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橋仙秦觀名句
引導語:秦觀的《鵲橋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起句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則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征點明,練達而凄美。那么大家知道這首詞的千古名句是哪一句?下面是小編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秦觀的《鵲橋仙》中的千古名句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這兩句詞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要經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只要能彼此真誠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貴得多。這兩句感情色彩很濃的議論,成為愛情頌歌當中的千古絕唱。這種正確的戀愛觀,這種高尚的精神境界,遠遠超過了古代同類作品,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鵲橋仙·纖云弄巧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觀
原文: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度通:渡)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
纖薄的云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共訴相思,柔情似水,短暫的相會如夢如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注釋
纖云:輕盈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種巧妙的花樣。
飛星:流星。一說指牽牛、織女二星。
銀漢:銀河。迢迢:遙遠的樣子。暗度:悄悄渡過。
金風玉露:指秋風白露。李商隱《辛未七夕》:“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忍顧:怎忍回視。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語出宋玉《高唐賦》。
賞析
借牛郎織女的故事,以超人間的方式表現人間的悲歡離合,古已有之,如《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隱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歐陽修、張先、柳永、蘇軾等人也曾吟詠這一題材,雖然遣辭造句各異,卻都因襲了“歡娛苦短”的傳統主題,格調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觀此詞堪稱獨出機杼,立意高遠。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起句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則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征點明,練達而凄美。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結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這兩句既指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又表述了作者的愛情觀,是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這首詞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時代、跨國度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此詞熔寫景、抒情與議論于一爐,敘寫牽牛、織女二星相愛的神話故事,賦予這對仙侶濃郁的人情味,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詞中明寫天上雙星,暗寫人間情侶;其抒情,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讀來蕩氣回腸,感人肺腑。
詞一開始即寫“纖云弄巧”,輕柔多姿的云彩,變化出許多優美巧妙的圖案,顯示出織女的手藝何其精巧絕倫。可是,這樣美好的人兒,卻不能與自己心愛的人共同過美好的生活。“飛星傳恨”,那些閃亮的星星仿佛都傳遞著他們的離愁別恨,正飛馳長空。
