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愛國名言,文天祥的愛國詩
引導語:文天祥是宋朝的'愛國詩人,抗元英雄,關于他的愛國名言與愛國詩,大家知道哪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文天祥經典名言:
【第1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2句】: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第3句】: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第4句】:青春豈不惜,行樂非所欲。
文天祥的愛國詩: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闐鬼火,春院閉天黑。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
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癘自辟易。
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揚子江》
幾日隨風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的簡介資料:
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二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寶佑四年(1256)舉進士第一。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長驅東下,文于家鄉起兵抗元。次年,臨安被圍,除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往敵營議和,因堅決抗爭被拘,后得以脫逃,轉戰于贛、閩、嶺等地,兵敗被俘,堅貞不屈,就義于大都(今北京)。能詩,前期受江湖派影響,詩風平庸,后期多表現愛國精神之作。文天祥在獄中寫作大量詩詞,《過零丁洋》、《正氣歌》等作品已成為千古絕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存詞不多,筆觸有力,感情強烈,表現了作者威武不屈的英勇氣概,震憾人心。有《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歷史評價
《宋史》: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論曰:自古志士,欲信大義于天下者,不以成敗利鈍動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爾。商之衰,周有代德,盟津之師不期而會者八百國。伯夷、叔齊以兩男子欲扣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他日,孔子賢之,則曰:“求仁而得仁。”宋至德祐亡矣,文天祥往來兵間,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無成,奉兩孱王崎嶇嶺海,以圖興復。觀其從容伏質,就死如歸,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謂之“仁”哉。宋三百余年,取士之科,莫盛于進士,進士莫盛于倫魁。自天祥死,世之好為高論者,謂科目不足以得偉人,豈其然乎!
宋理宗: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
王積翁:南人無如天祥者。
蔣一葵:當時有先兆曰:“擎天者,文天祥。捧日者,陸秀夫。”
于謙:嗚呼文山,遭宋之季。殉國亡身,舍生取義。氣吞寰宇,誠感天地。陵谷變遷,世殊事異。坐臥小閣,困于羈系。正色直詞,久而愈厲。難欺者心,可畏者天。寧正而斃,弗茍而全。南向再拜,含笑九泉。孤忠大節,萬古攸傳。載瞻遺像,清風凜然。
陳循:天祥孤忠大節為宋臣,首按謚法;臨患不忘國曰“忠”,秉德遵業曰“烈”請謚曰“忠烈”。枋得仗節死義為天祥亞。
韓雍:今斯集也,傳之天下后世之人,爭先快睹,皆知是君之大義,守身之大節,不宜以成敗利鈍而少變。以扶天常,以植人紀,以沮亂臣賊子之心,而增志士仁人只之氣。其于世教,重有補焉。
胡華:昆陵忠義之名益著,忠義著而諸公之英聲偉烈,震耀兩間,人人知所景仰,吾輩又當以君之錄達于朝行,將立廟奉祀,勒石頌功,隆一代崇褒之典,而大顯揚于時,于以勵髙風,激頹俗,匪直有勸于常抑有勸于天后世是録有關于忠義大矣。
楊士奇:文丞相甫冠奉廷對,即極口論國家大計。未幾元兵渡江,又上書乞斬嬖近之主遷幸議者,以一人心安社稷,固已氣蓋天下矣。自是而斷斷焉,殫力竭謀,扶顛持危,以興復為已任。雖險阻艱難,百挫千折,有進而無退,不幸國亡身執,而大義愈明。蓋公志正而才廣,識遠而器閑,浩然之氣以為之主,而卒之其志弗遂者,蓋以天命去宋也。雖天命去宋,而天理在公,必不可已。故宋亡其臣之殺身成仁者不少。論者必以公為稱首公。
敖英:人莫不有死也,惡之欲其死者,眾人之情也。愛之欲其死者,君子之心也。夫既愛之矣,又欲其死何哉!蓋所愛有重于死者,先民有言,綱常九鼎,生死一毛,是故南霽云被執而未死,張睢陽大呼男兒以速其死,文丞相被執而未死,王鼎翁作生祭文以速其死。
宋儀望:公之忠大矣,海隅荒服聞其名猶知敬慕,況過化之區乎!孺子懦夫一及當時事怒發豎指,涕洟沾襟,況冠裳之儒乎!
