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第1句】:向孩子提供書籍和材料,讓孩子干自己喜愛的事情。
【第2句】: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賞和鼓勵。
【第3句】:鼓勵孩子編故事,去幻想。
【第4句】:教孩子與各種年齡的成年人自由交往。
【第5句】:幫助孩子成為有個性的人。
【第6句】:相信孩子的理智并信任他。
【第7句】:給孩子最好的,哪怕很少。給孩子最好的,盡管不是地位、金錢。給孩子最好的,不是我們的無奈和惡習。
【第8句】:允許孩子參加計劃家務和外出旅行的事情。
【第9句】:我們的教育應該使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和諧發展,科學發展。
【第10句】:從來不對孩子說,他比別的孩子差。
【第11句】:從動物學的角度來說,孩子和其他動物一樣都對惡劣的、否定性的環境,有天然的反感。這種反感的情緒盡管會因為害怕而有所克制,但是是不利于接受任何知識的。
【第12句】:人的成功=1%IQ(智商)+99%EQ(情商)
【第13句】: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壞孩子”是逼出來的。
【第14句】:不對孩子的失敗表示瞧不起,并對孩子說:“我也不會干這個。”
【第15句】:讓孩子從小養成讀書的習慣。
【第16句】:誠實地評價自己對孩子的感情。
【第17句】:不要在孩子情緒低落或剛剛苦惱之后開始教育或強迫他學什么。這樣你常常會根據不好的教育效果,而誤認為自己的孩子天賦太差。
【第18句】:教是為了不教;管是為了不管。
【第19句】:孩子如果進步不明顯,是因為教育方法不適合自己的孩子,不是孩子難教育。
【第20句】:家長養成合理的行為習慣并留心使孩子學著去做。
【第21句】:挫折教育并非只是讓孩子過過苦日子,干點苦活,挫折教育的重點在于,培養孩子直面挫折的堅強品質。——劉大偉
【第22句】:孩子是在不斷改正錯誤的過程中進步的。
【第23句】:沒有體諒和信任,便沒有友誼。
【第24句】:向孩子說明,他本身已經很可愛,用不著再表現自己。
【第25句】: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泰曼·約翰遜
【第26句】:建設和諧社會,要從建設和諧家庭做起。
【第27句】:幫助孩子修改他的作業。
【第28句】:讓孩子獨立思考問題。
【第29句】:簡單、凝練的童話往往蘊涵著豐富的知識和深刻的道理。
【第30句】: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
【第31句】:我們對孩子只能“雕琢”,而不能“改造”。
【第32句】:幫孩子制定他的個人計劃和完成計劃的方法。
【第33句】:對孩子提出的所有問題,都耐心、老實地作出回答。
【第34句】: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必須警惕“人窮志短”。
【第35句】:對孩子來說,生活就是一所學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為研究、探索的對象。
【第36句】:詳細制定實驗計劃,幫助孩子了解更多的事情。
【第37句】:激發孩子的求知和學習的欲望,遠比教會有限的知識有意義得多。
【第38句】:養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是對國家對社會最好的貢獻。
【第39句】:讓孩子獨立完成他所從事的工作的基本部分,哪怕不會有積極的結果。
【第40句】:您的孩子是非常可愛的。
【第41句】:忠誠的熱愛你的家庭吧,不要等到永遠失去的時候,再苦苦地尋找它!