關于銀河,《古詩十九首》云:“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盈盈一水間,近咫尺,似乎連對方的神情語態都宛然目。這里,秦觀卻寫道:”銀漢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銀河的遼闊,牛女相距之遙遠。這樣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銀河水,把兩個相愛的人隔開,相見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點”七夕“題意,同時緊扣一個”恨“字,他們踽踽宵行,千里迢迢來相會。
接下來詞人宕開筆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議論贊嘆道:“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一對久別的情侶金風玉露之夜,碧落銀河之畔相會了,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間千遍萬遍的相會。詞人熱情歌頌了一種理想的圣潔而永恒的愛情。“金風玉露”用李商隱《辛未七夕》詩:“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用以描寫七夕相會的時節風光,同時還另有深意,詞人把這次珍貴的相會,映襯于金風玉露、冰清玉潔的背景之下,顯示出這種愛情的高尚純潔和超凡脫俗。
“柔情似水”,那兩情相會的情意啊,就象悠悠無聲的流水,是那樣的溫柔纏綿。“柔情似水”,“似水”照應“銀漢迢迢”,即景設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夢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見又分離,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夢”,除言相會時間之短,還寫出愛侶相會時的復雜心情。“忍顧鵲橋歸路”,轉寫分離,剛剛借以相會的鵲橋,轉瞬間又成了和愛人分別的歸路。不說不忍離去,卻說怎忍看鵲橋歸路,婉轉語意中,含有無限惜別之情,含有無限辛酸眼淚。回顧佳期幽會,疑真疑假,似夢似幻,及至鵲橋言別,戀戀之情,已至于極。詞筆至此忽又空際轉身,爆發出高亢的音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這兩句詞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要經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只要能彼此真誠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貴得多。這兩句感情色彩很濃的議論,成為愛情頌歌當中的千古絕唱。它們與上片的議論遙相呼應,這樣上、下片同樣結構,敘事和議論相間,從而形成全篇連綿起伏的情致。這種正確的戀愛觀,這種高尚的精神境界,遠遠超過了古代同類作品,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這首詞的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余味無窮。作者將畫龍點睛的議論與散文句法與優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結合起來,起伏躍宕地謳歌了人間美好的愛情,取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秦觀生平
秦觀,北宋中后期著名詞人,與黃庭堅、張耒、晁補之合稱“蘇門四學士”,頗得蘇軾賞識。熙寧十一年(1078年)作《黃樓賦》,蘇軾贊他“有屈宋之才”。元豐七年(1084年)秦觀自編詩文集十卷后,蘇軾為之作書向王安石推薦,王安石稱他“有鮑、謝清新之致”。因秦觀屢得名師指點,又常與同道切磋,兼之天賦才情,所以他的文學成就燦然可觀。他后來于元豐八年(1085年)考中進士,初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二年(1087年)蘇軾引薦為太學博士,后遷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哲宗于紹圣元年親政后(1094年)“新黨”執政,“舊黨”多人遭罷黜。秦觀出杭州通判,道貶處州,任監酒稅之職,后徙郴州,編管橫州,又徙雷州。徽宗即位后秦觀被任命為復宣德郎,之后在放還北歸途中卒于藤州。