謝肇淛:宋之人物,若王沂公、李文正、司馬溫公之相業,寇萊公、趙忠定之應變,韓魏公之德量,李綱、宗澤之撥亂,狄青、曹瑋、岳飛、韓世忠之將略,程明道、朱晦庵之真儒,歐陽永叔、蘇子瞻之文章,洪忠宣、文信國之忠義,皆灼無可議,而且有用于時者,其它瑕瑜不掩,蓋難言之矣。
王世貞:談者悲文信公之忠,而惜其才之不稱也,余以為不然夫信公非無才者也。當咸淳之末天下之事巳去而信公以一遠郡守,募萬余烏合之眾,率以勤王而眾不潰,此非有駕馭之術不能也;丹徒之役能以智竄免,間關萬死,而后至閩復能合其眾,以收巳失之郡邑;而所遣張汴、鄒鳳遇李恒悉敗,既再散而再合矣。而舉軍皆大疫,死者過半。五坡之役,復遇張弘范以敗,凡天祥之所用將,皆非恒范敵也。元起朔漠。以力雄海內外,滅國四十殲夷女直,以至宋宋自朱仙之后未有能抽一矢、發一騎,而北馳者元舉太山之勢以壓宋卵。而信公欲以單辭羈身,鼓舞其病媍弱息,以與賁育中黃之徒抗,葢未接刃而魄先奪矣。雖有韓白未易支也。故信公之數敗,而能數起吾以是知其才,其數起而數敗,吾不謂其才之不稱也。
乾隆帝:才德兼優者,上也;其次,則以德貴,而不論其才焉……當宋之亡也,有才如呂文煥、留夢炎、葉李輩,皆背國降元,而死君事、分國難者,皆忠誠有德之士人也。然此或出于一時之憤激,奮不顧身以死殉之,后世猶仰望其豐采。若文天祥,忠誠之心不徒出于一時之激,久而彌勵,浩然之氣,與日月爭光。該志士仁人欲伸大義于天下者,不以成敗利鈍動其心。
陸以:此四人者(范仲淹、諸葛亮、陸贄、文天祥),皆經綸彌天壤,忠義貫日月。
蔡東藩:及文、張、陸三人之奔波海陸,百折不回,尤為可歌可泣,可悲可慕。六合全覆而爭之一隅,城守不能而爭之海島,明知無益事,翻作有情癡,后人或笑其迂拙,不知時局至此,已萬無可存之理,文、張、陸三忠,亦不過吾盡吾心已耳。讀諸葛武侯《后出師表》,結末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成敗利鈍,非所逆睹。”千古忠臣義士,大都如此,于文、張、陸何尤乎?宋亡而綱常不亡,故胡運不及百年而又歸于明,是為一代計,固足悲,而為百世計,則猶足幸也。
毛澤東:評語說,“命系庖廚何足惜哉”,此言不當。岳飛、文天祥、曾靜、戴名世、瞿秋白、方志敏、鄧演達、楊虎城、聞一多諸輩,以身殉志,不亦偉乎。
熊逸:那些理學名儒,如許衡、吳澄輩,皆俯首稱臣。只有文天祥、張世杰、陸秀夫、謝疊山不肯臣元,都死了節。
文天祥的愛國詩
【第1句】:《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2句】:《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
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是氣所磅礴,凜然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
磋余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
鼎鑊甘如餡,求之不可得。
陰房冥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
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
豈有他謬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云白。
悠悠我心憂,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
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第3句】:《金陵驛二首·其一》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云飄泊復何依!
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第4句】:《酹江月·乾坤能大》
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
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蛩四壁。
橫槊題,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
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杰。
堪笑一葉漂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
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
去去龍沙,江山回首,一線青如發。
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
【第5句】:《揚子江》
幾日隨風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第6句】:《除夜》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第7句】:《真州驛》
山川如識我,故舊更無人。
俯仰干戈跡,往來車馬塵。
英雄遺算晚,天地暗愁新。
北首燕山路,凄涼夜向晨。
【第8句】:《和中齋韻(過吉作)》
功業飄零五丈原,如今局促傍誰轅?
俯眉北去明妃淚,啼血南飛望帝魂。
骨肉凋殘唯我在,形容變盡只聲存。
江流千古英雄恨,蘭作行舟柳作樊。
【第9句】:《南安軍》
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
出嶺同誰出?歸鄉如不歸!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
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
【第10句】:《夜坐》
談煙楓葉路,細雨蒙花時。
宿雁半江畫,寒蛩四壁詩。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終有劍心在,聞雞坐欲馳。
文天祥的愛國名句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丹心照夙昔,鬢發日已改。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千年成敗俱塵土,消得人間說丈夫。 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文天祥簡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末期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19歲時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理宗寶祐四年(1256年)中選吉州貢士。南宋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初名云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后,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祐四年(1256年)中狀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過文山,而號文山。
二十歲考取進士第一,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德祐元年(1275年)聞元兵東下,在贛州組織義軍,入衛臨安(今浙江杭州)。次年任右丞相,出使元軍議和,被扣留。后于鎮江脫險,流亡至通州(今江蘇南通),由海路南下,至福建與張世杰、陸秀夫等堅持抗元。1278年被俘,后來被押送到大都(今北京),在監獄關了三年。元軍屢次勸他投降,都被他堅決拒絕了。1283年1月9日,文天祥慷慨就義,時年四十七。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最終失敗。1276年奉詔入福州,任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往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籌餉以繼續抗元戰爭。秋,元軍攻入福建,端宗被擁逃海上,在廣東一帶乘船漂泊。1279年被俘,受俘期間,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與陸秀夫、張世杰被稱為“宋末三杰”。
文天祥的愛國詩句集錦
南宋愛國詩人文天祥詩欣賞
文天祥(12【第36句】:【第6句】:6-12【第83句】:【第1句】:9),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未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杰被稱為“宋末三杰”。文天祥以忠烈名傳后世,受俘期間,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生平事跡被后世稱許,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酹江月
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
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蟲四壁。
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
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杰。
堪笑一葉漂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
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文天祥的`愛國詩句。
去去龍沙,江山回首,一線青如發。文天祥的愛國詩句。
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
沁園春
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
自光岳氣分,士無全節,君臣義缺,誰負剛腸。罵賊睢陽,愛君許遠,留得聲名萬古香。后來者,無二公之操,百鏈之鋼。
人生翕欻云亡。好烈烈轟轟做一場。
使當時賣國,甘心降虜,受人唾罵,安得留芳。古廟幽沉,儀容儼雅,枯木寒鴉幾夕陽。郵亭下,有奸雄過此,仔細思量。
金陵驛
草合離宮轉夕輝,孤云飄泊復何依?山河風景原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杜鵑帶血歸。
上一篇:思考有關的名言警句-經典名人名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