【第42句】:讓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43句】:要承認,我們的孩子每天都在進步。但是他們進步方面和進步速度不同。
【第44句】:發揮孩子積極認識自己才干的能力。
【第45句】:懂得尊重自己的人,也會懂得尊重別人,這包括尊重自己的孩子在內。——顧振飚
【第46句】:不要在自己情緒很糟時教育孩子,這時很容易把這種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
【第47句】:給人以魚,不如教人以漁。
【第48句】:素質教育要求: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創造。
【第49句】:不存在家長完全不能與孩子討論的話題。
【第50句】: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所以必須從小培養孩子的社會意識和獨立意識。
【第51句】:認真地對待孩子的個人要求。
【第52句】:每天都抽出時間和孩子單獨在一起。
【第53句】:幫助孩子與來自不同社會文化階層的孩子正常交往。
【第54句】:允許孩子玩各種廢棄物。
【第55句】:良好的個性勝于卓越的才智。
【第56句】:不用辱罵來懲治孩子。
【第57句】:當孩子情緒波動時,愚蠢的`父母責備孩子,聰明的父母關愛孩子。——趙東華
【第58句】:賞識使孩子成功,抱怨使孩子失敗。禁止意味著引誘,壓抑反而是強化。
【第59句】:如果你真的愛孩子,就該送他“出海經風浪”。
【第60句】: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舉止的最早啟蒙老師。
【第61句】:讓孩子有機會真正作決定。
【第62句】:鼓勵孩子發現問題,隨后解決這些問題。
【第63句】:當我還是個不諳世事、學習成績相當糟糕的孩子時,父親給我的是愛和鼓勵;當我成了一名推銷員時,他給我以不遺余力的幫助;但是當我行將執掌擁有成千上萬職工的企業大權時,他卻迫使我在每一個重大問題上和他爭論,使我了解他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方法。——小托馬斯·沃森
【第64句】:教育上操之過急和緩慢滯后,都會摧殘孩子正常的心理發育。
【第65句】:帶孩子到他感興趣的地方去玩。
【第66句】:不能因孩子犯錯誤而戲弄他。表揚孩子會背詩、講故事和唱歌曲。
【第67句】:不因孩子房間里或者桌面上很亂而責罵他,只要這與他的創作活動有關。
【第68句】:家長應該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共同進步。
【第69句】:孩子都想得到尊重、賞識、掌聲和認可。
【第70句】:運動貴有恒,飲食貴有節。
【第71句】:孩子自己動手制作小玩具,雖然粗糙,但遠比得來現成的精美玩具快樂。
【第72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在進行自我教育。
【第73句】:建一個陳列架,讓孩子在上面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
【第74句】:給孩子一個房間或者房間的一部分,主要供孩子玩耍。
【第75句】:孩子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進步快慢不同。
【第76句】:結合童話寓意,引導孩子去思考、探索,比單純說理要深刻。
【第77句】:認真對待孩子提出的正經問題和看法。
【第78句】:孩子的理性是不斷成長的,不要喂養他們,而要引導他們。
【第79句】:幫助孩子尋找值得注意的電視節目。
【第80句】:對癥下藥方可治愈疾病。
【第81句】: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斷尋找值得贊許的地方。
【第82句】:愛子不教,猶饑而食之以毒,適所以害之也。——申涵煜
【第83句】:當孩子們開始問沒有答案的問題時,他們就長大了。
【第84句】:對孩子來說,家庭環境類似母親的子宮。母親的子宮是孩子的第一宮殿,家庭環境是孩子的第二宮殿。
【第85句】:只有家長和老師積極配合,孩子才能走向成功。
【第86句】:家庭教育的任務,首先是父母教育、父母學習。
【第87句】:不要空洞地和不真誠地表揚孩子。
【第88句】:除非一個人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否則他不可能從懶散、空閑中得到樂趣。——杰羅姆
【第89句】:從教育的生物學特征來看,教育就是使一個小生命在身體和心智上不斷得到完善,并使他更加適應生活事務的過程。人的教育,多像鳥兒對小鳥的訓練啊。
【第90句】:鼓勵孩子盡量不依賴成年人。
【第91句】:定期為孩子讀點東西。
【第92句】:教孩子學走路,學說話的方法,是人世間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
【第93句】:再窮,也不能窮教育。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第94句】:一切變壞都是從不勞動開始。
【第95句】:父母要逐漸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并由此樹立孩子的信心。
【第96句】: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身不斷感悟和學習的過程。
教育孩子的法寶有哪些
【第1句】:第一大法寶:愛
父母、長輩、師長與孩子之間,愛是最大法寶。有彼此之間的愛作為聯系紐帶,一切矛盾均較易化解;反之,即會徒增矛盾。只有當孩子體會到父母、長輩和師長的愛時,他們才會真正信任他們,也才愿意聽從他們的教誨。如果沒有愛,教育就缺少了最基本的基礎,也就很難教好孩子了!