其散文長于議論,《宋史》評其散文“文麗而思深”。其詩長于抒情,敖陶孫《詩評》說:“秦少游如時女游春,終傷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約派詞人,其詞大多描寫男女情愛和抒發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細,音律諧美,情韻兼勝,歷來詞譽甚高。然而其詞緣情婉轉,語多凄黯。有的作品終究氣格纖弱。代表作為《鵲橋仙》、(纖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滿庭芳》、(山抹微云)等。《鵲橋仙》中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被譽為“化腐朽為神奇”。《滿庭芳》中的“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被稱做“天生的好言語”。南宋張炎之《詞源》:“秦少游詞體制淡雅,氣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脈,咀嚼無滓,久而知味。”生平詳見《宋史·文苑傳》。著有《淮海集》40卷,以及《淮海居士長短句》、《勸善錄》、《逆旅集》等作品。。其所編撰的《蠶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蠶桑專著。極善書法,小楷學鐘王,遒勁可愛,草書有東晉風味,行楷學顏真卿。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贈秦觀為“直龍圖閣學士”,后世稱之為“淮海公”。
未仕期
秦觀在未仕期間,大多在故鄉高郵居家耕讀,為科舉做準備。然而亦時常游歷于江淮吳楚之間,徜徉于山光水色之中。在這段期間秦觀的主要出游地有二:一為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秦觀同孫莘老、參寥子游訪漳南老人于歷陽惠濟院,浴湯泉,游龍洞山。又往烏江拜謁項羽墓,極盡山水名勝。此次出游共賦得詩詞三十余首,并作《湯泉賦》一篇,以記途蹤。二為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秦觀前往越州省親,適逢蘇軾自徐州徙往湖州,于是便乘蘇軾官船一同南下。途經無錫,與蘇軾同游惠山,又經吳興,泊西觀音院,同訪諸寺。端午過后,遂別蘇軾赴越,中秋時,與參寥子、辯才法師同游龍井,其后又與郡守程公辟游玩鑒湖、拜謁禹廟,相得甚歡。直至歲末年關家書催歸,秦觀始依依不舍的乘船北上。寫下著名的《滿庭芳》(山抹微云)來描述離別情意,透露出對此段漫游歲月美好的繾綣不舍。
“學而優則仕”是天下讀書人的夢想,秦觀亦不例外,然而秦觀的科舉征途卻屢遭挫折。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秦觀第一次參加科舉應試,卻是抱著滿滿的期望換來落第的命運,于是他便馬上“杜門卻掃,日以詩書自娛”,可見這一失敗,對他而言,是精神上的打擊。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秦觀再次應試,卻依舊名落孫山。科舉的接連失利,使得秦觀心境更加憂愁悲郁,認清了“風俗莫榮於儒,材能咸恥乎未仕”的社會現實。因此只好改變態度,學習時文并向時人投獻詩文,望獲舉薦。“功夫終不負有心人”,秦觀在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參加第三次科舉考試,終于成功考取進士,踏上其同樣屢遭挫折的十年仕宦之途。
入仕期
朋黨傾軋是北宋政治上的大難題,更是令朝廷不安的一大亂源。秦觀入仕之時,適逢北宋朋黨斗爭日益激烈之際。秦觀于此亦身不由己地陷入了這場政治漩渦之中,無法自拔。元豐八年(1085年),秦觀登科以后,任定海主簿及蔡州教授。因其親附蘇軾,被視為“舊黨”,從此黨爭的迫害便從未間斷。元祐二年(1087年)蘇軾、鮮于侁,共以“賢良方正”薦秦觀于朝,無奈卻被人以“莫須有”的罪名加以誣告。元祐五年(1090年)方由范引純引薦,得以回京任秘書省正字。元祐六年又因“洛黨”賈易詆其"不檢"而罷去正字。接二連三的政治迫害,使得秦觀大受打擊,對政治開始灰心,且有退隱之意。元祐七年(1092年),秦觀授左宣德郎,又由秘書省正字,左遷國院編修官,參修《神宗實錄》,甚得恩寵。數月之間,拔擢連連。此三年亦為秦觀仕宦期間最順遂的時候。宦達未久,元祐九年(1094年)太皇太后高氏崩逝,哲宗親政。“新黨”之人相繼還朝,“舊黨”之人則連遭罷黜,秦觀歷時七年的貶謫生涯從此開始。
貶謫期
太皇太后高氏崩逝,哲宗親政。政局瞬變,“舊黨”出京。秦觀作為“舊黨”核心人物,亦在所難免。秦觀首先被貶為杭州通判,因御史劉拯告他重修《神宗實錄》時,隨意增損,詆毀先帝。因而在前往杭州途中又貶至處州任監酒稅。在處州任職之時,秦觀學佛以遣愁悶,常與佛寺僧人談佛聊禪,并為僧人抄寫經文。他的詞作《千秋歲》在回憶當年盛會時,抒發了很深的感慨與愁情: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憶昔西池會,鹓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無奈小人誣陷,狀告秦觀私撰佛書,便又因此獲罪。《宋史·文苑傳》云:"使者承風望指,伺候過失,既而無所得。則以謁告寫佛書為罪,削秩徙郴州"。削秩是將所有的官職同封號除掉,是宋朝對士大夫最嚴重的懲罰。貶黜南蠻時,秦觀心情悲悵,早已絕了希冀,便作《踏莎行》詞。雖將《千秋歲》的直抒換為比興,沒有“愁如海”之類的字眼,然而內心深處卻依然郁結難解: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秦觀方至郴州又移至橫州編管,元符元年(1098年),移遷雷州編管。眼望離京師越來越遠,歸鄉無期,秦觀自賦挽詞。此詞道盡心中凄苦,叫人心生悲惋。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駕崩,徽宗即位,向太后臨朝。政壇局勢變動,遷臣多被召回。秦觀也復命宣德郎,放還橫州。當年五月行至藤州,出游光華亭,索水欲飲,水至,笑視而卒。張文潛曾作《祭秦少游文》云:“嗚呼!官不過正字,年不登下壽。間關憂患,橫得罵詬。竄身瘴海,卒仆荒陋。”道盡了秦觀坎坷一生,句句痛徹心扉。一代文人,命運竟是如此的坎坷曲折,最后竟死在荒蠻之地,令人無限感慨。
