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查斯特·貝寧頓雜文隨筆
初識林肯公園還是在大學,其實,那時候并不懂音樂,但偏偏喜歡看《越獄》,而《越獄》的宣傳曲便選用了LP的Crawling。當時,一則被剪輯過的《越獄》劇情所吸引,再則便是被劇情所選的背景音樂所吸引,于是,便知道了原來有只樂隊叫LP,歌曲還蠻好聽的。當然,他們還有一些混音的歌曲,我是欣賞不來的。再后來,無意中聽到了LP和Jay-Z合作的Numbencore,當時我還把歌詞抄下來,在沒有人的教室演練過,只是那時候的英語不是很好也不明白里面的意思,只是覺得說起來很帥氣。順便要提的是到現(xiàn)在我還是說不好那段rap,至少沒有l(wèi)ovethewayyoulie溜。
在不明白歌詞里的意思的時候,LP的歌曲或者確切的說是旋律總能給人以力量,在聽的時候最直觀的感受是前路陰霾重重但總能在最后找到活著的激情與狂喜,被現(xiàn)實積累了太多的壓抑總能在最后時刻得到綻放。在明白歌詞的含義后,LP的歌曲卻又恰恰與心靈中那不可描述的一點相契合,就好比有時候自己心情不爽,但卻找不到該用什么詞來形容,莫名其妙的焦躁與不安,卻找不到出口,于是,當聽到
Crawlinginmyskin
Thesewoundstheywillnotheal
FearishowIfall
Confusingwhatisreal
There'ssomethinginsidemethatpullsbeneaththesurface
Consumingconfusing
ThislackofselfcontrolIfearisneverending
ControllingIcan'tseem
Tofindmyselfagain......
(皮膚顫起雞皮
有些傷拒絕痊愈
我敗給的是恐懼
何謂真實我分不清
體內(nèi)有什么在隱晦的暗角拉扯不停
鯨吞蠶食撲朔迷離
自制力掛零我怕就此永無止境
操控全局我始終乏力
試圖尋回自己……)
便會不自覺的產(chǎn)生共鳴,而當面對現(xiàn)實中所遭遇的挫折與不甘時,又有
I'mtiredofbeingwhatyouwantmetobe
Feelingsofaithless,lostunderthesurface
Don'tknowwhatyou'reexpectingofme
Putunderthepressureofwalkinginyourshoes
EverystepthatItakeisanothermistaketoyou
I'vebecomesonumb,Ican'tfeelyouthere
I'vebecomesotired,somuchmoreaware
I'vebecomingthis,allIwanttodo
Isbemorelikemeandbelesslikeyou……
(我已經(jīng)厭倦了你期望我變成的那個樣子
蒼白的偽裝下,是信仰淪失的靈魂
不知道你對我有何期待
沉重的壓抑之下,依照你的軌跡亦步亦趨
我每走一步對你來說都是錯誤
我變得如此麻木,感覺不到你的存在
我變得好疲憊,卻更警覺
我已經(jīng)變成,我所想要的
是更真實的我,變得不像你……)
LP的歌曲往往是在陳述面臨現(xiàn)實狀態(tài)的同時,陳述自己心中的情緒,實際上他們并沒有給出一種解決的辦法,但聽眾卻能通過查斯特聲嘶力竭的演繹,喚起對生命的熱愛,因此,有人會說LP的歌曲是悲觀的、痛苦的、絕望的,正如那句
Don'tresentmeandwhenyou'refeelingempty
Keepmeinyourmemoryleaveoutalltherest
Leaveoutalltherest......
