠、親和、激情、通俗、幽默、詼諧、犀利都是觀眾喜愛他的理由。
除此之外,大家還喜歡聽他講“民生”的故事。
主持感言:能為觀眾服務是我的榮幸。
雖是電視新聞隊伍中的一員新丁,但我將盡最大努力干好。
我能! 經歷 1984年進入廣東廣播電視廳工作,在電臺曾講古多年.有口水達之稱.1990年開始同時兼任廣東電視臺時尚、綜藝類節目主持。
主持的電視節目有:《家庭百事通》《搖錢樹》《經濟你我他》《假日閑情》《相聚珠江》《粵韻風華》等。
曾七次榮獲由電臺組織專家與聽眾評選的“我最喜愛的節目主持人”稱號,各種節目無數次獲獎,包括國家級、省級、市級等。
《今日關注》主持人、廣東名嘴鄭達的行事風格向來天馬行空,他橫跨舞臺、廣播、電視三大領域,上至時事新聞點評、下至經濟飲食女性類節目通通涉足,他還為電臺說“鬼故”(鬼故事),是本土最有名的“講古佬”之一。
2008年09月26日,鄭達為他的節目《解密大行動》突破100集慶功時,對自己“撈過界”給出了最平實的注解:“我只不過喜歡在不違反紀律的前提下炒炒更而已。
”同時,“鬼”性大發的他當場大講“鬼故”,令在場記者無不心驚肉跳。
初次講古5塊錢一集 鄭達透露,在入行之前自己的主業是醫生,晚上則去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排練話劇,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便是那個時候練下來的。
能成為主持人要感謝早期廣州兩大電臺之間的一次挖角,“那個時代在珠江經濟電臺講故事是一個很吃香的職業,有龐大的聽眾群,收入也很高,講一集就有50塊錢,不過由于后來電臺之間的競爭關系,珠江臺的幾個說書人都被挖到另外一個臺(頻道)去了,他們的工資也翻了一番變成了每集100塊,在那個年代這是非常高的薪水了,每天一集、一個月有3千塊。
”臺柱都被挖走了,但節目還在,珠江臺馬上組織了十幾個沒有經驗的主持人來比賽講故事,“我有幸成為了那個留下來的人,不過我每集的收入只有5塊錢。
”這樣的薪水與現在鄭達貴為廣東電視臺《今日關注》主持人的身價可謂是天壤之別。
第一次主持年終會不知道怎么搞
詹天佑簡介詹天佑(1861-1919),江西婆源人。
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鐵路工程專家。
他自幼酷愛學習。
1872年,12歲的詹天佑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學班。
在美國中學讀書的時候,他發憤學習自然科學。
1878年,17歲的詹天佑考入了美國耶魯大學,學習土木工程和鐵路專業,畢業成績優異。
1881年回國。
1888年在當時的中國鐵路公司任工程師。
在他開始任職的八十天里,就完成了塘沽到天津的鐵路鋪軌任務。
后來又建成了灤河大橋。
1894年英國工程研究會正式接納詹天佑為會員。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修建京張鐵路的總工程師。
1919年,詹天佑積勞成疾,不幸逝世,終年58歲。
詹天佑是我國著名的工程專家。
他8歲進私塾讀書,由于所學的都是四書五經和八股文,詹天佑膩煩透了。
他最感興趣的是工程、機械等新知識,用泥巴捏火車,做機器,身上老是裝著小齒輪、發條、螺絲刀、鑷子等。
一天,小天佑對他家的鬧鐘突然產生了興趣。
他想:這個方方的東西為什么能嘀嗒嘀嗒走個不停 小天佑決定要打開這個寶貝匣子,看看其中的奧妙。
把零件一個一個拆開,一直到把整個鬧鐘拆到不能再拆為止。
一大堆零件怎么按原樣裝起來呢 詹天佑憑著他那良好的記性,居然一件一件裝好了。
他也弄清了鬧鐘的構造與原理。
1871年,清政府派我國第一位畢業于美國耶魯大學的容閎負責籌辦幼童留學預備班。
11歲的詹天佑聽到后懇求父母答應去參加考試。
詹天佑滿有信心地說:“保證馬到成功。
”考試結果一公布,詹天佑成績優異,名列前茅,被錄取為第一批出國留學的預備生。
1872年,第一批留洋學生共30人登上征程了,詹天佑第一次乘輪船、坐火車,他對這些洋玩藝兒非常著迷。
中國人為什么不能制造火車 輪船在美國,為了學好英語,詹天佑住到美國市民家里。
第二年他考進了西海文小學,僅用三年就小學畢業了,兩年中學畢業,他考上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專攻鐵路工程專業。
1881年,詹天佑回到祖國的懷抱。
1905~1909年主持修建我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
詹天佑,字眷誠,江西婺源人。
1861年(清咸豐十一年)出生在一個普通茶商家庭。
兒時的詹天佑對機器十分感興趣,常和鄰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種機器模型。
有時,他還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鳴鐘拆開,擺弄和捉摸里面的構件,提出一些連大人也無法解答的問題。
1872年,年僅十二歲的詹天佑到香港報考清政府籌辦的“幼童出洋預習班”。
考取后,父親在一張寫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證明書上畫了押。
