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一種產生感想之后寫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來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種讀書和學習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文字,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心得體會(合集七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心得體會
縱觀歷史,華夏文明燦爛輝煌無一不是由人民創造的,整個新中國史,也是一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追逐中國夢的探索史、奮斗史和創業史,人民群眾創造了歷史,書寫了傳奇,實現了經濟騰飛。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講話,是遵循歷史的客觀總結,也是指明黨和人民魚水之情的肺腑之言,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偉大情懷。
人民至上就是要凝聚人民群體智慧,迎戰歷史磨難。人民是歷史車輪的推動者,也是歷史的締造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戰場上,人民是真正的主力軍。醫護人員、公安干警、社區工作者、志愿者、海外華人……人民的偉大力量匯聚成全民抗疫的中流砥柱,而人民的智慧在這場戰疫中也被展現得淋漓盡致。網格化管理、無人機喊話、村村響喇叭、一戶一人出行制度……各出奇思,各用奇招。這場全民戰疫中,閃爍著人民群眾的集體智慧,展現出人民群眾的強大力量,在人民的“英雄光輝”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在中國正一步步取得積極成效。
人民至上就是要密切黨群血肉聯系,牢牢扎根人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民是水,我們是舟,如果為官不為民,舟就會沉沒。黨員干部要帶領好、引領好、服務好人民,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既考驗領導魅力,更體現人格素養。疫情這塊“驗金石”,更讓許多黨員干部經受住了考驗,錘煉了黨性,提升了為民服務的意識和能力,密切了黨和群眾的血肉聯系,增強了黨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人民至上就是要牢記初心踐行使命,為人民謀幸福。孟子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一旦脫離人民,背道而馳,我們什么都不是。黨員干部必須牢記與人民的“魚水”關系,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風浪考驗面前無所畏懼,人民群眾締造了歷史,創造了財富,就應共享發展紅利。
當前,中國人民向黨之心空前凝聚,愛國之情空前高漲,奮進之力空前強勁。疫情過后,廣闊天地必將大有作為!
【篇二】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心得體會
“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要強化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時刻防范衛生健康領域重大風險。”“只有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健全預警響應機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織密防護網、筑牢筑實隔離墻,才能切實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衛生安全問題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內容包羅萬象。中國社會有著復雜、多元的治理需要,長期保持衛生安全穩定并非易事。我國之所以能成為疫情期間第一個保持穩定的國家,關鍵在于我們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并把握住了維護衛生安全的一些重要原則。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安全大如天。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改革發展的基本前提。疫情期間,基層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針對人民群眾的衛生安全需要開展工作,通過這次疫情,我國更加加深了衛生安全相關法律來保證人民的安全,保證人民的健康平安。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告誡的,“每一次災難過后,我們就應該變得更加聰明。”此次疫情的爆發,我國的衛生系統暴露了很多問題和弊端,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在體制機制上查漏補缺,時刻防范衛生健康領域重大風險。我們要針對此次疫情出現的問題,布下一個密集、縝密的人民健康防護網,需要貫徹預防為主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常備不懈,著力下好平時功夫;基層工作中,更要借此次疫情出現的問題,建立有效的防護網,區域聯動、人員調集,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公共衛生社區防護體制……瞄準的是全局性、長遠性、系統性,迫切需要各方面系統集成,合力落實。
“人類終將戰勝疫情,但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對人類來說不會是最后一次。”唯有正視存在的問題,加大改革的力度,增強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的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才能始終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放在首位、落到實處,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注入強大力量。
【篇三】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心得體會
公務員擁有一個親切而響亮的名字——人民公仆,這四個字包含了人民群眾對我們的期待和對公務員們的無限鞭策,他時刻提醒著我們要做一名人民滿意的公務員。
德國詩人海涅曾寫道:“思想走在行動的前面,就像閃電走在雷鳴之前一樣。”廣大黨員干部只有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才能始終忠誠于黨和人民。
縱觀歷史,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涌現了無數理想信念堅定的共產黨員,“把人民群眾裝在心里”的焦裕祿、“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公正為民的好法官”鄒碧華、“守島英雄”王繼才……這些杰出代表,憑借著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信仰,詮釋了共產黨人應有的精神追求,只要堅守初心,堅定信仰,就一定能戰勝困難,取得勝利。在新時代的使命下,廣大黨員干部更要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牢記初心,堅定信仰,砥礪奮斗,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新時代呼喚新擔當新作為,每名黨員干部都要將人民群眾的憂樂掛在心頭,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憂群眾之所憂,幫群眾之所需,肩負起了為黨分憂、為國干事、為民謀利的責任,堅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努力奮斗!