(請不要再怨恨我當你覺得寂寞時
讓我留在你的記憶中剩下的一切都不用去考慮
剩下的一切都不用去考慮……)
這種負面的或者說消極的情緒,卻通過溫柔的鋪墊與高亢的.呼喊相結(jié)合,這種對立與沖突成就了LP音樂獨特的魅力,這也是大家熱愛查斯特的原因,沒有對生活乃至生命的感悟是傳遞不出這樣的情感體驗的。
不過,很遺憾,往往對生命有透徹領(lǐng)悟的人,其實活得并不快樂,因為,他看透了生命,看透了人生的形式與過程,并且在這如西西福斯不斷循環(huán)的災難中找不到出路,他才會失望乃至絕望。因為,選擇自我了結(jié)的人(除了那些本身犯過不可饒恕之罪的人),往往都是人群中最純粹最通透最不愿傷害他人的人,所以,人們才會形容這些人懦弱、軟弱、不明白“好死不如賴活著”。如果說查斯特是因為自己的朋友自殺而選擇自殺的話,我想他的那個朋友一定是他生存的精神支柱,當信仰崩塌時,他對這個世界徹底絕望,才走上這條為基督教所不恥的了結(jié)生命的形式。但是,我想說如果真的有神佛的話,那么當一個人面對欺凌、面對世間之惡對幼小心靈的身心摧殘時,這時的神佛這時的信仰又在哪里呢?是被欺凌者真的不懂反抗還是這個世界本來就已劃分為兩個世界——強權(quán)的與軟弱的。至少,在查斯特小的時候上帝并沒有顯靈,童年陰影即便他已經(jīng)功成名就一直伴隨著他,而這在他同其他成員一起接受采訪時,觀眾就能看出來,他是一個好人,并且是一名非常有天賦的好的音樂人。音樂拯救了他,同時也毀滅了他,他通過音樂吶喊,通過音樂宣泄,通過音樂渴望拯救更多的人,只可惜他的吶喊與宣泄最終唯獨沒有拯救他自己。因為,他發(fā)現(xiàn)無論他怎樣祈求救援,他心靈深處那個幼小的自己依然在哭泣,沒有安慰與撫恤,有的只是無邊的孤獨與無止境的黑暗。
很遺憾再也聽不到他的新歌曲,但那曾經(jīng)演唱過的歌曲,首首都值得銘記,也感謝他陪伴過迷茫中的自己,給自己勇氣與力量去面對現(xiàn)在、面對不愿回首的過去。雖然不知道以后的LP將去向何方,但是相信這支樂隊依然會在后查斯特時代為廣大的樂迷朋友帶來驚喜。最后,緬懷查斯特,一路走好!
相見不如懷念雜文隨筆
相見不如懷念
當你暗自樂滋滋時,或許馬上會失望,當你感覺陷入困境時,或許馬上云開霧散。
許多事,不是一廂情愿,計劃改不了變化!
好好的輔導,被人暗算,原本可以夫妻共同上班,家有變故,不得不留下一人照看,本以為很溫柔愿接受批評的娃,竟然脾氣大大……
坦然點,心安即可,不必強求。
并不是你想怎樣就怎樣,不確定因素太多。
一向遵守校紀校規(guī)的孩子忽然缺課,無有音訊,不主動來電?
按照計劃本想完成五十米短跑測試,無奈跑道被另外老師捷足……
天說冷就冷,說雨就雨,朋友說翻臉就翻臉,毫無懷念!
想見不如懷念!
這是建軍兄昨日說的,很有道理。
兒時的玩伴,童真幼稚,美好的回憶,長大了,分別了,各有一片天。
學識,閱歷,身份職業(yè),變化多多,朋友圈大了,以前的人或事慢慢淡出了……
曾滿懷熱情與期待,與中學同學搭訕,不料,對方想了半天說沒印象……
失落后,反思,還不如不去交流,就保留著一份念想吧!
我們總愛自尋煩惱,總愛自討無趣,放開點,打理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何嘗不是樂趣?
一位發(fā)小,省重點高中英語教師,不玩扣,沒有微信,忙得不亦樂乎。內(nèi)心充實,足矣!
每次回老家探望,他總帶來水果給我父母,我也安然接受,更是向往他的為人處世。
我倆卻疏于見面,很少交流!
心中有你,哪怕天涯,心頭無你,即使咫尺!
子女
班級鴉雀無聲,除了沙沙沙的筆走龍蛇,十余位孩子埋頭寫著作業(yè),忽然有個娃俯首輕輕抽泣著。
“咦,怎么了?”
“她傷心,要走了。”
“走了?”
“嗯,轉(zhuǎn)學。”
旁邊的同學搭訕著。
把孩子叫出來,和她聊幾句,順便寬慰一下她,弄清原委,令人吃驚……
“要回家照顧堂弟,因為叔叔嬸嬸離婚,誰也不要小孩,丟在奶奶家,媽媽要我回家……”
“這?你自己才六年級,也需照顧的,爺爺奶奶照顧不了?”