從此,他辭別父母,懷著學習西方“技藝”的理想,來到美國就讀。
在美國,出洋預習班的同學們,目睹北美西歐科學 技術的巨大成就,對機器、火車、輪船及電訊制造業的迅速發展贊嘆不已。
有的同學由此對中國的前途產生悲觀情緒,詹天佑卻懷著堅定的信念說:“今后,中國也要有火車、輪船。
”他懷著為祖國富強而發奮學習的信念,刻苦學習,于1867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紐海文中學業。
同年五月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專攻鐵路工程。
在大學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學習,以突出成績在畢業考試中名列第一。
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國的中國留學生中,獲得學位的只有兩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個。
回國后,詹天佑滿腔熱忱地準備把所學本領貢獻給祖國的鐵路事業。
但是,清政府洋務派官員迷信外國,在修筑鐵路時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顧詹天佑的專業特長,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師學堂學駕駛海船。
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艦“揚武”號擔任駕駛官,指揮操練。
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第二年,蓄謀已久的法國艦隊陸續進入閩江,蠢蠢欲動。
可是主管福建水師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卻不聞不問,甚至下令:“不準先行開炮,違者雖勝亦斬
”這時,詹天佑便私下對“揚武”號管帶(艦長)張成說:“法國兵船來了很多,居心叵測。
雖然我們接到命令,不準先行開炮,但我們決不能不預先防備。
”由于詹天佑的告誡,“揚武”號十分警惕,作好了戰斗準備。
當法國艦隊發起突然襲擊時,詹天佑冒著猛烈的炮火,沉著機智地指揮“揚武”號左來右往;避開敵方炮火,抓住戰機用尾炮擊中法國指揮艦“伏爾他”號,使法國海軍遠征司令孤拔險些喪命。
對這場海戰,上海英商創辦的《字林西報》在報道中也不得不驚異地贊嘆:“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國人會這樣勇敢力戰。
‘揚武’號兵艦上的五個學生,以詹天佑的表現最為勇敢。
他臨大敵而毫無懼色,并且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還能鎮定如常,鼓足勇氣,在水中救起多人……”從戰后到1888年,詹天佑兒經周折,轉入中國鐵路公司,擔任工程師,這是他獻身中國鐵路事業的開始。
剛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驗。
當時從天津到山海關的津榆鐵路修到灤河,要造一座橫跨灤河的鐵路橋。
灤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漲急流。
鐵橋開始由號稱世界第一流的英國工程師擔任設計,但失敗了;后來請日本工程師衽實行包工,也不頂用,最后讓德國工程師出馬,不久也敗下陣來。
詹天佑要求由中國人自己來搞,負責工程的英國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得同意詹天佑來試試。
詹天佑是一個認真踏實的人,他分析總結了三個外國工程師失敗的原因后,身著工作衣與工人一起實地調查,(P116)密測量。
夜晚,借著幽暗的油燈,又仔細研究灤河河床的地質構造,反復分析比較,最后才確定橋墩的位置,并且大膽決定采用新方法——“壓氣沉箱法”來進行橋墩的施工。
詹天佑果然成功了灤河大橋建成了。
這件事震驚了世界:一個中國工程師居然解決了三個外國工程師無法完成的大難題。
詹天佑初戰告捷后,立刻遇到了更為嚴峻的考驗。
1905年,清政府決定興建我國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北京至張家口)。
英俄都想插手,由于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他們的企圖沒能得逞。
英俄使臣以威脅的口吻說:“如果京張鐵路由中國工程師自己建造,那么與英俄兩國無關。
”他們原以為這么一來,中國就無法建造這條鐵路了。
在這關鍵時刻,詹天佑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個艱巨的任務,全權負責京張鐵路的修筑。
消息傳來,一些帝國主義分子及英國報刊挖苦說:“中國能夠修筑這條鐵路的工程師還在娘胎里沒出世呢
中國人想不靠外國人自己修鐵路,就算不是夢想,至少也得五十年。
