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經(jīng)典文案
【第1句】:善寫意者專言其神,工寫生者只重其形。要寫生而后寫意,寫意而后復(fù)寫生,自能神形俱見,非偶然可得也。
【第2句】:欲立藝者,先立人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勿道人之短,勿說己之長;人罵之一笑,人譽之一笑。
【第3句】:不叫一日閑過莫羨。
【第4句】:人欲罵之余勿聽也,人欲譽之,余勿喜也。
【第5句】:似者媚俗,不似者欺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第6句】:壽高未死羞為賊,不辭長安作惡饕。
【第7句】:牡丹稱富貴,卻輸梨橘有余甘。
【第8句】:任君無厭千回剝,轉(zhuǎn)覺臨風遍體輕。
【第9句】:我是學習入家,不是摹仿人家,學的是筆墨精神,不管外形像不像。
【第10句】:我絕不畫我沒見過的東西。
【第11句】:欲立藝者,先立人;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勿道人之短,勿說己之長;人罵之一笑,人譽之一笑。
【第12句】: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第13句】:作畫先閱古人真跡過多,然后脫前人習氣別造畫格。乃前人所不為者,雖沒齒無人知,自問無愧也。清逸,不慕名利,方可從事于畫。見古今之長,摹而肖之能不夸,師法有所短,舍之而不誹,然后再現(xiàn)天地之造化。如此腕底自有鬼神。
【第14句】:畫中要常有古人之微妙在胸中,不要古人之皮毛在筆端。欲使來者只能摹其皮毛,不能知其微妙也。立足如此,縱無能空前,亦足絕后。學古人,要學到恨古人不見我,不要恨時人不知我耳。
齊白石名言匯總
【第1句】:欲立藝者,先立人;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勿道人之短,勿說己之長;人罵之一笑,人譽之一笑。
【第2句】:人欲罵之余勿聽也,人欲譽之,余勿喜也。
【第3句】:壽高未死羞為賊,不辭長安作惡饕。
【第4句】:作畫先閱古人真跡過多,然后脫前人習氣別造畫格。乃前人所不為者,雖沒齒無人知,自問無愧也。清逸,不慕名利,方可從事于畫。見古今之長,摹而肖之能不夸,師法有所短,舍之而不誹,然后再現(xiàn)天地之造化。如此腕底自有鬼神。
【第5句】:不教一日閑過。
【第6句】: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第7句】:我絕不畫我沒見過的東西。
【第8句】:任君無厭千回剝,轉(zhuǎn)覺臨風遍體輕。
【第9句】:畫中要常有古人之微妙在胸中,不要古人之皮毛在筆端。欲使來者只能摹其皮毛,不能知其微妙也。立足如此,縱無能空前,亦足絕后。學古人,要學到恨古人不見我,不要恨時人不知我耳。
【第10句】: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第11句】:不知明天該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
【第12句】:善寫意者專言其神,工寫生者只重其形。要寫生而后寫意,寫意而后復(fù)寫生,自能神形俱見,非偶然可得也。
【第13句】:我是學習入家,不是摹仿人家,學的`是筆墨精神,不管外形像不像。
【第14句】:作畫在于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
【第15句】:教學相長。
【第16句】: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第17句】:莫羨牡丹稱富貴,卻輸梨橘有余甘。
【第18句】:每一天醒來都是新的開始;每一天結(jié)束,都是“不教一日閑過”的勝利。
【第19句】:欲立藝者,先立人。
【第20句】:男人三十分鐘不談女人。
【第21句】:不求一日難過。
【第22句】:勿道人之短,勿說己之長;人罵之一笑,人譽之一笑。
【第23句】:似者媚俗,不似者欺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第24句】:抓住時間,不要虛度光陰。
畫家齊白石教案
教學目標:
【第1句】:知識與技能:
知識:了解畫家齊白石的生平,初步感受其作品的藝術(shù)特點,體會作品簡潔生動、意趣豐富的特點,初步掌握欣賞評述的方法。
技能:了解欣賞評述的基本步驟,結(jié)合已學過的中國畫基本知識技法,分析齊白石的筆墨變化,能用簡單的美術(shù)術(shù)語描述對作品的理解與感受。
【第2句】: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比觀察、問題引導、體驗探究等方法,引導學生體會作品表達的豐富意趣,了解畫家創(chuàng)作的過程和敢于創(chuàng)新的藝術(shù)特點。
【第3句】: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在欣賞評述的過程中,感受藝術(shù)大師作品的藝術(shù)美感和創(chuàng)新精神,激發(fā)學生大膽表現(xiàn)對寫意中國畫的感受,鼓勵傳承中國優(yōu)秀的藝術(shù)文化。
教學重點:
了解畫家齊白石的生平,初步感受其作品的藝術(shù)特點,能用簡單的美術(shù)術(shù)語描述對作品的理解與感受。
教學難點:
初步感受其作品的意趣豐富,引導學生理解畫作追求神似的創(chuàng)作意境。
教學過程:
【第1句】:導入:
【第1句】:出示齊白石的肖像照片。提問:你們認識照片中的老爺爺嗎?你知道他是什么樣的人?(木匠、畫家、國畫大師、人民藝術(shù)大師)
【第2句】:簡介齊白石。齊白石(1864—1957)他是中國美術(shù)史上最具創(chuàng)造力的藝術(shù)大師之一,他90余年的生涯中留下了數(shù)以萬計的作品。
他是近現(xiàn)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為木工,后以賣畫為生,五十七歲后定居北京。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樸實。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齊白石書工篆隸,取法于秦漢碑版,篆刻自成一家,善寫詩文。曾任中央美術(shù)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主席等職。代表作有《蛙聲十里出山泉》《墨蝦》等。著有《白石詩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第3句】:出示課題。
【第2句】:探究環(huán)節(jié):
【第1句】:繪畫風格: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純樸的農(nóng)民意識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余味的詩意,是齊白石藝術(shù)的內(nèi)在生命,而那熱烈明快的色彩,墨與色的強烈對比,渾樸稚拙的造型和筆法,工與寫的極端合成,作為齊白石獨特的藝術(shù)語言和視覺形狀,共同構(gòu)成了齊白石的藝術(shù)生命,即齊白石藝術(shù)的總體風格。
【第2句】:欣賞幾幅作品:
A通過這幾幅畫,你從哪里能夠感受到,齊白石是一位熱愛生活的大畫家?
(表現(xiàn)平凡、普通事物、表達樸素、淡泊的情感)
B結(jié)合蘿卜圖,了解用筆方法的不同:
仔細觀察:畫中的蘿卜和蟈蟈,主要的筆法有什么不同?
側(cè)鋒:簡練夸張、突出醒目。
中鋒:細致描畫、精巧生動。
C齊白石畫的蝦家喻戶曉,你能看出他的獨到之處嗎?對比一下,齊白石畫的蝦給你哪些不同的感覺?齊白石的.蝦,活潑靈動,他是在:“形似”的基礎(chǔ)上追求“神似”。
他運用了怎樣的筆法和墨色?
(適當變形簡潔概括\晶瑩剔透生動傳神)
畫家怎樣巧妙處理蝦須、蝦螯等肢體?
(簡化、穿插、疏密、呼應(yīng)擁而不擠、密而不亂。)
【第3句】:小組探究:
(1)A(我來體驗):看書,根據(jù)自己的想法,選擇草蟲放入畫中,嘗試安排這兩幅畫的構(gòu)圖。
B小組探究——配畫外音:
猜想畫家想表達的畫面意境,描述畫中昆蟲與植物間發(fā)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C觀察兩幅作品:觀察畫面內(nèi)容,聯(lián)系作品題目,你能發(fā)現(xiàn)齊白石作品的巧妙之處嗎?