“不是我親奶,親奶奶與爺爺也離婚了,這是后奶,還把我狠狠地罵了一頓……”
“奇怪,大人的`事把你卷進去,你的首要任務是學習……”
“她們叫我回家,讀五年級,都找校長了……”
我有點郁悶,卻無能為力,孩子也很無助,才六年級的娃,于是她把這寫進今天的日記:我舍不得離開。舍不得老師,舍不得xxx和xxx……
她列舉了一長串名字,都是她在班里的好朋友。
眼圈還是紅的,但作業(yè)做得尤其認真,她也知道,或許今晚是在這里的最后一次上輔導班了……
諸多無奈,身不由己,為何,為何?
那些值得懷念的雜文隨筆
一束陽光,一把溫暖。一聲問候,一份甜蜜。一份懷念,一點一滴。一點不舍,一滴淚落。記憶不曾舍卻那些讓人難忘的日子,那是一個嘈雜的黃昏。那是一個旭日活躍的早晨。老師你好,你好老師!感激,從目光里擠了出來。幸福從血液里奔涌而出。
在每一個教師節(jié)的那天,總喜歡爬上樓頂遙望著家鄉(xiāng)的方向冥想。在這忙碌的節(jié)奏結(jié)束時默默地遙想,那家鄉(xiāng)里的一山一水。一寸塵埃,一木綠茵。兒時,不知道老師心意。總喜歡頑皮嬉鬧,長大方知紙墨情。我站在高樓林立的頂端張望,無垠的夜幕怎么總是那么遠,那么的遙遠。
此時,鄉(xiāng)間的那條小路攀緣著我的心。不規(guī)則的思緒,跟隨了兒時奔跑的塵土紛紛嚷嚷。那時的天,真藍。玩伴兒,嘻嘻哈哈就這麼奔跑著,吶喊著。跑過那片綠油油的油菜花田,直到白墻紅瓦的校園門口時已經(jīng)氣喘吁吁了。教室里,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面孔,一副眼鏡。起立,老師好。同學們好,老師習慣的挑了挑鼻梁上的眼鏡。精益求精,勇攀高峰。離不開啟蒙老師的淳淳教導,而自問又給過老師什么呢?一日為師,終生為傅!
歲月易老,時光流逝。老師,這兩個字卻植入了我的生命之中。生了根,發(fā)了芽。逐漸的長成了可以造船的材質(zhì),等待著船體竣工之際去乘風破浪。
當風云季變的日子,所懷念的依舊是老師模樣。堅守的那份熱情,重復的擦掉我青春里那些缺點,然后用汗水鋪墊我光明的`未來。我想,用晴耕雨讀這個詞匯更加恰當吧!
一個講臺,一張桌子。一個孩子,一本書籍。朗朗讀書聲,穿越歲月的縮影。滋生出一個個成熟的果實,爾后光燦燦的,融入那位老者的眼神里。此刻,我站在接近星光的地方遠望星辰。眾星捧月,思緒卻幻化了一縷青煙遠遠的飄去。
城市,若淬過火的鐵爐。路燈立在斑馬線的兩邊,靜靜的散發(fā)著微黃的光。延伸的馬路,此時也延伸著模糊的視線。一個異國他鄉(xiāng)的游子,一份牽掛的情緒。很久未能拜會老師了,若紙鳶般脫離了那雙嫻熟的手,隨風飄蕩而去。似這奔馳的汽車,穿行于時鐘的嘀嗒里。
八月桂花遍地開,鮮紅的旗幟豎呀豎起來。。。不知道是誰,清脆的歌喉自遠而近,貫穿鼓膜,翻起腦海里那陳舊的記憶。思緒穿梭于昨日,那一臉模糊的慈愛。那是一縷短短的發(fā),慈祥的臉。粗糙的教鞭揮舞著,口中不停的喊著:“那誰,注意看我口型”。
老師你好,你好老師。青澀的果子已經(jīng)成熟,作為園丁的你,卻依舊不曾放下耕耘。日以繼夜的播撒,一腔熱血澆灌著弱小的種子。任憑歲月的河沙磨平了你的青春,一顆赤子之心卻未曾退縮。任憑風吹雨打,你卻依然屹立。美好的回憶,美麗的你。