”他們甚至攻擊詹天佑擔任總辦兼總工程師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
詹天佑頂著壓力,堅持不任用一個外國工程師,并表示:“中國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須借重外人,我以為恥
”“中國已經醒過來了,中國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師和自己的錢來建筑鐵路。
”1905年8月,京張鐵路正式開工,緊張的勘探、選線工作開始了。
詹天佑帶著測量隊,身背儀器,日夜奔波在崎嶇的山嶺上。
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風卷著沙石在八達嶺一帶呼嘯怒吼,刮得人睜不開眼睛,測量隊急著結束工作,填個測得的數字,就從巖壁上爬下來。
詹天佑接過本子,一邊翻看填寫的數字,一邊疑惑地問:“數據準確嗎”
“差不多”,測量隊員回答說。
詹天佑嚴肅地說:“技術的第一個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點模糊和輕率,‘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于工程人員之口。
”接著,他背起儀器,冒著風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巖壁上,認真地復勘了一遍,修正了一個誤差。
當他下來時,嘴唇也凍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進入最困難的階段。
在八達嶺、青龍橋一帶,山巒重迭,陡壁懸巖,要開四條隧道,其中最長的達一千多米。
詹天佑經過精確測量計算,決定采取分段施工法:從山的南北兩端同時對鑿,并在山的中段開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兩端對鑿。
這樣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又加快了工程進度。
鑿洞時,大量的石塊全靠人工一鍬鍬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擔擔地挑出來,身為總工程師的詹天佑毫無架子,與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臉汗。
他還鼓舞大家說:“京張鐵路是我們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錢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著我們,必須成功
”“無論成功或失敗,決不是我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而是我們國家的成功和失敗
”為了克服陡坡行車的困難,保證火車安全爬上八達嶺,詹天佑獨具匠心,創造性地運用“折返線”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龍橋地段設計了一段人字形線路,從而減少了隧道的開挖,降低了坡度。
列車開到這里,配合兩臺大馬力機車,一拉一推,保證列車安全上坡。
詹天佑對全線工程曾提出“花錢少,質量好,完工快”三項要求。
京張鐵路經過工人們幾處奮斗,終于在1909年9月全線通車。
原計劃六年完成,結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費用只及外國人估價的五分之一。
一些歐美工程師乘車參觀后嘖嘖稱道,贊譽詹天佑了不起。
但詹天佑卻謙虛地說:“這是京張鐵路一萬多員工的力量,不是我個人的功勞,光榮是應該屬于大家的。
”京張鐵路建成后,詹天佑又繼任了粵漢鐵路督辦兼總工程師。
這時,美國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要他親自去美國參加授銜儀式。
為了全力參加祖國鐵路建設,他放棄了這一榮譽。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為了振興鐵路事業,和同行了起成立中華工程學會,并被推為會長。
這期間,他對青年工程技術人員的培養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為作出榜樣外,還勉勵青年“精研學術,以資發明”,要求他們“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釣譽。
以誠接物,毋挾褊私,圭璧束身,以為范例。
”詹天佑從事鐵路事業三十多年,幾乎和當時我國的每一條鐵路都有不同程度的關系。
到晚年,因積勞成疾,不幸于1919年病逝。
周恩來同志曾高度評價詹天佑的功績,說他是“中國人的光榮”。
在廣播站的感想700字
我第一次接觸播音就在我現在上學的學校廣播站,我在廣播站感覺收獲了好多東西,真的特別是我有屬于我的觀眾,也許只有一兩個,但是我已經很滿足了,這是多我工作的一種肯定,但是我現在也退出了廣播站。
