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議論文主體段落寫法解述
篇一:議論文主體段的展開技法
主體段是論述類文章論證的核心段落,是論述類文章展示論證力量的核心組件。一篇文章如果有幾個密切聯系并具有較強論證力量的主體段,那么,就會增強論證的深度、廣度和厚度,使文章頗有層次感,使文章富有說服力。
(一)四種主體段的寫作指導
議論文常見的段落有四種:“是什么”段落、“為什么”段落、“我怎樣”段落。這四種段落寫好了,一篇好文章也就指日可待了。
【第1句】:“是什么”主體段落寫作指導
對“是什么”段落,我們常見失誤是不能準確解讀關鍵詞。
(1)解讀好關鍵詞。“是什么”是議論文寫作的出發點、基礎。要緊扣關鍵詞,解讀好關鍵詞,構筑好邏輯的底線,讓自己的觀點“立”起來,立得穩。
例如:夢想是什么?夢想是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憧憬和渴望,是人們最美麗最可愛的愿望人類因夢想而偉大,人生因夢想而精彩,讓我們帶著夢想前進。漫漫人生旅程,夢想如同海上的燈塔,帶著夢想前進,人生之旅才更有方向感。記得失去了雙手和雙腳的澳大利亞青年尼克·胡哲嗎?
此例的關鍵詞是“夢想”。“夢想”既可指幻想、妄想(貶義),也可以指渴望、愿望(中性詞)。解讀關鍵詞“夢想”,能迅速確定論閾(對美好事物的夢想),讓論點(“然我們帶著夢想前進”)立得更穩。作者對“夢想”進行必要的詮釋后,論點更有說服力。
又如:金庸大師筆下的黃老邪,頑皮,偶爾犯點小邪氣,卻為眾人稱贊、羨慕,為何?因為他有一個只屬于他自己的美麗小島。其實,這只屬于黃老邪的美麗小島,不只是指“島”,更是指一個更強大的“自我”,一個獨屬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本段首句引材料,簡潔明了,強調“只屬于他自己”,暗示自己的切入角度。第二句,用“其實”起句,點明“島”的象征意義,審題準確,且為下文展開論證確立了恰當的切入點。解讀關鍵詞“島”,讓含蓄、有多種象征意味的詞變得顯豁明白。
(2)折筆突破。留意、了解“別人的觀點”,可以在立論時用“不是…不是…而是…”這類句式從側面闡釋自己的觀點,使觀點立得更穩。這種寫法特別適合思辨性題目。
例如:孤單不是孤僻、孤冷、孤傲,不是旁若無人的自恃清高,也不是心靈封閉的孤芳自賞。我們追求的孤單,應當是超凡脫俗的豁達、心如止水的意境。孤單者須有云水氣度松柏精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浮躁的社會環境中,孤單是修身明志的心靈空調。(不是…不是…也不是…應當是…)
了解“別人的觀點”,解讀關鍵詞,要考慮自己的立論角度,詮釋時盡可能將于自己立論相悖的部分除外。
例如:我主張多走一步,不是不辨方向的走,不是不管實力大小的走,也不是沒有目的的走,而是在方向正、實力強、目的明的條件下多走一步。(不是…不是…也不是…而是…)
【第2句】:“為什么”主體段落寫作指導。
對“為什么”段落,學生常見失誤表現為:觀點材料圓合得不夠;用例技巧不夠老道;說理方式單一。
(1)注意觀點與材料的圓合。例如:
蓄勢是一種收斂與自省,為的是創造出于無聲處聽驚雷的絕響,勃發出屬于生命的燦爛光華。(提出分論點,扣合“蓄勢”“勃發”兩個關鍵詞)東晉僧人法顯,為求法取經竟在六十多歲時踏上西行之路,共游歷將近三十個國家,首尾經歷十四年。其間,法顯十余年如一日,刻苦學習梵書、梵語,每天抄寫經典,(“十余年如一日,刻苦學習梵書、梵語,每天抄寫經典”著力敘寫法顯如何“蓄勢”)苦心孤詣的蓄勢終于勃發出人類歷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絕響,在海上走了三年才回到中國的他,不僅翻譯了多部佛教經典,還撰寫了佛學著作《佛國記》。(翻譯了多部佛教經典,還撰寫了佛學著作《佛國記》”著力敘寫法顯如何讓“勃發”)試想,沒有十多年的蓄勢之功,年逾古稀的他會有如此驚人的勃發嗎?(最后用反問句扣“蓄勢”“勃發”進行總結觀點)
(2)用例方式力求靈活。在議論文中,考生常見的用例方式是部分文章單例多,正反對比少;點例多,面例少;舊例多,新例少。增強文章的論述效果,可以多角度舉例。例如:
倘若說蓄勢是低姿態的奮斗,那么勃發便是高姿態的出彩;倘若說蓄勢是滴水的積累,那么勃發便是穿石的質變。蓄勢到了一定的程度,積聚的力量便如即將離弦之箭,此時不發更待何時?鄧亞萍乒壇退役后走上艱辛的求學之路,孤燈伴影,潛心苦讀,頭發一把把脫落,學習用品堆滿宿舍,春節期間竟然整天吃速凍餃子。一點一點的蓄勢,最終她耀眼勃發,獲得劍橋大學博士學位。(單例鄧亞萍)試想,如果輕言放棄,半途而廢,缺少蓄勢之功,她學業上能有勃發之舉嗎?
像鄧亞萍這樣深諳蓄勢乃勃發之道,最終與成功攜手的人難道還少嗎?(由點過渡到面)葡萄牙第一航海家恩里克王子,為探索海上之路默默蓄勢,最終取得航海的成功。NBA明星科x初出道時,刻苦訓練,以至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沒有這艱難的蓄勢,他怎么可能在NBA眾多高手中脫穎而出?《非xx擾》節目主持人孟x,做過雜工、場記、編輯,每一項工作他都精益求精,如果不是一路蓄勢,他能成為主持人嗎?(航海家恩里克王子、體育明星科比、熒屏明星孟x代表不同的行業,事例較為有代表性)冰心一首小詩說得好:“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引用名言,既顯文采,又對上述三個略例進行總結)這些成功者如鮮花般勃然怒放時,我們是否能想想他們默默蓄勢時為花兒灑下的血和淚?(如果只有鄧亞萍這個例子,文章就會很單薄,航海家恩里克王子、體育明星科比、熒屏明星孟非和冰心的名言讓文章很有說服力)
還可以化“抽象”為“形象”(類比、比喻),論證靈活一點。例如:
蒼鷹擊殿,必先急劇攀升;獅子博兔,必先俯身曲腿;暴風雨來臨,必先有暗流涌動、壓抑的前夜。若得利劍出,必先弓滿月。沒有蓄勢,憑什么勃發?
蓄勢之于勃發,就如同佛曉的薄霧之于太陽升起。勃發必以蓄勢為前提,否則,發而無力,半途而廢。(形象化的闡釋使抽象的道理通俗易懂)
【第3句】:“怎么做”主體段落寫作指導
對“怎么做”主體段落,學生常見失誤是缺乏比較意識。可以采用比較的方法使語段邏輯力量強大。如魯迅的《拿來主義》,中心話題是該怎樣對待“文化遺產”,作者先列舉錯誤的做法:因為“怕”而“不敢進門”的是“孱頭”,由于“怒”而“放一把火”的是“昏蛋”;由于“慕”而“大吸其剩下的鴉片”的是“廢物”。然后談正確的做法是倡導拿來主義。“他占有,挑選”,對“魚翅”要“吃掉”,對“鴉片”要“送到藥房”去,對“煙槍和煙燈”“除了送一點到博物館之外”,其余的“毀掉”,對“姨太太”——請“各自走散為是”。
【第4句】:“我怎樣”主體段落寫作指導
對“我怎樣”主體段落,學生常見失誤是文中“我”不多,不夠細膩。在寫作中要多一點真情實感,多一點細節。拿到考題后先問自己,為什么命卷人會讓我來寫這道作文題?我有怎樣的思考、感悟、體驗?我、我們、我們這個社會、我們這個時代與這道題有何關聯?我的見解有沒有獨到之處?我的這種思考是否符合主流價值觀?