婚姻家庭
秦觀的正妻叫徐文美,而非傳說中的蘇小妹。這是他自己在為岳父寫的文章里交代的。他的岳父是高郵一位姓徐的富商,因為有點錢,捐了一個主簿的官當,生了三個女兒,分別叫徐文美、徐文英、徐文柔。秦觀在《徐君主簿行狀》一文末尾說:“徐君女三人,嘗嘆曰:子當讀書,女必嫁士人。以文美妻余,如其志云。”
關于其妻就是點了一下名字而已,在秦觀的詩文中提及不多。例如《臨江仙》:
髻子偎人嬌不整,眼兒失睡微重。尋思模樣早心忪。斷腸攜手,何事太匆匆。
不忍殘紅猶在臂,翻疑夢里相逢。遙憐南埭上孤篷。夕陽流水,紅滿淚痕中。
再如《滿庭芳·茶詞》:
北苑研膏,方圭圓璧,名動萬里京關。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煙。尊俎風流戰勝,降春睡、開拓愁邊。纖纖捧,香泉濺乳,金縷鷓鴣斑。相如方病酒,一觴一詠,賓有群賢。便扶起燈前,醉玉頹山。搜攬胸中萬卷,還傾動、三峽詞源。歸來晚,文君未寢,相對小妝殘。
末句以相如文君來比喻秦觀夫婦,說明兩人感情還是很深厚的,但徐文美大概不是秦觀最鐘愛的女子。有人統計,秦觀留傳下來的四百多首詩詞,約四分之一為“愛情詩”,而其中的主人公絕大多數是青樓歌女。錢鐘書在《宋詩選注》的序里說秦觀的詩是“公然x私的愛情”。《茹溪漁隱叢話》引《藝苑雌黃》說了秦觀的一件風流事。秦觀在紹興的時候,由當地最高長官太守接待,住高級賓館蓬萊閣。一日,在席上看中一個歌妓,于是賦《滿庭芳》,開頭一句是“山抹微云”,后來就是“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漫贏得青樓,薄幸名存”了。此詞流傳甚廣,蘇軾曾戲稱秦觀為“山抹微云秦學士”。
明代的蔣一葵在《堯山堂外紀》中則透露了秦觀的另兩次艷事。“秦少游在蔡州,與營妓樓婉字東玉者甚密”,他專為情人寫了一首《水龍吟》,還費心地將樓東玉的名字寫進去,“小樓連苑橫空”、“玉佩丁東別后”就是謎面。而“花下重門,柳邊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當時皓月,照人依舊”是說他們幽會情景的。秦觀還有過一位叫陶心兒的情人,他曾贈一首《南歌子》給這位名妓,末句的“天外一鉤殘月,帶三星”,就是為陶心兒的“心”字打的啞謎。
才情都用在風塵女子身上,是不是有點“浪費”?以至于黃庭堅都看不過去了,寫了一首詩勸告他,其中有“才難不易得,志大略細謹”的文案,秦觀看了很不高興。
傳統的詩詞鑒賞,分析秦觀時,總是定性為寫“歌妓的戀情,同時又融入自己的身世之感”,但這并不適合解讀秦觀的所有愛情詞。拿他的經典名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來說,就并沒有牽連到什么仕途失意的身世之感。相反,如果結合他放浪的情感經歷來看,完全可以大膽地假設,這只是秦少游安慰癡情女子的托詞,或者說擺脫一段舊戀情的美麗借口。
秦觀鵲橋仙
鵲橋仙·纖云弄巧朝代:宋代
作者:秦觀
原文: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度通:渡)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纖薄的云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共訴相思,柔情似水,短暫的相會如夢如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注釋
纖云:輕盈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種巧妙的花樣。
飛星:流星。一說指牽牛、織女二星。
銀漢:銀河。迢迢:遙遠的樣子。暗度:悄悄渡過。
金風玉露:指秋風白露。李商隱《辛未七夕》:“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忍顧:怎忍回視。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語出宋玉《高唐賦》。
英譯
FairyoftheMagpieBridge
byQinGuan(1049-1100)
Thincloudsarecreatingworksdelicate;
Fallingstarscarrysorrowsdeep.
Overthevast,vastMilkyWay,
CowherdandWeavingGirlquietlymeet.
Meetinginsuchaclearandsweetautumnnight,
Therendezvousoutshinesmanyaworldlydate.
Tendernessflowsinthesoul’sretreat;
Sweethoursmelttheirheartsaway.
Theshort-livedMagpieBridgeisunbearabletosee,
Foronthemagpie-pavedbridgepartingcomesinhaste.
Ah,solongaslovekeeps,
Whatdiffers,missingeachotherdayafterday!