【篇四】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心得體會
“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22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參加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黨的理想信念、性質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對黨的奮斗歷程和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落實到做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去。
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滿懷深情。以人民為中心,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叮囑,一再強調。“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其貫穿于治國理政的全部工作之中。如今,在全國兩會會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再度宣示以人民為中心,發人深省,意蘊深長。
以人民為中心,就是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世間萬物,人是最寶貴的。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一開始就明確要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毅然“封城”、應收盡收、全力救治……可以說,中國之所以能在較短時間有力扭轉“戰局”,這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執政理念、價值追求直接相關。眼下,大戰尚未打完,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要求沒有變。不惜一切代價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各地各單位依然使命在肩。
以人民為中心,務必緊緊依靠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在疫情大考中,全國動員、全民參與,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前所未有。各地面臨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進一步發揮人民的首創精神,始終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才能不斷鞏固擴大戰果,奮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以人民為中心,就要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告誡:“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當前,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個“宏大”的命題,最終都要落在“人”上,都要從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抓起。就業、教育、社保、醫療、住房、養老……在提交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諸多舉措都有強烈的民生導向。在如此關鍵的一年,全力保民生,繼續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至為關鍵。尤其需要強調的是,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各級領導干部要進一步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要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在做任何一個決定時,都要衡量順不順民意、合不合民情;在辦任何一件事情時,都應考慮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越是面臨收官,越是接近“終點”,我們越要牢記初心使命,越要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凝聚奮進力量。
【篇五】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心得體會
俗話說“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從這句話就充分體現了人民群眾的重要性。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根本目的就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這一理論充分彰顯了“人民”二字在中國共產黨的心目中的千鈞分量,明白人民安全才是國家安全的基石。
人民至上,從來都是鮮活的、生動的、具體的,新時代的共產黨人,應當展現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民至上”新篇章。從新冠病毒爆發以來,在中國,人民至上這一理論得到了充分體現。人民至上,表現在無數“逆行者”對生死的無畏,在生死之間“擺渡”,在沒有硝煙戰場的沖鋒。在自然災害的面前,人民是那么地無助,但是國家成為了我們堅強的后盾,為我們撐起了一片明媚的陽光。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人民至上表現在對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家庭、每一個群眾的“不拋棄、不放棄”上,務必實現“一戶不落、一個不少”,務必實現年內全部脫貧、全面小康。
人民至上就是要立足本職工作,作為黨的基礎干部要去傾聽群眾的聲音,并且還有為群眾發聲,體察百姓的疾苦,為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群眾笑起來了才說明事情辦好了。人民至上要心系百姓,懂他們的冷暖,只有真正為百姓辦事的人才會讓人們記住和敬仰。人民至上要敢于擔當,在大是大非面前,總要有人沖在前面,為人民群眾遮風擋雨,讓人們深深地記住一句話“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
人民要有信心,國家才有未來和力量。只有人民更加自信,才能不斷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社會的發展;不斷促進社會民生發展,讓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人民是執政的根本,民之所望,就是改革所向。群眾具有鮮活的生活經驗,具有無限的創造潛能,他們的需求和主張往往就是最能反映社會發展的需要與趨勢,所以人民至上不是一句空話,我們也不能空談,要發揮其作用,并實實在在地落到實處。
【篇六】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心得體會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各位同事,大家晚上好!我是xx,今天我代表行政后勤組參加比賽,我演講的題目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20xx年的春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個春節,1月24日,大年除夕晚上醫院緊急通知“因疫情影響,取消春節休假”,“為戰勝疫情而努力”、“召必回,戰必勝”的回復紛至沓來,一場全民抗擊疫情的阻擊戰就此拉開序幕。
這場全民抗疫、贏戰疫情的背后,誠如總書記所言,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是舍“小家”為“大家”, 堅守“國家至上”的家國情懷。
國家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在全國范圍調集最優秀的醫生、最急需的資源、最先進的設備,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為生命接力,詮釋了“生命至上”的誓言。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力馳援、物資支援,十天建成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人民“封閉一座城,守護一國人”的犧牲奉獻讓世人看到“國家至上”的精誠團結。
我們用實際行動書寫“大家”與“小家”之間的抗疫答卷,用“四海為家共飲和”的初心輝映為國為民、盡心盡責共筑的安全防線,用“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再逆行”為全球治理提供堅實保障。
我們深刻感受到,中國共產黨時刻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無論是在重疫區的武漢,還是在預檢分診第一道防線的我院急診科、感染科,又或是觀察隔離點;從最初的取消假期、堅守崗位,到單獨開辟石亭隔離觀察治療點,再到四名護士挺身而出馳援武漢;從緊抓疫情防控工作,到堅守疫情防控不放松,再到醫院作為新冠疫苗接種點及疫苗接種保障醫院;一份份制度不斷出臺,一套套方案接連規范;無論是普通員工,還是黨員干部,每個人都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默默付出,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特大歷史事件中個人的力量雖然是渺小的,但是卻能夠看到被放大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性格畫像,是體面、是堅忍、是勇敢、是奉獻、是永不放棄!