篇二:議論文主體段落寫作指導
教學目標:
【第1句】:掌握標準主體段的內部組成。
【第2句】:學習寫觀點句和解釋句。
【第3句】:學習概括事例的基本要求。
【第4句】:學習用“假設法”和“因果法”分析事例。
教學重點:
【第1句】:解釋句的四種寫法。
【第2句】:分析事例的兩種方法。
【第3句】:當堂寫作分析語段。
教學難點:
假設分析法和因果分析法的寫作方法。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第1句】:導入
【第1句】:談話導入:元旦放假之前,我們進行過一次議論文的寫作教學。在那一節課中,我們進行了議論文寫作的入門學習。
【第2句】:簡評上次作文。
上次作文咱們是在學習了議論文三要素和規范式結構的基礎上重寫了第二次月考的作文題。相比第二次月考,重寫的這一次作文在如下方面有所進步:【第1句】:標題大多通順且明顯具有觀點性。【第2句】:多數學生文章有明確的論點。【第3句】:文章結構大多比較規范。但是普遍比較膚淺。而一篇優秀的議論文應該具有四個要素。(投影)要做到深刻透辟,就得在主體議論段上做文章。
【第2句】:認識主體段
規范結構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議論文的主體段。這是一個標準的議論文例證段。
(投影)例1堅持就是勝利。(觀點句)面對困難和險阻,唯有堅持,勇于永不言棄,才有可能成功。(闡釋句)歐立西為了發明一種新藥,堅持進行實驗,失敗了,總結教訓再干,一直實驗了606次,才獲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實驗次數命名的新藥606。(材料句)新藥的問世是堅持的結果。假如歐立西僅僅實驗一次,失敗后就撒手不干了,新藥當然不會問世。就是他實驗了605次,失敗了以后不再堅持,也絕不可能有新藥的制成;(分析句)正是因為他堅持到了最后,才獲得了最后的勝利。(總結句)
(1)學生默讀例段。
(2)指名朗讀。
(3)示范分析例段結構。問題預設:本段中心是什么?(解釋觀點句)第二句與第一句的關系是什么?(闡釋句)哪些文字是在舉事例?(材料句)事例之后的話是在說什么?(分析句)文段得出的結論是什么?(總結句)
(4)解說:一個標準的議論段﹙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那種﹚,應該功能俱全,層次清晰,具體說來包括以下五各方面:(1)觀點句(一般在段首提出)(2)闡釋句(緊跟觀點句,力求清晰簡潔易懂)(3)材料句(緊接闡釋句,舉事實論證,敘述講究簡明扼要,選材角度準確)(4)分析句(緊扣主題,結合選材,對事實進行切中肯綮的剖析)(5)結論句(聯系實際,適當延伸,回應段首觀點句)
【第3句】:學習講觀點
【第1句】:觀點句特點:位置段首句式簡潔的陳述句數量一句。句末標點句號
【第2句】:練習
(1)常用句式不是固定句式。觀點句并沒有固定的句式。判別自己寫的文案屬于不屬于觀點句時可以在句前加“我認為”“我覺得”試試,通,就是,不通就不是合格的觀點句。請判斷下列文案是不是合格的觀點句。(摘自學生作業)
(2)請為下面事例寫一句觀點句
司馬遷從小就隨任太史令的父親讀《春秋》、《尚書》,20歲開始漫長而艱苦的游覽、考察,足跡幾乎遍及全國各地的名人舊址。接著繼承父業,立下志向,要寫一部“成一家之言”的史書,大量閱讀國家藏書、歷史資料。受宮刑后,他想到了死,但他又想到著述沒有完成,不應輕于一死,決心“隱忍茍活”以完成自己的宿愿。最終他寫成了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答案示例:論點一:逆境出人才;闡釋一般簡短。多是多內涵上和因果上作解釋:逆境因其充滿艱難與困苦而更能考驗和磨煉人的精神和意志。或:災難是真理的第一程。——拜倫。奇跡多是在厄運中出現的。——培根。
闡釋句既直到解釋觀點句的作用,又起來引出材料句的作用。并且,如果觀點句文字較多,較具體,也可不用闡釋句。
論點二:有志者,事竟成。闡釋:遠大的志向可以催人奮進,成就人生壯麗的詩篇。或:蘇軾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第4句】:學習舉事例
【第1句】:引言:材料句以舉事例最為常見且實用。引用事例有兩點須注意:【第1句】:事例并非越多越好。【第2句】:事例并非越具體越好。議論文的事例一要具有典型性(真實,具有代表性,能以一當十,具有說服力,能支撐論點。)二要具有概括性。(解釋)指望事例來湊字數絕不是明智的想法。
【第2句】:牛刀小試:
(1)逆境出人才。逆境因其充滿艱難與困苦而更能考驗和磨煉人的精神和意志。司馬遷從小就隨任太史令的父親讀《春秋》、《尚書》,20歲開始漫長而艱苦的游覽、考察,足跡幾乎遍及全國各地的名人舊址。接著繼承父業,立下志向,要寫一部“成一家之言”的史書,大量閱讀國家藏書、歷史資料。受宮刑后,他想到了死,但他又想到著述沒有完成,不應輕于一死,決心“隱忍茍活”以完成自己的宿愿。最終他寫成了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分析:事例為觀點服務。觀點為主,事例為賓。思考本事例中直接關乎逆境的內容,關乎成就的內容。
修改:逆境出人才。逆境因其充滿艱難與困苦而更能考驗和磨煉人的精神和意志。西漢司馬遷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而被漢武帝處以“宮刑”,身體受到摧殘,精神受到折磨,曾經痛不欲生。但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忍辱負重,經過前后十六年含辛茹苦,用生命寫成巨著《史記》。
(2)有志者,事竟成。遠大的志向可以催人奮進,成就人生壯麗的詩篇。司馬遷從小就隨任太史令的父親讀《春秋》、《尚書》,20歲開始漫長而艱苦的游覽、考察,足跡幾乎遍及全國各地名人舊址。接著繼承父業,立下志向,要寫一部“成一家之言”的史書,大量閱讀國家藏書、歷史資料。受宮刑后,他想到了死,但他又想到著述沒有完成,不應輕于一死,決心“隱忍茍活”以完成自己的宿愿。最終他寫成了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修改:有志者,事竟成。遠大的志向可以催人奮進,成就人生壯麗的詩篇。司馬遷立下志向,要繼承父業,寫一部“成一家之言”的史書。他讀《春秋》、《尚書》。20歲開始漫長而艱苦的游覽、考察,足跡幾乎遍及全國各地的名人舊址。之后又大量閱讀國家藏書、歷史資料。最終寫成了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第3句】:要點提示:概括事例材料要求要素:人物、事件、結果要點:不要細節描寫刪除無關情節緊扣觀點句,最好點出關鍵詞
【第3句】:學習講道理
【第1句】:學會講理第一招——假設分析法(投影)
(1)怎樣講理呢?回看前例。
(投影)例1堅持就是勝利。(觀點句)面對困難和險阻,唯有堅持,勇于永不言棄,才有可能成功。(闡釋句)歐立西為了發明一種新藥,堅持進行實驗,失敗了,總結教訓再干,一直實驗了606次,才獲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實驗次數命名的新藥606。(材料句)新藥的問世是堅持的結果。假如歐立西僅僅實驗一次,失敗后就撒手不干了,新藥當然不會問世。就是他實驗了605次,失敗了以后不再堅持,也絕不可能有新藥的制成;(分析句)正是因為他堅持到了最后,才獲得了最后的勝利。(總結句)
師生找出段落中講道理的文案,分析講道理的方法。
假設條件——僅僅實驗一次,失敗后不干了觀點的對立面
推導結果——新藥不會問世事情結果的'對立面
假設條件——實驗了605次,失敗了不再堅持觀點的對立面
推導結果——絕不可能制成新藥事情結果的對立面
原則:圍繞論點,尋找對立面。思路:反面假設→結果展示→正面強調。
(2)練習假設分析法
山外有山,提醒我們要謙虛。年少時的蘇軾曾輕狂地掛出對聯“識盡天下字,讀盡人間書”。一位老者看后上門請教,蘇軾竟被問得啞口無言,終于明白了山外有山,人須謙虛的道理。于是他把門外的對聯改為“立志識盡天下字,發憤讀盡人間書”。虛心學習,終成一代大師。
如果當初蘇軾明白山外有山的道理,那么他就不會那么狂妄;如果蘇軾沒有遇到那個教導他人應謙虛的老者,也許他已經變成第二個方仲永,而不是一代文豪。
①做人要有意氣。②人有意氣,才能摧不垮,壓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③春晚的舞蹈‘千手觀音’動人心弦,領舞者邰xx卻是又聾又啞。但她有意氣,手臂練得青腫了,腳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終堅持練習。最終,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詮釋內心的感覺,感動中國,感動你我。④她如果被兒時的不幸擊垮,喪失了意氣,沒了斗志,就不可能堅持訓練,如果她喪失了意氣,失去了對人生的憧憬,她現在可能正在家中或福利院中成為一種負擔。⑤因此,若無意氣,又聾又啞的邰麗華又怎會從不幸的底谷達到藝術的巔峰?