D齊白石創(chuàng)作的作品,都來自于對生活和大自然的細致觀察,常常借物抒情,簡潔的畫面中蘊含著詩情畫意,引發(fā)人們無限的想象。
(2)欣賞探究:根據(jù)老師提供的相關(guān)背景資料,按照評述方法的提示,小組同學共同賞析P17的作品。
A《祖國萬歲》《和平》兩幅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怎樣的?他們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萬年青照片與《祖國萬歲》對比觀察,畫家在表現(xiàn)萬年青的時候,采用怎樣的方法使它更加突出醒目?(紅花墨葉法)
B說一說,紅花墨葉法表現(xiàn)的作品給你怎樣的感受?你喜歡這種表現(xiàn)方法嗎?(色彩對比強烈、形象突出醒目)
C欣賞多幅,紅花墨葉法表現(xiàn)的作品。欣賞這些作品你對白石爺爺又有怎樣的認識?(敢于創(chuàng)新,大膽表現(xiàn))
【第3句】:拓展:欣賞白石老人的篆刻作品、書法作品。
【第4句】:回顧欣賞知識,歸納欣賞步驟方法。
【第1句】:利用老師提供的圖片、文字資料及教科書,向大家介紹,你對齊白石的了解(藝術(shù)成就、作品賞析、生平經(jīng)歷等)。
課堂實踐——“小小百家講壇”《我知道的齊白石》。
【第5句】:課堂評價——生生互評。
對齊白石的了解☆☆☆☆☆☆
評述作品清晰全面☆☆☆☆☆☆
能說出齊白石的藝術(shù)成就☆☆☆☆☆☆
你對他的建議
課后小結(jié):
齊白石的故事
齊白石乃一代國畫宗師,向來有“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之說,其畫價格在當時也自然不裴。據(jù)說有一天,齊白石看到昔日一位好友流落街頭,衣衫襤褸,是以因貧困而潦倒,他心頭十分酸楚。于是他把朋友叫到家里,展紙研墨提筆,幾只蝦栩栩如生,躍然紙上,然后送走了朋友。
或許你也和我會有同樣的疑問,齊白石為何不給朋友以錢而給其一張畫呢?現(xiàn)在想來,齊白石不愧為一代宗師,一張畫似乎舉手之勞,朋友拿著心里踏實,不欠大人情,心安理得,充分尊重了朋友的自尊心,其價在當時出賣也著實不裴吧!這就是藝術(shù)的價值,這就是真摯的友情!
人以群聚,物以類分。現(xiàn)在的朋友圈似乎與身份、地位密切相關(guān),朋友的身份地位變了,如果你不與時俱進,你就會被甩出朋友圈。卑人一好友,曾經(jīng)六年同窗,親如兄弟,畢業(yè)后朋友先在烏江邊一所小學任教,邊研習美術(shù),98年在經(jīng)過幾次失敗之后終于接到了川美的'錄取通知書,然而就在此時,一紙到某鎮(zhèn)政府當辦公室文書的通知也同時到手,真可謂雙喜臨門,他陷入了兩難境地,權(quán)衡之后,他放棄了一生熱愛、追求且似乎帶有幾份天才的美術(shù)藝術(shù),艱難地選擇了步入仕途,那時還不盛行手機,彼此書信往來頻繁,且許諾,有事相告一聲,會傾力助之。或許是仕途環(huán)境的造化,朋友也由一個木訥,本份之人變成了能阿諛奉承,逢場作戲的好手,官話,套話,變的油腔滑調(diào),而我此時正在一個山溝里,成天無所事事,不思進取,與牌為伴,消磨著屬于人生的黃金歲月,成了井底之蛙,使我這個本份之人沒趕上時代節(jié)奏,漸而落伍,現(xiàn)以幾無往來。
人啊不學就會落后,連做朋友都如此,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學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