所以,無論是父母、長輩、師長,請給予您的孩子或學生足夠的愛,當你愛他們時,他們回報給你的一定會讓你吃驚。子曰:有教無類,這個世界從來沒有壞孩子,從來沒有不能教的孩子,只有被誤導或荒廢的孩子。愛,是進行一切良好教育的基礎。
【第2句】:第二大法寶:榜樣
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方式不是別的,就是榜樣。我們知道,小動物在出生后的生存技能,都是從他們父母兄弟姐妹那學到的。人是高級動物,對人影響最大的不是課堂上學到東西,而是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的浸染。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絕大多數人,一生最大的影響往往都來自于他們的父母、長輩或師長等身邊的人。所以,自幼他們身邊的榜樣對他們來說就至關重要了。
幼年的孩子最善于模仿,客觀上父母等最親近的人,就是他們最早的模仿對象,就是他們的榜樣。他們從出生睜開眼那一刻起,就已經開始學習、模仿。所以,孩子往往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基于此,OK君認為,父母、長輩和師長給孩子樹立什么樣的榜樣,那么孩子就會學成什么樣的人。著名作家劉墉曾在其著作中說,為了教育他的孩子,在孩子出現的時候,哪怕是裝他也要裝作在讀書,他以此來培養自己孩子的讀書習慣。
當我們的孩子身上出現一些不好的東西時,作父母的首先該審視的就是自己,看看是不是自己給孩子作了壞榜樣。所以,OK君認為,榜樣是在教育中僅次于愛的第二重要的事。為了教育好孩子,請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要先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孩子才能學習好榜樣。
【第3句】:第三大法寶:平等
這個世界從不曾有絕對的平等,一切平等都是相對的,若沒有選擇一個視角,那么世間一切平等之平都不平,一切平等之等都不等。舉個簡單的例子,機會平等的情況下,勤勞和智慧的人一定會比懶惰和愚蠢的人能取得更大的成就,能獲得更多的資源,所以在絕對掌握資源方面最終就必然出現平而不等。然而,如果我們刻意將兩者的資源分得相等,那么其結果是二者必然機會不平,如此即成了等而不平。
事實上,所謂的平等,是在某個視角下追求的某種客觀條件下的平或等,這種平等必有前提,且結果必然不可能絕對平而等之。
那么,既然世間不存在絕對的所謂平等,那我們這里又談的是什么平等呢?
此處所謂平等,是父母、長輩、師長與孩子在人格上的.平等,即無論是父母、長輩或師長,都應對孩子有足夠的尊重。這種尊重對孩子的影響不僅僅是他的自尊心,更是引導他要對別人充分尊重。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彼此尊重才能有和睦的相處,更和諧的世界。
某種程度上說,對孩子的尊重,也是在給孩子作榜樣。而且,只有這種平等與尊重融入到孩子們的血液中、精神中,他在人生中才會足夠尊重別人,那么這個社會才能更加公平。
當然,這里并不是說尊重、平等就是要縱著、慣著,嬌縱孩子的結果這里不必多說大家也都知道。所以,尊重、平等不等于嬌慣和縱容。相反,在某些時候,家長在某些方面還必須有強制性,但這種強制性不應該以人格的壓制為基礎,而應該是溝通與共識下的強制。之所以這么說,是想強調,在很多時候,只有強制的刻苦才能練就童子功,才能在很多領域取得突破。譬如鋼琴、體操、跳水等都需要自小練習的童子功,這些都必須進行強制性訓練。
在OK君看來,充分尊重孩子,充分認識到彼此人格平等的重要性,對教育孩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平等被放在第三大法寶的位置。
【第4句】:第四大法寶:空間
任何人都需要空間,哪怕是個孩子。在OK君看來,當孩子有了自我意識后,就該在安全的情況下給給他足夠的空間。而且,隨著年齡增長,要給他的空間越來越大。只有這樣,孩子的心胸才是寬闊的,發展才是自由的。
所以,在OK君看來,無論任何時候,一定要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讓他們獨立享受自己的空間。某種程度上說,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只要不突破安全界限,給孩子更大的自由探尋世界的空間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必要和重要的。
【第5句】:第五大法寶:緊箍咒
《西游記》中師徒四人之所以能取到真經,除了師徒四人的真心之外,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孫悟空頭上的那個金箍與唐僧嘴里的緊箍咒。如果不是緊箍咒遏制住了孫猴子的野性,哪里又有后來成為斗戰勝佛的悟空呢?當然也就更沒有真經了。事實上,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就是我們每個人心中的嗔念。