【第2句】:因果分析法
(1)認識因果分析法
先請大家比較下面兩例,讀一讀,看哪一段有說服力?
例1:有時候磨難,恰恰能夠歷練人生,綻放光彩。貝多芬雙耳失聰,可他并沒有因此而放棄音樂,相反他以頑強的意志與磨難作斗爭,“扼住命運的喉嚨!”度過了31個沒有音樂的年頭,而他的許多佳作是在耳聾后寫的。磨難,能帶領人沖破黑暗,綻放光彩。(論點:磨難,能歷練人生。)
例2:有時候磨難,恰恰能夠歷練人生,綻放光彩。貝多芬雙耳失聰,可他并沒有因此而放棄音樂,相反他以頑強的意志與磨難作斗爭,“扼住命運的喉嚨!”度過了31個沒有音樂的年頭,而他的許多佳作是在耳聾后寫的。貝多芬經歷雙耳失聰的磨難,為什么還能創造出撼人心靈的交響曲,那是因為他不屈服命運的壓打,頑強抗拒厄運,戰勝磨難,才譜出了人類的心靈之歌。磨難,是禍,又是福。它對于意志堅強者,只不過是人生路上的一簾風雨,只要勇敢地走過去,前方是另一片藍天。(論點:磨難,能歷練人生。)
(2)思考例2好在何處?想一想,為什么?
(3)實戰演練:運用例2分析事例的方法,分析下面事例,寫一寫吧。
(2)學習因果分析法
原因——不屈服命運的壓打,頑強抗拒厄運,戰勝磨難本段論點
結果——創造出撼人心靈的交響曲事例結果
師: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論據所述的事實,并據此探求形成原因的一種分析方法。一般思路:為什么→是因為。關鍵:找準因果關系,將原因與觀點對應起來,歸因要正確。
(3)練習因果分析法
山外有山,提醒我們要謙虛。年少時的蘇軾曾輕狂地掛出對聯“識盡天下字,讀盡人間書”。一位老者看后上門請教,蘇軾竟被問得啞口無言,終于明白了山外有山,人須謙虛的道理。于是他把門外的對聯改為“立志識盡天下字,發憤讀盡人間書”。虛心學習,終成一代大師。
①做人要有意氣。②人有意氣,才能摧不垮,壓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③春晚的舞蹈千手觀音動人心弦,領舞者邰麗華卻是又聾又啞。但她有意氣,手臂練得青腫了,腳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終堅持練習。最終,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詮釋內心的感覺,感動中國,感動你我。——《談意氣》
【第5句】:課堂小結
規范例證主體段落的寫法
觀點句:分論點一般是一個簡潔的陳述句,要鮮明準確。
舉事例:引述事例一般要幾句話,內容要圍繞分論點,交代人物情況、行動和行動的結果。
講道理:分析事例要與觀點結合起來,常用因果分析法和假設分析法。
【第6句】:作業
請以“生活需要微笑”為論點寫一個主體段落。
要求:①要有事實論據②使用因果分析法或假設分析法對論據進行分析。
篇三:議論文的主體部分寫作技巧
一般來講,一篇議論文至少要有兩三個主體段落來支持文章討論的觀點。每個主體段的結構由中心句、擴展部分和總結句三個部分組成。
中心句:點明本段的主要觀點(分論點)
擴展部分:包括事實、數據、理論的引用、對比和分析等。
總結部分:總結或重申本段的觀點,提出建議希望或下一步需要解決的問題。
【第1句】:主體部分的結構模式——并列式
論證部分的幾個段落之間的觀點或事例是平行的并列的。
主體:贊成安樂死的理由
(1)病人選擇生死的權利
(2)解除病人精神上和身體上的痛苦
(3)解除家庭經濟上和精神上的負擔
常用句式:
第【第1句】:第【第2句】:第三/其【第1句】:其【第2句】:其三/首先、其次、再次、此外/再者
【第2句】:主體部分的結構模式——對照式
論證部分的內容兩兩相對,一正一反進行對比,在對比中說理。
《學會謙讓》
開頭:擺明觀點。
主體:
【第1句】:在生活中不懂得謙讓,不僅可能一事無成,還可能帶來嚴重的后果。
【第2句】:反過來,遇到爭論互相謙讓,會帶來好結果。
結尾:總結觀點。
常用句式:
反過來/相反/反之/與此相反/與之相反,如果人們懂得互相謙讓,則往往會事半功倍。不同的是/與此相對的是,不顧集體利益的堅持己見,最后浪費了機會,一事無成。
【第3句】:主體部分的結構模式——遞進式
遞進式: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關系是一層比一層深入,從現象到本質,從外在到內在,從原因到結果,從特殊到一般等等。
開頭:總論點——人類要不斷進步,完善自我,就必須無情的解剖自己。
【第1句】:對自己要有自知之明。這是解剖自己的前提。
【第2句】:光有自知之明還不夠,還要勇于自我批評。
【第3句】:自我批評的勇氣來源于對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
議論文的結尾
【第1句】:內容:
重申觀點/對論點進一步補充和平衡
【第2句】:要求:
結尾時筆法要簡結、明快、干凈利落,猶如豹尾勁掃,響亮有力,給讀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
【第3句】:常見句式
因此/所以說,最理想的閱讀方式,應該是那種既能夠滿足個人的興趣愛好,又能夠獲得大量的信息和知識來充實自己的閱讀。
總之/總而言之/綜上所述,女人的外貌可以說是一種優良的武器,關鍵就看你如何使用這個武器。
可見/由此可見/由此看來,學會選擇在現實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一句話/一言以蔽之,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
通過上面的分析/討論,我們了解到/上述事實表明/這說明/這意味著互聯網確實給人們帶來了很多好處。
【第4句】:結尾的技巧
(1)順應文章的敘述,自然結尾,或點題,或進行總結。
總之,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珍惜今天,珍惜當下,不要浪費光陰。(《珍惜時間》)
(2)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來進行結尾,語言美麗,充滿詩意。
春光似海,青春如花。青春是美麗的,美麗的青春在于奮斗,在于拼搏。如果想讓自己的青春綻放出花一樣的馨香,那么就一定要對她倍加珍惜!(《珍惜青春》)
(3)引用名人名言、俗語諺語等結尾。
《明日歌》中說:“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創造出美好的明天。(《創造美好的明天》)
(4)在結尾處呼喚號召,提出自己的希望鼓勵讀者去做。
為了使我們的事業有更大的發展,為了我們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績,我希望我們不但議論我們的偉大成就,并且也議論我們的缺點和錯誤。也希望有些同志不但善于聽取別人議論成就,也善于聽取別人議論缺點和錯誤。
(5)一般用反問強調觀點或正確的做法,突出中心。
無數革命先烈為了人民的利益犧牲了他們的生命,使我們每個活著的人想起他們就心里難過,難道我們還有什么個人利益不能犧牲,還有什么錯誤不能拋棄嗎??±(《批評和自我批評》)
議論文論證方法
【第1句】:例證法,用典型事例作論據來證明論點。所舉例子必須能夠證明論點。
人類的史冊告訴我們:凡是留下英名的人,總是創造了永存的事業。孔子、司馬遷、魯迅之所以千秋萬代傳頌,因他們為民族文化寶庫增添了財富;蔡倫、畢升、祖沖之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為他們貢獻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在科學領域為后人留下了享用不盡的發明創造。(《事業是人生的不朽豐碑》)
在科學家中,像牛頓這樣的不乏其人。愛因斯坦也是這樣。有一次,愛因斯坦在一個橋頭等候朋友,等著,等著,他陷入了沉思,連雨水濕了衣服都不覺得。他想了一會兒,就掏出紙條,記了起來。這時雨點打濕了紙條,他才發覺在下雨。他趕緊把紙條放進口袋,卻又沉思起來,忘記了冰涼的雨點打在他的臉上。(《粗心專心事業心》)
常用句式:
著名的英國物理學家牛頓,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任何學習都需要一個過程,以孩子學用筷子為例,也要經過從不會到會的過程。如/比如/例如/再如,有一年圣誕節,道爾頓買了一雙棕灰色的襪子送給母親??