賞析
借牛郎織女的故事,以超人間的方式表現人間的悲歡離合,古已有之,如《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隱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歐陽修、張先、柳永、蘇軾等人也曾吟詠這一題材,雖然遣辭造句各異,卻都因襲了“歡娛苦短”的傳統主題,格調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觀此詞堪稱獨出機杼,立意高遠。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起句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則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征點明,練達而凄美。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結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這兩句既指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又表述了作者的愛情觀,是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這首詞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時代、跨國度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此詞熔寫景、抒情與議論于一爐,敘寫牽牛、織女二星相愛的神話故事,賦予這對仙侶濃郁的人情味,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詞中明寫天上雙星,暗寫人間情侶;其抒情,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讀來蕩氣回腸,感人肺腑。
詞一開始即寫“纖云弄巧”,輕柔多姿的云彩,變化出許多優美巧妙的圖案,顯示出織女的手藝何其精巧絕倫。可是,這樣美好的人兒,卻不能與自己心愛的人共同過美好的生活。“飛星傳恨”,那些閃亮的星星仿佛都傳遞著他們的離愁別恨,正飛馳長空。
關于銀河,《古詩十九首》云:“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盈盈一水間,近咫尺,似乎連對方的神情語態都宛然目。這里,秦觀卻寫道:”銀漢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銀河的遼闊,牛女相距之遙遠。這樣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銀河水,把兩個相愛的人隔開,相見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點”七夕“題意,同時緊扣一個”恨“字,他們踽踽宵行,千里迢迢來相會。
接下來詞人宕開筆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議論贊嘆道:“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一對久別的情侶金風玉露之夜,碧落銀河之畔相會了,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間千遍萬遍的相會。詞人熱情歌頌了一種理想的圣潔而永恒的愛情。“金風玉露”用李商隱《辛未七夕》詩:“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用以描寫七夕相會的時節風光,同時還另有深意,詞人把這次珍貴的相會,映襯于金風玉露、冰清玉潔的背景之下,顯示出這種愛情的高尚純潔和超凡脫俗。
“柔情似水”,那兩情相會的情意啊,就象悠悠無聲的流水,是那樣的溫柔纏綿。“柔情似水”,“似水”照應“銀漢迢迢”,即景設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夢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見又分離,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夢”,除言相會時間之短,還寫出愛侶相會時的'復雜心情。“忍顧鵲橋歸路”,轉寫分離,剛剛借以相會的鵲橋,轉瞬間又成了和愛人分別的歸路。不說不忍離去,卻說怎忍看鵲橋歸路,婉轉語意中,含有無限惜別之情,含有無限辛酸眼淚。回顧佳期幽會,疑真疑假,似夢似幻,及至鵲橋言別,戀戀之情,已至于極。詞筆至此忽又空際轉身,爆發出高亢的音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這兩句詞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要經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只要能彼此真誠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貴得多。這兩句感情色彩很濃的議論,成為愛情頌歌當中的千古絕唱。它們與上片的議論遙相呼應,這樣上、下片同樣結構,敘事和議論相間,從而形成全篇連綿起伏的情致。這種正確的戀愛觀,這種高尚的精神境界,遠遠超過了古代同類作品,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這首詞的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余味無窮。作者將畫龍點睛的議論與散文句法與優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結合起來,起伏躍宕地謳歌了人間美好的愛情,取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小編推薦更多相關文章】
秦觀鵲橋仙翻譯
鵲橋仙秦觀教案
秦觀《鵲橋仙》賞析
《鵲橋仙》秦觀詞作鑒賞
秦觀《鵲橋仙》草書書法作品
鵲橋仙秦觀
鵲橋仙全文閱讀:
出處或作者: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鵲橋仙全文翻譯:
彩云顯露著自己的乖巧,流星傳遞著牛女的'愁恨。縱然那迢迢銀河寬又闊,
鵲橋上牛郎織女喜相逢。團圓在金風習習霜降日,勝過了人間多少凡俗情。
莫說這含情脈脈似流水,莫遺憾美好時光恍如夢。莫感慨牛郎織女七夕會,
莫悲傷人生長恨水長東。只要是真情久長心相印,又何必朝朝暮暮度此生。