人生來必被六塵所染,成長過程中必生貪嗔癡。對孩子來說如何能盡量削弱或戒除影響人的一生的嗔念呢?那就是要給他一個緊箍咒。通過設置一個緊箍咒,來促使他提升自己控制情緒的能力,通過提升其控制情緒的能力,來最終促使他心性不斷在成長中成熟。
人生道路上,沒有這個緊箍咒,總會走不少彎路。在這方面,大家在教育孩子時各自都要心中有數。個人感覺,在0歲到12歲之間,緊箍咒是該慢慢收緊的。然后再12歲到15歲之間有一個平衡期,到了15歲左右開始,緊箍咒就要逐漸松開,到18歲差不多緊箍咒就要松得差不多了。
如果不經歷這個過程,沒有緊箍咒會形成嬌縱的心理,心態會不成熟。但是,如果到了15歲左右還不開始松緊箍咒,那么隨著青春期獨立意識的增強,他最終若非崩斷這個緊箍咒傷及父母與孩子的感情,就是最終孩子的天性被父母壓制,影響孩子的正常成長。因此,父母在給孩子戴緊箍咒和取緊箍咒這個過程中,一定要非常小心和謹慎。
【第6句】:第六大法寶:志向
有沒有志向,對一個人的人生來說太重要了。自小有志向的人,如果能在自己志向上取得一定成就,會奠定一個人的毅力和自信。所以,自小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的志向,應該盡量推動孩子的志向。雖然,孩子的志向也許會隨著年齡增長和興趣變化而頻繁更換,但作為父母有條件支持,一定程度地推動還是必要的,因為這對孩子的人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當然,對于頻繁調整的志向,該批評矯正時也需要批評矯正。
【第7句】:第七大法寶:信任與溝通
為何信任和溝通列為一個法寶?這是因為信任與溝通是互為表里而存在的。沒有信任,哪里有什么真正的溝通?所以,對于教育孩子來說,信任與溝通必然是相生相伴的。作為孩子的父母、長輩、師長,個人認為一定要首先建立信任,其次才是順暢的溝通。
當彼此的信任建立時,溝通自然就順暢建立了。作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只有足夠的信任并能及時溝通,才能彼此了解彼此的意圖和期望,那么教育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沒有信任與溝通,其結果可能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總是擰巴,總是南轅北轍,雙方彼此都會指責對方是不好的、是壞的。
【第8句】:第八大法寶:挫折
人的一生當中,不可能一帆風順,酸甜苦辣、悲歡離合隨時可能發生,各種不如意的事情隨時可能出現。現代社會,很多人遇到很小的事就想不開,就是在成長過程中太過順利,沒有經歷過挫折。
因此,OK君認為,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要給予犯錯的機會,要讓其經歷一定得挫折,只有這樣才能一點點成熟起來。作為父母,在孩子過于順利的時候,適當地尋找機會制造一點小挫折也是有必要的,這種挫折教育有利于孩子成長、成熟。
當然,需要說明的是,挫折教育是要讓孩子從小就經歷失敗,接受失敗,并能愈挫愈勇。絕不是說為了挫折而挫折,別忘了,對孩子較為脆弱的心臟來說,太多的挫折將會影響大多數孩子的自信心。所以,多成功、多鼓勵、適當的挫折,這樣的情況可能更好一些。
【第9句】:第九大法寶:鼓勵
經常有人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這句話所言非虛,對孩子來說,父母、長輩和師長的夸贊對一個孩子形成自信心非常重要。一個經常聽到責備的孩子,大概率會不那么自信;相反,一個經常聽到夸獎的孩子,大多會表現的比較自信。在人的一生當中,自信太重要了。事實上,一個人的成功,至少有50%以上的原因源于內心的自信心。
【第10句】:第十大法寶:承擔與責任
為什么承擔與責任又被放在了一起呢?因為承擔就是責任,責任就意味著承擔。沒有承擔就不存在責任,責任就是來承擔的。所以,責任與承擔和信任與溝通都是互為表里的一幣兩面,是不可分割的關系。
對父母、長輩和師長來說,教育孩子很重要的一點是,讓他們知道自己該承擔什么,自己有什么樣的責任。特別是自己的責任必須自己承擔,自己該承擔的責任必須承擔。這種承擔與責任,要從娃娃抓起,從每一個生活、學習的細節抓起,否則就可能對未來人生產生不良的影響。
人生在世,最最重要的品質就是承擔與責任。關于這一點的塑造,實際上從孩子一出生就已經開始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最好的榜樣,因此,要想自己的孩子有承擔、有責任,自己首先要敢于承擔,要對事情負責。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