【第2句】:喻證法:運用比喻的方法,證明自己的觀點,可以增強了作品論證的形象性。運用喻證法要注意本體、喻體的相似性。
冬雪無聲無息地化為甘露,去滋潤大地,使萬物早日復蘇,它悄悄地來,又悄悄地走,但是它卻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我們的社會上,像?°冬雪?±那樣的人是很多的。(《冬雪的奉獻》)
【第3句】:比較法:在多個事物的或事物的多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區別異同,論證觀點。
對比分析:《驕傲與謙虛》《樂觀與悲觀》
同中求異:《自信與自滿》
異中求同:《自負與自卑》
【第4句】:引證法:引用名人名言或古典詩詞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強論證的力量,另一方面,還可以豐富文章的內容,增強議論文的文學性。
古人云:“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這句話告訴我們積累的重要性,沒有一步一步不斷地前進,就不可能取得成功。(《鍥而不舍》)
看下面的引語可以說明什么觀點?
萬丈高樓平地起
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自古英雄多磨難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失敗乃成功之母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梅花香自苦寒來
勝人者自勝
上下欲者勝
【第5句】:因果法,根據現象分析原因或者根據現象分析結果,以此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這種方法邏輯性強,辨別是非明確清楚。
原因分析:提出觀點,分析這樣做的好處。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美貌來得可靠。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金錢更具內蘊。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榮譽更具時效性。(《選擇誠信》)
結果分析:批駁觀點,分析這樣做可能帶來的壞處。常用與駁論。
當今我們的國民收入人均水平還很低,百業待興,財力物力有限,倘若都追求豪華,用什么擴大再生產,使經濟加快發展呢?(《說豪華》)
作業:在下面的題目中選擇一個寫一篇議論文,至少500字。
(1)我看丁克家庭
(2)文化沖突之我見
(3)整容真的會變美麗嗎?
(4)互聯網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議論文主體論證段落怎么寫
所謂主體論證段落是指在完成作文材料要求的任務并旗幟鮮明地表明自己的態度、亮出自己的觀點后展開議論、充分論證論點的部分。那么,議論文主體論證段落怎么寫?一起來看看:
【摘要】任務驅動型作文是新的作文導向,教師和學生都是在不斷摸索中前進。本文論述了任務驅動型作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任務驅動型作文主體論證段落的寫法。
【關鍵詞】議論文任務驅動主體論證段落
去年開始興起的就事析理任務驅動型看似解決了學生作文素材積累方面的欠缺,但少了古人聚會、名人開會的議論文讓有的學生更無所適從了。因為他們發現,新的問題是不知道寫什么內容,只是翻來覆去地重復著基本相同的內容,甚至無話可說。其實,任務驅動作文只要主體段落處理好了,那一篇保量乃至保質的議論文就能一氣呵成了。
在考場作文中,雖然很多時候教師都強調學生寫一個好的開頭,以達到先聲奪人、讓人眼前一亮的效果,但是文章的主體應該是主體段落,因為它是決定文章是否充實、是否有說服力的重要指標。好的主體段落才能讓學生的文章經得起細讀、經得起檢驗,而不是只是空有其表的表面文章。
要寫好議論文主體論證段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1句】:分析事件的原因
當代著名寫作學專家、四川大學馬正平教授認為,因果思維以其深度的邏輯分析能力與結構能力而成為拓展論域與深化論證的基礎思維模型。
原因分析是對某種現象、某種結果狀態所做的原因、前提分析。任務驅動型作文的材料多為敘事型材料,在寫作過程中,抓住材料中的人和事,就事論事,分析原因有助于對現象進行深度剖析與有序梳理。
如2022年3月福州高三質檢作文“愛樂樂團不歡迎不尊重藝術的觀眾”,寫作中學生就可以分析樂團明明做出警示,但觀眾仍違規攝影錄音背后的原因。以此可以得出幾個由淺到深的原因:觀眾對樂團的表演是發自內心喜愛的、觀眾對藝術的認知程度不充分、觀眾的素質參差不齊。
再如2022年3月泉州高三質檢作文“藏書家布羅斯基把藏書捐給別的大學,而不是母校耶魯”,寫作中學生可以分析耶魯把辛德仁獎頒給《火車時刻手冊》的原因:耶魯大學和布羅斯基對“什么樣的書更值得學生收藏”的認識是不同的。還可分析布羅斯基把藏書捐給其他學校,而不是母校耶魯的原因:捐給其他學校更能發揮藏書的價值,其他學校比名校耶魯更需要布羅斯基的藏書。
這樣的分析不僅是基于作文材料的評論,而且符合由淺入深的邏輯思維順序,既讓學生有話說,又體現了學生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可謂保量又保質。
【第2句】:分析事件的結果
分析事件的結果其實就是由材料中已知或者可推知的結果,擴展到程度更重、范圍更大的結果。結果分析是對事件后續性因素進行的分析。結果分析同樣可以體現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時可以只是分析事件的結果,也可以分析事件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還可以從時效的角度分析短期效果、長期效果。
同樣是2022年3月福州高三質檢作文,樂團采取野蠻方法阻止觀眾攝影錄音,在演出的當下有的觀眾已經惱羞成怒,現場秩序時好時壞,我們甚至可以推想,如果接下來的演出樂團繼續采取如此過激的手段,那些所謂的`“不尊重藝術的觀眾”可能就會被推離交響樂,那么樂團可能就真的“曲高和寡”,無法在民眾間普及了。這不也有悖于音樂存在的意義嗎?