忘不了武昌醫院因疫情殉職的院長劉智明,靈車經過醫院門口時,他的遺孀,武漢市第三醫院的護士長蔡利萍追著車痛哭;忘不了肖賢友,在彌留之際寫下“我的遺體捐國家”之后歪歪扭扭的四個字:“我老婆呢”;忘不了李文亮,無論他的身份被官方和民間,不同觀點和立場的人以不同的方式怎樣定義,他都是個好人,一個像我們一樣過著平凡生活,卻因為這次疫情展現出平凡人的偉大的好人;忘不了追著靈車喊媽媽的人;忘不了在陽臺上敲盆求助的人,忘不了患腦癱被父親照顧16年,父親隔離6天后死在家中的人。
我們中華民族,是因為始終記得來時的路,才能數次在風雨飄搖中挺過來,磕磕絆絆地走過了五千年,才能把祖先的火種送到此時此刻。
我們沒有理由忘記苦難,忘記那些逝去的人。他們有的偉大,有的平凡,但相同的是:兩個月、三個月之前他們還是在為暗戀的對象、為孩子的婚事、為公積金和商貸而苦惱的人,如今卻都成了墓碑上的名字。
身體健康是人民幸福最基礎的保障。沒有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甚至就是一句空話,只有將生命至上落到實處,人民至上才有抓手,經濟社會發展才有意義。在一定意義上,人民至上就是生命至上,生命至上就是人民至上。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黨的價值取向,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組成部分。在黨的領導下,我相信明天會更好!
謝謝大家!
【篇七】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心得體會
1.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戰雙贏”????
堅決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天津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作為軍令、戰令,不折不扣認真落實,從最快速度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到全面進入戰時狀態、落實戰時機制、樹立戰時思維、采取戰時方法;從斷然處置“歌詩達賽琳娜號”郵輪、馬來西亞來津航班、天津動車客運段,贏得“海陸空”疫情防控戰役勝利,到“寶坻戰疫”挨戶敲門、萬人排查;從推出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便民門診,在線義診、送藥到家,到安排財政補貼6800余萬元,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助力困難群體渡過疫情難關。天津戰疫把人民至上的理念貫徹到底,救治攻堅、疫情防控齊頭并進,民生保障、城市治理細致入微,凝聚起最寶貴的民心民氣。
堅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持續抓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當好拱衛首都的“護城河”。全力推動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復學復業,做好“接鏈”“促需”“護企”,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促進消費回升,狠抓惠企政策措施落實。營造“安商、護商”的良好營商環境,積極為市場主體牽線搭橋,幫助解決燃眉之急、尋找發展新機,推動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開展“云招商”“云洽談”“云簽約”,向社會公布今年重點建設、重點儲備項目清單,大大提振了投資信心。
堅定“化危為機”,推動高質量發展。天津把發展方位置于“兩個大局”中去考量,對“國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數,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當前的困難、風險、挑戰,充分發揮區位、交通、政策等方面優勢,在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更大作為。搶抓智能時代新機遇,緊緊扭住先進制造業、實體經濟這個根本,大力發展智能科技產業,加快推動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特高壓等“新基建”,穩步推進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智能+”升級,跑出產業轉型升級“加速度”,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新舊動能轉換。連續舉辦四屆世界智能大會,設立百億元智能制造財政專項資金,創建60間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打造智慧城市中新天津生態城樣板,提出港口智慧化轉型“天津港方案”,形成智能科技的豐富應用場景。
2.念好“人民大學”,在砥礪初心中強化使命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天津堅持以民評民說為標準、以民心民力為依靠、以民意民聲為依據、以民愿民盼為方向、以民惠民富為目標、視民苦民痛為失職,引領廣大黨員干部在“人民大學”終身修煉中,實現執政為民。連續多年將財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改善和保障民生,讓人民群眾及時享受到改革發展的“紅利”。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要求,建立健全合理兼顧各類人員的社會保障待遇確定和正常調整機制。堅持城鄉統籌,推進低保、低收入家庭、醫療救助等保障標準城鄉一體化,連續多年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標準。
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連續13年每年實施20項民心工程,從城市到農村,項項都是實打實的硬任務、真舉措,從就業、住房、教育、養老、醫療到環境、食品安全、交通出行等各個方面,不斷補齊民生短板,讓群眾年年有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凝聚起可貴的民心民氣。開展結對幫扶困難村工作,選派2000余名黨員干部,組成684個駐村工作組,結對幫扶1000個相對落后的困難村,與農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雙腳沾滿泥土,心中沉淀民情,小康路上一個也不掉隊。
堅持“向群眾匯報”。天津建立向群眾匯報制度,請群眾評判,讓群眾監督。舉辦“向群眾匯報”主題新聞發布會,新聞媒體推出“向群眾匯報?請群眾閱卷”特別報道,讓各職能部門張榜公布年度答卷,接受群眾檢驗。建立“津云”大數據平臺,開設“政民零距離”“百姓問政”“公仆走進直播間”欄目,8890便民服務熱線全年無休,受理百姓訴求。每年20項民心工程項目的確定,先期通過媒體、熱線等廣泛征集群眾意見建議,與百姓需求對標,由百姓做主。相關主管部門及時報告目標、進度和結果,讓群眾明明白白。工程驗收采取人大代表票決制,讓群眾監督過程、評價結果,百姓滿意才能算合格,讓群眾真滿意而不是“被滿意”。
下一篇:眼科醫院宣傳標語集錦6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