我很任何一個想進入學校學生會的任何一個同學一樣,都是鍛煉自己,為以后工作作好準備,我們學校好多人都對學校安保部,宣傳部,學習部等部門充滿想象,但是我卻和他們不一樣進入了廣播站,不知道怎么進廣播站的人,進廣播站的男生,進廣播站播音組的就只有兩個,其中一個就是我,也許每個人理想不一樣,作出選擇也不一樣吧。
其實我在廣播站里面工作我非常開心,自己真的學到了好多,特別是在主持方面學到了好多,我也主持我我們學校2009年的元旦晚會。
我第一次把自己的處女坐在全校演出也是我自導的一個音樂劇《梔子花開》講述的是一個爸爸對他即將要畢業的孩子講述他在 大學生活即將畢業時發生在他們同學之間的事情。
這個節目我其實非常長的一個節目,但是由于時間的原因減了好多,由于學校設施的緣故有好多人不知道我們在演什么,但是總體反映還是很不錯的,我也因這感覺自豪。
其實在廣播站里面我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不是你有能力你就可以當上站長,靠的是你~~`不光在我們廣播站是這樣,在其他部門都是這樣,就象是一個社會,在這里面看到的就是社會是翻版,但是我要接受這種,因為我以后要面對的比這還要復雜的社會,我也要學著怎么圓滑,這樣面對社會才可以游刃有余。
我進廣播站也對廣播站的站長充滿了興趣,但是好多不公平出現在我的面前,我放棄了,但直到我們廣播站換了一個老師,他的每一句話都會提到我,有那個意思把廣播站站長給我,讓我當這個站長,我沒有接受,因為我覺得已經沒有用了,我還是安心當我的播映員,只要在這個崗位上干好就可以了,但是有一件事情讓我真的生氣了,我也因為這件事情退出了廣播站。
那天我要做訪談節目,我們好多老師說沒有時間,都推了,我有找了學校的領導老師,他們說你應該找管你們廣播站的老師,我去找了,他說沒有時間,說還有事情,我就沒有做那天節目,就該成了短信點歌,在我作完節目后,我有去找管我們的老師,我發現他在看他筆記本里面的電影,我就 真的生氣了,我在晚上就交了一份辭職信,他問我為什么要辭職,我就說沒有人配合我的工作我的想法沒有人 可以作到,我只有辭職但他沒有批準,讓我在那里呆一段時間在說, 我沒有同意,就直接的走出了辦公室~~~~~~ 也許有點充動,也許是自己在任性的原因,就這么告別了 廣播站。
其實我現在終于明白為什么我們廣播站的老師為什么那天沒有做我的節目的原因了,因為我們學校的領導沒有到我們節目,所以~~~~~~~~~~~~~~~~~~~~~~~~~~~~~~~ 這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
大一入學感想
五月 和以前的每個五月一樣園里撒滿了和煦的陽光還有鳥兒在梧桐枝頭歌唱五月 又和以前的每個五月不一樣我們即將離開停泊已久的海港迎接一次新的啟航還記得入學典禮上的初次相見你好奇的眼神與略帶羞澀的容顏這些事仿佛還發生在昨天一轉眼卻已匆匆四年昨日的相逢 是為了期待今日的歡樂今日的重聚 是為了細數昨日的蹉跎一千四百六十個日夜 有過微笑 也有過淚水三萬五千零四十個小時 我們一路攜手走過大草坪中還有新生交流著入學感想 仿似我們大一時的迷茫運動場內正在激烈地鏖戰著籃球 恰如我們大二時的歡暢自修室里仍是沙沙的翻書聲與寫字聲 依稀我們大三時的奮進招聘會上依舊人頭攢動地投著簡歷 繼續我們大四時的紛忙或許歲月會模糊我們的輪廓大學的時光卻永遠不會消磨整整四年相知相伴的日子我們能夠記起的太多太多還記得五月歌會之前 我們對合唱都絲毫不會連續兩個月的強化訓練 除了累還是累但辛勤的付出畢竟會有收獲當主持人宣布我們獲得銀獎的那一刻大家緊緊擁抱 流下了激動的淚水還記得當年頂著烈日軍訓的時候很少吃苦的我們幾乎認為自己難以承受但艱辛的磨礪最終換來了操練場上的斗志昂揚連嬌小孱弱的女孩也成了赫赫有名的梅花射手還記得模擬法庭的排演服裝道具精心準備 公訴詞辯護詞都先后修改了好幾遍當觀眾用掌聲表達對我們的肯定與贊賞之時廢寢忘食的苦早已化作內心學以致用的甜還記得那時去千島湖和大明山游玩切切的關心與融融的暖意在彼此心中彌漫當我們手牽手走過搖搖晃晃的鐵索橋不管前路還有多少障礙都已變得不再困難四年的回憶 記錄著多少這樣的點點滴滴四年的同窗 承載著多少這樣的相知相惜昨天 有一種緣分叫做相遇今天 有一種不舍叫做別離雖然將要離開 可是我們真的不愿走遠這里的一草一木 是那樣的令人留戀許多原本習以為常的小事在離別時卻成為我們為之牽掛的心愿想在二教三教再上一節有趣的選修課想在3108或是5301再聽一個精彩的講座想在相輝堂前的草坪再數一晚星星想在上再等一次日落想在多功能廳再看一場表演想在北區食堂再吃一頓午飯想與同學們在樓梯上遇見 再多看他們幾眼想把每一天都記住 狠狠地刻在心里面旦兮 日月光華將遠行兮 作別西天的晚霞所有的關切與叮囑 我們全都帶走所有的光輝與榮譽 我們盡數留下在這萬物更替欣欣向榮的季節年輕的學弟學妹也來為我們送別加油吧孩子們 未來的一切靠你們去創造嶄新的篇章由你們來書寫南風又在園輕輕地吹送相聚的光陰總是這般匆匆請再握一次彼此的手從今以后我們就要各奔西東杜鵑花正吐露著嫣紅像是在祝福你我的夢無論明天身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讓我們共同期待再一次的重逢
上一篇:收銀微笑之星獲獎感言
下一篇:首次舉辦旗袍秀活動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