而2022年3月泉州高三質檢作文,耶魯的做法可以引導學生關注不同藏書的收藏價值,而且也鼓勵了學生藏書。布羅斯基的做法則可以讓更多的人關注那些更需要社會資源的學校,而不是狹隘地只回饋母校,更不能是只能捐獻給母校的“道德綁架”。
這樣的分析因為是基于材料已知結果的推斷,所以既貼近生活、真實可信,又有說服力。
【第3句】:分析事件的解決方法
好的議論文除了論證深刻有力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檢測指標,那就是現實意義。在指出作文材料現象背后的原因后,適時提出可行性的解決方法往往就是必須的。解決方法分析往往要建立在原因分析的基礎上。原因分析要深入挖掘現象產生的根源,解決方法分析時就能對癥下藥,指出解決問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2022年3月福州高三質檢作文寫作中,基于之前的原因分析,可以給樂團提出可行的建議:在每場演出開始之前,向觀眾普及有關交響樂的常識,讓觀眾理解攝影錄音對演奏者的影響。三個病因最終落實到同一種解決方法,兩相呼應,共同為說理服務。
而2022年3月泉州高三質檢作文寫作中,學生可以這樣分析:耶魯和布羅斯基的做法之所以引起公眾議論在于公眾可能并不了解二者做法背后的原因,所以在做完原因分析后可以進一步提出:如果耶魯在頒獎是能將他們把獎項頒給《火車時刻手冊》的良苦用心道出,是不是就能少很多不必要的質疑;如果布羅斯基在做出捐書的決定后能將他的思考和權衡說明白,是不是就能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掌聲?
通過上述幾個方面的分析,學生已經能透過材料所反映的現象,分析其產生的根源,并且指出其形成的良好效果或者不良后果,而且也針對原因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他們已經告別簡單粗糙、輕易否定、封閉說理,正逐漸走向深入的理由闡述及開放的文明交流。
當然,要寫好議論文主體論證段落,除了上述的原因分析、結果分析、解決方法分析外,也可以分析事件的對象、意義、影響等,還可以從辯證角度進一步闡述。本文主要從上述三個方面指導議論文主體論證段落的寫法,至于其他,有機會再進行交流。
【參考文獻】
【1】馬正平:高等寫作思維訓練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2】范純正。新材料議論文點撥與訓練【M】。福建人民出版社,2022
【3】歐陽國勝:“任務驅動型作文”名稱溯源、命制要求與寫作指要【J】。語文教學通訊:高中(A),2022(2)
關于精選議論文經典段落
關于精選議論文經典段落
【第1句】:只有啟程,才會到達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會獲得輝煌的成功,只有播種,才會有收獲。只有追求,才會品味堂堂正正的人。
【第2句】:站在歷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歷史溝渠:楚大夫沉吟澤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揚鞭東指,壯心不已;陶淵明悠然南山,飲酒采菊……他們選擇了永恒,縱然諂媚誣蔑視聽,也不隨其流揚其波,這是執著的選擇;縱然馬革裹尸,魂歸狼煙,只是豪壯的選擇;縱然一身清苦,終日難飽,也愿怡然自樂,躬耕隴畝,這是高雅的.選擇。在一番選擇中,帝王將相成其蓋世偉業,賢士遷客成其千古文章。
【第3句】: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命有否泰變化,年有四季更替,熬過長夜,你便能見到黎明,飽受痛苦,你便能擁有快樂,耐過寒冬,你便無須蟄伏,落盡寒梅,你便能企盼新春。
【第4句】:一條幽徑,曲折迂回中總會激起心曠神怡的向往;一波巨瀾,潮起潮落時更能疊出驚心動魄的鳴響;一個故事,遺憾悲婉里才有肝腸寸段的凄涼;一種人生,跌宕困頓中方顯驚世駭俗的豪壯。
【第5句】:雖然你現在還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堅韌不拔,終會成為參天大樹;雖然你現在只是涓涓細流,然而只要鍥而不舍,終會擁抱大海;雖然你現在只是一只雛鷹,然而只要心存高遠,跌幾個跟頭之后,終會占有藍天。
【第6句】:如果只看到太陽的黑點,那你的生活將缺少溫暖;如果你只看到月亮的陰影,那么你的生命歷程將難以找到光明;如果你總是發現朋友的缺點,你么你的人生旅程將難以找到知音;同樣,如果你總希望自己完美無缺,假設你的這一愿望真的能如愿以償,那么你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缺點。
【第7句】:每一滴水都折射出一個多彩的世界,每一雙眼睛都嵌進一個多彩的世界,每一條泛著清麗的旋律的小溪都閃爍著美的光輝。不要空嘆人世的無奈,且用美麗的心情來看待人世的繁華多彩,細細品味那無處不在的美吧!
關于議論文主體段落寫法解述
篇一:議論文主體段的展開技法
主體段是論述類文章論證的核心段落,是論述類文章展示論證力量的核心組件。一篇文章如果有幾個密切聯系并具有較強論證力量的主體段,那么,就會增強論證的深度、廣度和厚度,使文章頗有層次感,使文章富有說服力。
(一)四種主體段的寫作指導
議論文常見的段落有四種:“是什么”段落、“為什么”段落、“我怎樣”段落。這四種段落寫好了,一篇好文章也就指日可待了。
【第1句】:“是什么”主體段落寫作指導
對“是什么”段落,我們常見失誤是不能準確解讀關鍵詞。
(1)解讀好關鍵詞。“是什么”是議論文寫作的出發點、基礎。要緊扣關鍵詞,解讀好關鍵詞,構筑好邏輯的底線,讓自己的觀點“立”起來,立得穩。
例如:夢想是什么?夢想是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憧憬和渴望,是人們最美麗最可愛的愿望人類因夢想而偉大,人生因夢想而精彩,讓我們帶著夢想前進。漫漫人生旅程,夢想如同海上的燈塔,帶著夢想前進,人生之旅才更有方向感。記得失去了雙手和雙腳的澳大利亞青年尼克·胡哲嗎?
此例的關鍵詞是“夢想”。“夢想”既可指幻想、妄想(貶義),也可以指渴望、愿望(中性詞)。解讀關鍵詞“夢想”,能迅速確定論閾(對美好事物的夢想),讓論點(“然我們帶著夢想前進”)立得更穩。作者對“夢想”進行必要的詮釋后,論點更有說服力。
又如:金庸大師筆下的黃老邪,頑皮,偶爾犯點小邪氣,卻為眾人稱贊、羨慕,為何?因為他有一個只屬于他自己的美麗小島。其實,這只屬于黃老邪的美麗小島,不只是指“島”,更是指一個更強大的“自我”,一個獨屬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本段首句引材料,簡潔明了,強調“只屬于他自己”,暗示自己的切入角度。第二句,用“其實”起句,點明“島”的象征意義,審題準確,且為下文展開論證確立了恰當的切入點。解讀關鍵詞“島”,讓含蓄、有多種象征意味的詞變得顯豁明白。
(2)折筆突破。留意、了解“別人的觀點”,可以在立論時用“不是…不是…而是…”這類句式從側面闡釋自己的觀點,使觀點立得更穩。這種寫法特別適合思辨性題目。
例如:孤單不是孤僻、孤冷、孤傲,不是旁若無人的自恃清高,也不是心靈封閉的孤芳自賞。我們追求的孤單,應當是超凡脫俗的豁達、心如止水的意境。孤單者須有云水氣度松柏精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浮躁的社會環境中,孤單是修身明志的心靈空調。(不是…不是…也不是…應當是…)
了解“別人的觀點”,解讀關鍵詞,要考慮自己的立論角度,詮釋時盡可能將于自己立論相悖的部分除外。
例如:我主張多走一步,不是不辨方向的走,不是不管實力大小的走,也不是沒有目的的走,而是在方向正、實力強、目的明的條件下多走一步。(不是…不是…也不是…而是…)
【第2句】:“為什么”主體段落寫作指導。
對“為什么”段落,學生常見失誤表現為:觀點材料圓合得不夠;用例技巧不夠老道;說理方式單一。
(1)注意觀點與材料的圓合。例如:
蓄勢是一種收斂與自省,為的是創造出于無聲處聽驚雷的絕響,勃發出屬于生命的燦爛光華。(提出分論點,扣合“蓄勢”“勃發”兩個關鍵詞)東晉僧人法顯,為求法取經竟在六十多歲時踏上西行之路,共游歷將近三十個國家,首尾經歷十四年。其間,法顯十余年如一日,刻苦學習梵書、梵語,每天抄寫經典,(“十余年如一日,刻苦學習梵書、梵語,每天抄寫經典”著力敘寫法顯如何“蓄勢”)苦心孤詣的蓄勢終于勃發出人類歷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絕響,在海上走了三年才回到中國的他,不僅翻譯了多部佛教經典,還撰寫了佛學著作《佛國記》。(翻譯了多部佛教經典,還撰寫了佛學著作《佛國記》”著力敘寫法顯如何讓“勃發”)試想,沒有十多年的蓄勢之功,年逾古稀的他會有如此驚人的勃發嗎?(最后用反問句扣“蓄勢”“勃發”進行總結觀點)
(2)用例方式力求靈活。在議論文中,考生常見的用例方式是部分文章單例多,正反對比少;點例多,面例少;舊例多,新例少。增強文章的論述效果,可以多角度舉例。例如:
倘若說蓄勢是低姿態的奮斗,那么勃發便是高姿態的出彩;倘若說蓄勢是滴水的積累,那么勃發便是穿石的質變。蓄勢到了一定的程度,積聚的力量便如即將離弦之箭,此時不發更待何時?鄧亞萍乒壇退役后走上艱辛的求學之路,孤燈伴影,潛心苦讀,頭發一把把脫落,學習用品堆滿宿舍,春節期間竟然整天吃速凍餃子。一點一點的蓄勢,最終她耀眼勃發,獲得劍橋大學博士學位。(單例鄧亞萍)試想,如果輕言放棄,半途而廢,缺少蓄勢之功,她學業上能有勃發之舉嗎?