老師,是青春之中的序曲。每一個音符里都有你緩和的聲音,在內(nèi)心周流不息。任憑時月更替,不曾停止過。老師,又是一朝旭日。萬道金光,照徹天地。對于老師,有太多的回憶。對于回憶,有太多的情懷。對于情懷,有太多的戀戀不舍。戀戀不舍的是那么一份關(guān)愛,關(guān)愛若子。
所懷念的是那山那水,那師那情。歲月無法割舍,滄桑無法替代。
普魯斯特的春天雜文隨筆
驚蟄前一天,傍晚,大風突起,像支十萬大軍的鐵蹄卷起漫天風浪,風勢洶洶,雨點噼噼啪啪爭先恐后地砸向房屋、樹葉和地面。往常的此時,窗外馬路邊香樟樹上鳥鳴如潮。風卷急雨,鳥鳴遁跡。春天有纖細,春天也有狂暴。對馬塞爾·普魯斯特來說,春天與他無緣。
馬塞爾·普魯斯特自九歲那年起,因患哮喘痙攣癥,他不能再踏進春天,不能在春天的傍晚散步。這里說到普魯斯特的春天,不是氣象意義上的春天。單就《追憶似水年華·在斯萬家這邊》第一卷來說,普魯斯特用于描摹花草植物的筆墨像春天樹枝上的新綠,層出不窮。虞美人、藍芙蓉、犬薔薇、丁香花、旱金蓮、鳳仙花、瓜葉菊等五十余種從早春開到秋末的花朵植物,簇擁在他或長或短的文案里,花的色香形以凝固或流動的姿態(tài)開在欄桿、紋飾、女孩的身上,帶著少年特有的敏感和柔軟。
普魯斯特筆下有極為豐富的隱喻和比喻,以及明喻隱喻之間的轉(zhuǎn)換,如豰紋不休的春水,層層蕩遠。
英國山楂花在他筆下是暗戀的意象,如同工筆畫描摹的筆觸里,少年的心思曲折細膩。同是暗戀,阿根廷的科塔薩爾有個短篇,寫一個少年暗戀隔壁小姑娘,送給她一盆梔子花。少年借口要照顧梔子花,這樣就可以和小姑娘多說幾句話。暗戀情愫如汀草滋生。“我是在瑪利亞月喜歡上英國山楂花的。”五月的春天,遇見女孩,山楂花的層層綠葉,白得耀眼的蓓蕾在普魯斯特眼里是一位“活潑可愛的白衣少女。”想來,世上最為細膩應當算是少年或少女的心思了。科塔薩爾的暗戀少年,假期結(jié)束時察覺小姑娘喜歡的是他的表哥,那盆梔子花在某天枯萎死去。沒有人知道是少年假借熏螞蟻,毒死了梔子花。普魯斯特的山楂花有“巴旦杏甘苦兼?zhèn)涞臍馕丁保鞘情L著小雀斑的樊特伊小姐面頰的氣息。暗戀情愫仿如春天。最為傷感的春天,是少年隱抑的暗戀,恰如春天的絢爛不及正當熱戀的中人。
相對山楂花而言,椴樹花茶的筆墨略微少點,或者說它隱藏在小馬德萊娜蛋糕后面。小馬德萊娜蛋糕觸發(fā)了少年遙遠綿長的記憶,泡蛋糕的茶水是椴樹花茶。椴樹花茶的記憶中有母親,茶水的回憶中有姑媽,以及貢布雷的街道和斯萬先生的花園。那份著名的普魯斯特問卷中,13歲的普魯斯特在回答“你認為現(xiàn)實中的幸福是怎樣的?”這個問題時,他寫出生活中那些喜愛的事物中,包括美麗的大自然。對一個狂熱喜愛大自然的人來說,僅僅只能在封閉的車內(nèi),透過剝離窗用眼睛撫摸他喜愛的花朵。或許,因禁足的緣故,大自然里花的'顏色、形態(tài)和香氣在他纏綿的回憶中獲得了永不凋謝的生命。
坐在丁香花陰影下的少年,五感六覺的世界是屬于他的花園和春天。大栗樹、龍蒿葉是男子身上的氣息;鳳仙花里的老年女性;夢中的紫色或淡紅色;云朵是瓜葉菊的藍;鳶尾、矢車菊與河流、建筑有關(guān);他喜歡的女孩的名字有山楂花的香氣。綿長文案中的花香、花色和味道交疊于時間和空間轉(zhuǎn)換,搖曳在回憶中。綿密的比喻和意象,仿佛看見一個少年的背影,徘徊在開滿旱金蓮的小徑中,站在蘋果樹下,坐在長滿鳶尾花的河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