鵲橋仙對照翻譯: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彩云顯露著自己的乖巧,流星傳遞著牛女的愁恨。縱然那迢迢銀河寬又闊,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鵲橋上牛郎織女喜相逢。團圓在金風習習霜降日,勝過了人間多少凡俗情。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莫說這含情脈脈似流水,莫遺憾美好時光恍如夢。莫感慨牛郎織女七夕會,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莫悲傷人生長恨水長東。只要是真情久長心相印,又何必朝朝暮暮度此生。
【小編推薦更多相關文章】
秦觀鵲橋仙翻譯
鵲橋仙秦觀教案
秦觀《鵲橋仙》賞析
《鵲橋仙》秦觀詞作鑒賞
秦觀《鵲橋仙》草書書法作品
秦觀《鵲橋仙》
《鵲橋仙》
年代:宋作者: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
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
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作品賞析
【注釋】:
①纖云弄巧:是說纖薄的云彩,變化多端,呈現出許多細巧的花樣。
②金風:秋風,秋天在五行中屬金。 玉露:秋露。這句是說他們七夕相會。
③忍顧:怎么忍心回顧。
【評解】
《鵲橋仙》原是為詠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而創作的樂曲。
本詞的內容也正是詠此神話。上片寫佳期相會的盛況,下片則是寫依依惜別之情。這首詞將抒情、寫景、議論融為一體。
意境新穎,設想奇巧,獨辟蹊徑。寫得自然流暢而又婉約蘊藉,余味雋永。
【集評】
張燕瑾《唐宋詞選析》:秦觀的這首《鵲橋仙》獨具豐彩,是富有創造精神的好作品。它既沒有慨嘆會少離多,也沒有抒發脈脈的相思。卻自出機抒,歌頌堅貞不渝、誠摯不欺的愛情。
沈祖棻《宋詞賞析》:這首詞上、下片的結句,都表現了詞人對于愛情的不同一般的看法。他否定了朝歡暮樂的庸俗生活,歌頌了天長地久的忠貞愛情。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文史知識》(19【第82句】:12):秦觀的這首《鵲橋仙》上片以“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發抒感慨,下片詞人將意思翻進一層,道出了“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愛情真諦。這字字珠璣、落地若金石聲的警策之語,正是這首詞流傳久遠,歷久而不衰的關鍵所在。
--引自惠淇源《婉約詞》
此詞熔寫景、抒情與議論于一爐,敘寫牽牛、織女二星相愛的神話故事,賦予這對仙侶濃郁的人情味,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詞中明寫天上雙星,暗寫人間情侶;其抒情,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讀來蕩氣回腸,感人肺腑。
詞一開始即寫“纖云弄巧”,輕柔多姿的云彩,變化出許多優美巧妙的圖案,顯示出織女的手藝何其精巧絕倫。可是,這樣美好的人兒,卻不能與自己心愛的人共同過美好的生活。“飛星傳恨”,那些閃亮的星星仿佛都在傳遞著他們的離愁別恨,正在飛馳長空。
關于銀河,《古詩十九首》云:“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盈盈一水間,近在咫尺,似乎連對方的神情語態都宛然在目。
這里,秦觀卻寫道:“銀漢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銀河的遼闊,牛女相距之遙遠。這樣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銀河水,把兩個相愛的人隔開,相見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點“七夕”題意,同時緊扣一個“恨”字,他們踽踽宵行,千里迢迢來相會。
接下來詞人宕開筆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議論贊嘆道:“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一對久別的情侶在金風玉露之夜,在碧落銀河之畔相會了,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間千遍萬遍的相會。詞人熱情歌頌了一種理想的圣潔而永恒的愛情。“金風玉露”用李商隱《辛未七夕》詩:“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用以描寫七夕相會的時節風光,同時還另有深意,詞人把這次珍貴的相會,映襯于金風玉露、冰清玉潔的背景之下,顯示出這種愛情的高尚純潔和超凡脫俗。
“柔情似水”,那兩情相會的情意啊,就象悠悠無聲的流水,是那樣的溫柔纏綿。“柔情似水”,“似水”照應“銀漢迢迢”,即景設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夢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見又分離,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夢”,除言相會時間之短,還寫出愛侶相會時的復雜心情。“忍顧鵲橋歸路”,轉寫分離,剛剛借以相會的鵲橋,轉瞬間又成了和愛人分別的'歸路。不說不忍離去,卻說怎忍看鵲橋歸路,婉轉語意中,含有無限惜別之情,含有無限辛酸眼淚。
回顧佳期幽會,疑真疑假,似夢似幻,及至鵲橋言別,戀戀之情,已至于極。詞筆至此忽又空際轉身,爆發出高亢的音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這兩句詞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要經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只要能彼此真誠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貴得多。這兩句感情色彩很濃的議論,與上片的議論遙相呼應,這樣上、下片同樣結構,敘事和議論相間,從而形成全篇連綿起伏的情致。這種正確的戀愛觀,這種高尚的精神境界,遠遠超過了古代同類作品,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這首詞的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余味無窮。作者將畫龍點睛的議論與散文句法與優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結合起來,起伏躍宕地謳歌了人間美好的愛情,取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此詞的結尾兩句,是愛情頌歌當中的千古絕唱。
【小編推薦更多相關文章】
《鵲橋仙》
鵲橋仙秦觀教案
秦觀《鵲橋仙》賞析
《鵲橋仙》秦觀詞作鑒賞
宋·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