像鄧亞萍這樣深諳蓄勢乃勃發之道,最終與成功攜手的人難道還少嗎?(由點過渡到面)葡萄牙第一航海家恩里克王子,為探索海上之路默默蓄勢,最終取得航海的成功。NBA明星科x初出道時,刻苦訓練,以至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沒有這艱難的蓄勢,他怎么可能在NBA眾多高手中脫穎而出?《非xx擾》節目主持人孟x,做過雜工、場記、編輯,每一項工作他都精益求精,如果不是一路蓄勢,他能成為主持人嗎?(航海家恩里克王子、體育明星科比、熒屏明星孟x代表不同的行業,事例較為有代表性)冰心一首小詩說得好:“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引用名言,既顯文采,又對上述三個略例進行總結)這些成功者如鮮花般勃然怒放時,我們是否能想想他們默默蓄勢時為花兒灑下的血和淚?(如果只有鄧亞萍這個例子,文章就會很單薄,航海家恩里克王子、體育明星科比、熒屏明星孟非和冰心的名言讓文章很有說服力)
還可以化“抽象”為“形象”(類比、比喻),論證靈活一點。例如:
蒼鷹擊殿,必先急劇攀升;獅子博兔,必先俯身曲腿;暴風雨來臨,必先有暗流涌動、壓抑的前夜。若得利劍出,必先弓滿月。沒有蓄勢,憑什么勃發?
蓄勢之于勃發,就如同佛曉的薄霧之于太陽升起。勃發必以蓄勢為前提,否則,發而無力,半途而廢。(形象化的闡釋使抽象的道理通俗易懂)
【第3句】:“怎么做”主體段落寫作指導
對“怎么做”主體段落,學生常見失誤是缺乏比較意識。可以采用比較的方法使語段邏輯力量強大。如魯迅的《拿來主義》,中心話題是該怎樣對待“文化遺產”,作者先列舉錯誤的做法:因為“怕”而“不敢進門”的是“孱頭”,由于“怒”而“放一把火”的是“昏蛋”;由于“慕”而“大吸其剩下的鴉片”的是“廢物”。然后談正確的做法是倡導拿來主義。“他占有,挑選”,對“魚翅”要“吃掉”,對“鴉片”要“送到藥房”去,對“煙槍和煙燈”“除了送一點到博物館之外”,其余的“毀掉”,對“姨太太”——請“各自走散為是”。
【第4句】:“我怎樣”主體段落寫作指導
對“我怎樣”主體段落,學生常見失誤是文中“我”不多,不夠細膩。在寫作中要多一點真情實感,多一點細節。拿到考題后先問自己,為什么命卷人會讓我來寫這道作文題?我有怎樣的思考、感悟、體驗?我、我們、我們這個社會、我們這個時代與這道題有何關聯?我的見解有沒有獨到之處?我的這種思考是否符合主流價值觀?
篇二:議論文主體段落寫作指導
教學目標:
【第1句】:掌握標準主體段的內部組成。
【第2句】:學習寫觀點句和解釋句。
【第3句】:學習概括事例的基本要求。
【第4句】:學習用“假設法”和“因果法”分析事例。
教學重點:
【第1句】:解釋句的四種寫法。
【第2句】:分析事例的兩種方法。
【第3句】:當堂寫作分析語段。
教學難點:
假設分析法和因果分析法的寫作方法。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第1句】:導入
【第1句】:談話導入:元旦放假之前,我們進行過一次議論文的寫作教學。在那一節課中,我們進行了議論文寫作的入門學習。
【第2句】:簡評上次作文。
上次作文咱們是在學習了議論文三要素和規范式結構的基礎上重寫了第二次月考的作文題。相比第二次月考,重寫的這一次作文在如下方面有所進步:【第1句】:標題大多通順且明顯具有觀點性。【第2句】:多數學生文章有明確的論點。【第3句】:文章結構大多比較規范。但是普遍比較膚淺。而一篇優秀的議論文應該具有四個要素。(投影)要做到深刻透辟,就得在主體議論段上做文章。
【第2句】:認識主體段
規范結構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議論文的主體段。這是一個標準的議論文例證段。
(投影)例1堅持就是勝利。(觀點句)面對困難和險阻,唯有堅持,勇于永不言棄,才有可能成功。(闡釋句)歐立西為了發明一種新藥,堅持進行實驗,失敗了,總結教訓再干,一直實驗了606次,才獲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實驗次數命名的新藥606。(材料句)新藥的問世是堅持的結果。假如歐立西僅僅實驗一次,失敗后就撒手不干了,新藥當然不會問世。就是他實驗了605次,失敗了以后不再堅持,也絕不可能有新藥的制成;(分析句)正是因為他堅持到了最后,才獲得了最后的勝利。(總結句)
(1)學生默讀例段。
(2)指名朗讀。
(3)示范分析例段結構。問題預設:本段中心是什么?(解釋觀點句)第二句與第一句的關系是什么?(闡釋句)哪些文字是在舉事例?(材料句)事例之后的話是在說什么?(分析句)文段得出的結論是什么?(總結句)
(4)解說:一個標準的議論段﹙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那種﹚,應該功能俱全,層次清晰,具體說來包括以下五各方面:(1)觀點句(一般在段首提出)(2)闡釋句(緊跟觀點句,力求清晰簡潔易懂)(3)材料句(緊接闡釋句,舉事實論證,敘述講究簡明扼要,選材角度準確)(4)分析句(緊扣主題,結合選材,對事實進行切中肯綮的剖析)(5)結論句(聯系實際,適當延伸,回應段首觀點句)
【第3句】:學習講觀點
【第1句】:觀點句特點:位置段首句式簡潔的陳述句數量一句。句末標點句號
【第2句】:練習
(1)常用句式不是固定句式。觀點句并沒有固定的句式。判別自己寫的文案屬于不屬于觀點句時可以在句前加“我認為”“我覺得”試試,通,就是,不通就不是合格的觀點句。請判斷下列文案是不是合格的觀點句。(摘自學生作業)
(2)請為下面事例寫一句觀點句
司馬遷從小就隨任太史令的父親讀《春秋》、《尚書》,20歲開始漫長而艱苦的游覽、考察,足跡幾乎遍及全國各地的名人舊址。接著繼承父業,立下志向,要寫一部“成一家之言”的史書,大量閱讀國家藏書、歷史資料。受宮刑后,他想到了死,但他又想到著述沒有完成,不應輕于一死,決心“隱忍茍活”以完成自己的宿愿。最終他寫成了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答案示例:論點一:逆境出人才;闡釋一般簡短。多是多內涵上和因果上作解釋:逆境因其充滿艱難與困苦而更能考驗和磨煉人的精神和意志。或:災難是真理的第一程。——拜倫。奇跡多是在厄運中出現的。——培根。
闡釋句既直到解釋觀點句的作用,又起來引出材料句的作用。并且,如果觀點句文字較多,較具體,也可不用闡釋句。
論點二:有志者,事竟成。闡釋:遠大的志向可以催人奮進,成就人生壯麗的詩篇。或:蘇軾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第4句】:學習舉事例
【第1句】:引言:材料句以舉事例最為常見且實用。引用事例有兩點須注意:【第1句】:事例并非越多越好。【第2句】:事例并非越具體越好。議論文的事例一要具有典型性(真實,具有代表性,能以一當十,具有說服力,能支撐論點。)二要具有概括性。(解釋)指望事例來湊字數絕不是明智的想法。
【第2句】:牛刀小試:
(1)逆境出人才。逆境因其充滿艱難與困苦而更能考驗和磨煉人的精神和意志。司馬遷從小就隨任太史令的父親讀《春秋》、《尚書》,20歲開始漫長而艱苦的游覽、考察,足跡幾乎遍及全國各地的名人舊址。接著繼承父業,立下志向,要寫一部“成一家之言”的史書,大量閱讀國家藏書、歷史資料。受宮刑后,他想到了死,但他又想到著述沒有完成,不應輕于一死,決心“隱忍茍活”以完成自己的宿愿。最終他寫成了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分析:事例為觀點服務。觀點為主,事例為賓。思考本事例中直接關乎逆境的內容,關乎成就的內容。
修改:逆境出人才。逆境因其充滿艱難與困苦而更能考驗和磨煉人的精神和意志。西漢司馬遷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而被漢武帝處以“宮刑”,身體受到摧殘,精神受到折磨,曾經痛不欲生。但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忍辱負重,經過前后十六年含辛茹苦,用生命寫成巨著《史記》。
(2)有志者,事竟成。遠大的志向可以催人奮進,成就人生壯麗的詩篇。司馬遷從小就隨任太史令的父親讀《春秋》、《尚書》,20歲開始漫長而艱苦的游覽、考察,足跡幾乎遍及全國各地名人舊址。接著繼承父業,立下志向,要寫一部“成一家之言”的史書,大量閱讀國家藏書、歷史資料。受宮刑后,他想到了死,但他又想到著述沒有完成,不應輕于一死,決心“隱忍茍活”以完成自己的宿愿。最終他寫成了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修改:有志者,事竟成。遠大的志向可以催人奮進,成就人生壯麗的詩篇。司馬遷立下志向,要繼承父業,寫一部“成一家之言”的史書。他讀《春秋》、《尚書》。20歲開始漫長而艱苦的游覽、考察,足跡幾乎遍及全國各地的名人舊址。之后又大量閱讀國家藏書、歷史資料。最終寫成了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第3句】:要點提示:概括事例材料要求要素:人物、事件、結果要點:不要細節描寫刪除無關情節緊扣觀點句,最好點出關鍵詞
【第3句】:學習講道理
【第1句】:學會講理第一招——假設分析法(投影)
(1)怎樣講理呢?回看前例。
(投影)例1堅持就是勝利。(觀點句)面對困難和險阻,唯有堅持,勇于永不言棄,才有可能成功。(闡釋句)歐立西為了發明一種新藥,堅持進行實驗,失敗了,總結教訓再干,一直實驗了606次,才獲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實驗次數命名的新藥606。(材料句)新藥的問世是堅持的結果。假如歐立西僅僅實驗一次,失敗后就撒手不干了,新藥當然不會問世。就是他實驗了605次,失敗了以后不再堅持,也絕不可能有新藥的制成;(分析句)正是因為他堅持到了最后,才獲得了最后的勝利。(總結句)
師生找出段落中講道理的文案,分析講道理的方法。
假設條件——僅僅實驗一次,失敗后不干了觀點的對立面
推導結果——新藥不會問世事情結果的'對立面
假設條件——實驗了605次,失敗了不再堅持觀點的對立面
推導結果——絕不可能制成新藥事情結果的對立面
原則:圍繞論點,尋找對立面。思路:反面假設→結果展示→正面強調。
(2)練習假設分析法
山外有山,提醒我們要謙虛。年少時的蘇軾曾輕狂地掛出對聯“識盡天下字,讀盡人間書”。一位老者看后上門請教,蘇軾竟被問得啞口無言,終于明白了山外有山,人須謙虛的道理。于是他把門外的對聯改為“立志識盡天下字,發憤讀盡人間書”。虛心學習,終成一代大師。
如果當初蘇軾明白山外有山的道理,那么他就不會那么狂妄;如果蘇軾沒有遇到那個教導他人應謙虛的老者,也許他已經變成第二個方仲永,而不是一代文豪。
①做人要有意氣。②人有意氣,才能摧不垮,壓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③春晚的舞蹈‘千手觀音’動人心弦,領舞者邰xx卻是又聾又啞。但她有意氣,手臂練得青腫了,腳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終堅持練習。最終,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詮釋內心的感覺,感動中國,感動你我。④她如果被兒時的不幸擊垮,喪失了意氣,沒了斗志,就不可能堅持訓練,如果她喪失了意氣,失去了對人生的憧憬,她現在可能正在家中或福利院中成為一種負擔。⑤因此,若無意氣,又聾又啞的邰麗華又怎會從不幸的底谷達到藝術的巔峰?
【第2句】:因果分析法
(1)認識因果分析法
先請大家比較下面兩例,讀一讀,看哪一段有說服力?
例1:有時候磨難,恰恰能夠歷練人生,綻放光彩。貝多芬雙耳失聰,可他并沒有因此而放棄音樂,相反他以頑強的意志與磨難作斗爭,“扼住命運的喉嚨!”度過了31個沒有音樂的年頭,而他的許多佳作是在耳聾后寫的。磨難,能帶領人沖破黑暗,綻放光彩。(論點:磨難,能歷練人生。)
例2:有時候磨難,恰恰能夠歷練人生,綻放光彩。貝多芬雙耳失聰,可他并沒有因此而放棄音樂,相反他以頑強的意志與磨難作斗爭,“扼住命運的喉嚨!”度過了31個沒有音樂的年頭,而他的許多佳作是在耳聾后寫的。貝多芬經歷雙耳失聰的磨難,為什么還能創造出撼人心靈的交響曲,那是因為他不屈服命運的壓打,頑強抗拒厄運,戰勝磨難,才譜出了人類的心靈之歌。磨難,是禍,又是福。它對于意志堅強者,只不過是人生路上的一簾風雨,只要勇敢地走過去,前方是另一片藍天。(論點:磨難,能歷練人生。)
(2)思考例2好在何處?想一想,為什么?
(3)實戰演練:運用例2分析事例的方法,分析下面事例,寫一寫吧。
(2)學習因果分析法
原因——不屈服命運的壓打,頑強抗拒厄運,戰勝磨難本段論點
結果——創造出撼人心靈的交響曲事例結果
師: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論據所述的事實,并據此探求形成原因的一種分析方法。一般思路:為什么→是因為。關鍵:找準因果關系,將原因與觀點對應起來,歸因要正確。
(3)練習因果分析法
山外有山,提醒我們要謙虛。年少時的蘇軾曾輕狂地掛出對聯“識盡天下字,讀盡人間書”。一位老者看后上門請教,蘇軾竟被問得啞口無言,終于明白了山外有山,人須謙虛的道理。于是他把門外的對聯改為“立志識盡天下字,發憤讀盡人間書”。虛心學習,終成一代大師。
①做人要有意氣。②人有意氣,才能摧不垮,壓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③春晚的舞蹈千手觀音動人心弦,領舞者邰麗華卻是又聾又啞。但她有意氣,手臂練得青腫了,腳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終堅持練習。最終,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詮釋內心的感覺,感動中國,感動你我。——《談意氣》
【第5句】:課堂小結
規范例證主體段落的寫法
觀點句:分論點一般是一個簡潔的陳述句,要鮮明準確。
舉事例:引述事例一般要幾句話,內容要圍繞分論點,交代人物情況、行動和行動的結果。
講道理:分析事例要與觀點結合起來,常用因果分析法和假設分析法。
【第6句】:作業
請以“生活需要微笑”為論點寫一個主體段落。
要求:①要有事實論據②使用因果分析法或假設分析法對論據進行分析。
篇三:議論文的主體部分寫作技巧
一般來講,一篇議論文至少要有兩三個主體段落來支持文章討論的觀點。每個主體段的結構由中心句、擴展部分和總結句三個部分組成。
中心句:點明本段的主要觀點(分論點)
擴展部分:包括事實、數據、理論的引用、對比和分析等。
總結部分:總結或重申本段的觀點,提出建議希望或下一步需要解決的問題。
【第1句】:主體部分的結構模式——并列式
論證部分的幾個段落之間的觀點或事例是平行的并列的。
主體:贊成安樂死的理由
(1)病人選擇生死的權利
(2)解除病人精神上和身體上的痛苦
(3)解除家庭經濟上和精神上的負擔
常用句式:
第【第1句】:第【第2句】:第三/其【第1句】:其【第2句】:其三/首先、其次、再次、此外/再者
【第2句】:主體部分的結構模式——對照式
論證部分的內容兩兩相對,一正一反進行對比,在對比中說理。
《學會謙讓》
開頭:擺明觀點。
主體:
【第1句】:在生活中不懂得謙讓,不僅可能一事無成,還可能帶來嚴重的后果。
【第2句】:反過來,遇到爭論互相謙讓,會帶來好結果。
結尾:總結觀點。
常用句式:
反過來/相反/反之/與此相反/與之相反,如果人們懂得互相謙讓,則往往會事半功倍。不同的是/與此相對的是,不顧集體利益的堅持己見,最后浪費了機會,一事無成。
【第3句】:主體部分的結構模式——遞進式
遞進式: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關系是一層比一層深入,從現象到本質,從外在到內在,從原因到結果,從特殊到一般等等。
開頭:總論點——人類要不斷進步,完善自我,就必須無情的解剖自己。
【第1句】:對自己要有自知之明。這是解剖自己的前提。
【第2句】:光有自知之明還不夠,還要勇于自我批評。
【第3句】:自我批評的勇氣來源于對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
議論文的結尾
【第1句】:內容:
重申觀點/對論點進一步補充和平衡
【第2句】:要求:
結尾時筆法要簡結、明快、干凈利落,猶如豹尾勁掃,響亮有力,給讀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
【第3句】:常見句式
因此/所以說,最理想的閱讀方式,應該是那種既能夠滿足個人的興趣愛好,又能夠獲得大量的信息和知識來充實自己的閱讀。
總之/總而言之/綜上所述,女人的外貌可以說是一種優良的武器,關鍵就看你如何使用這個武器。
可見/由此可見/由此看來,學會選擇在現實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一句話/一言以蔽之,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
通過上面的分析/討論,我們了解到/上述事實表明/這說明/這意味著互聯網確實給人們帶來了很多好處。
【第4句】:結尾的技巧
(1)順應文章的敘述,自然結尾,或點題,或進行總結。
總之,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珍惜今天,珍惜當下,不要浪費光陰。(《珍惜時間》)
(2)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來進行結尾,語言美麗,充滿詩意。
春光似海,青春如花。青春是美麗的,美麗的青春在于奮斗,在于拼搏。如果想讓自己的青春綻放出花一樣的馨香,那么就一定要對她倍加珍惜!(《珍惜青春》)
(3)引用名人名言、俗語諺語等結尾。
《明日歌》中說:“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創造出美好的明天。(《創造美好的明天》)
(4)在結尾處呼喚號召,提出自己的希望鼓勵讀者去做。
為了使我們的事業有更大的發展,為了我們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績,我希望我們不但議論我們的偉大成就,并且也議論我們的缺點和錯誤。也希望有些同志不但善于聽取別人議論成就,也善于聽取別人議論缺點和錯誤。
(5)一般用反問強調觀點或正確的做法,突出中心。
無數革命先烈為了人民的利益犧牲了他們的生命,使我們每個活著的人想起他們就心里難過,難道我們還有什么個人利益不能犧牲,還有什么錯誤不能拋棄嗎??±(《批評和自我批評》)
議論文論證方法
【第1句】:例證法,用典型事例作論據來證明論點。所舉例子必須能夠證明論點。
人類的史冊告訴我們:凡是留下英名的人,總是創造了永存的事業。孔子、司馬遷、魯迅之所以千秋萬代傳頌,因他們為民族文化寶庫增添了財富;蔡倫、畢升、祖沖之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為他們貢獻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在科學領域為后人留下了享用不盡的發明創造。(《事業是人生的不朽豐碑》)
在科學家中,像牛頓這樣的不乏其人。愛因斯坦也是這樣。有一次,愛因斯坦在一個橋頭等候朋友,等著,等著,他陷入了沉思,連雨水濕了衣服都不覺得。他想了一會兒,就掏出紙條,記了起來。這時雨點打濕了紙條,他才發覺在下雨。他趕緊把紙條放進口袋,卻又沉思起來,忘記了冰涼的雨點打在他的臉上。(《粗心專心事業心》)
常用句式:
著名的英國物理學家牛頓,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任何學習都需要一個過程,以孩子學用筷子為例,也要經過從不會到會的過程。如/比如/例如/再如,有一年圣誕節,道爾頓買了一雙棕灰色的襪子送給母親??
【第2句】:喻證法:運用比喻的方法,證明自己的觀點,可以增強了作品論證的形象性。運用喻證法要注意本體、喻體的相似性。
冬雪無聲無息地化為甘露,去滋潤大地,使萬物早日復蘇,它悄悄地來,又悄悄地走,但是它卻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我們的社會上,像?°冬雪?±那樣的人是很多的。(《冬雪的奉獻》)
【第3句】:比較法:在多個事物的或事物的多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區別異同,論證觀點。
對比分析:《驕傲與謙虛》《樂觀與悲觀》
同中求異:《自信與自滿》
異中求同:《自負與自卑》
【第4句】:引證法:引用名人名言或古典詩詞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強論證的力量,另一方面,還可以豐富文章的內容,增強議論文的文學性。
古人云:“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這句話告訴我們積累的重要性,沒有一步一步不斷地前進,就不可能取得成功。(《鍥而不舍》)
看下面的引語可以說明什么觀點?
萬丈高樓平地起
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自古英雄多磨難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失敗乃成功之母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梅花香自苦寒來
勝人者自勝
上下欲者勝
【第5句】:因果法,根據現象分析原因或者根據現象分析結果,以此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這種方法邏輯性強,辨別是非明確清楚。
原因分析:提出觀點,分析這樣做的好處。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美貌來得可靠。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金錢更具內蘊。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榮譽更具時效性。(《選擇誠信》)
結果分析:批駁觀點,分析這樣做可能帶來的壞處。常用與駁論。
當今我們的國民收入人均水平還很低,百業待興,財力物力有限,倘若都追求豪華,用什么擴大再生產,使經濟加快發展呢?(《說豪華》)
作業:在下面的題目中選擇一個寫一篇議論文,至少500字。
(1)我看丁克家庭
(2)文化沖突之我見
(3)整容真的會變美麗嗎?
(4)互聯網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上一篇:孝敬父母名言警句-經典名人名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