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文言文《伶官傳序》原文及翻譯
正文: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綿囊,負(fù)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dú)憐人也哉!作《伶官傳》。
翻譯:
唉!盛衰的道理,雖說是天命決定的,難道說不是人事造成的嗎?推究莊宗所以取得天下,與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傳說晉王臨死時(shí),把三枝箭賜給莊宗,并告訴他說:"梁國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與我約為兄弟,可是后來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這三件事是我的遺恨。交給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記你父親報(bào)仇的志向。"莊宗受箭收藏在祖廟。以后宗莊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隨人官員,用豬羊去祭告祖先,從宗廟里恭敬地取出箭來,裝在漂亮的絲織口袋里,使人背著在軍前開路,等打了勝仗回來,仍舊把箭收進(jìn)宗廟。
當(dāng)他用繩子綁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裝著梁國君臣的'頭,走進(jìn)祖廟,把箭交還到晉王的靈座前,告訴他生前報(bào)仇的志向已經(jīng)完成,他那神情氣慨,是多么威風(fēng)!等到仇敵已經(jīng)消滅,天下已經(jīng)安定,一人在夜里發(fā)難,作亂的人四面響應(yīng),他慌慌張張出兵東進(jìn),還沒見到亂賊,部下的兵士就紛紛逃散,君臣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頭發(fā)來對天發(fā)誓,抱頭痛哭,眼淚沾濕衣襟的可憐地步,怎么那樣的衰敗差勁呢!難道說是因?yàn)槿〉锰煜码y,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這樣的嗎?還是推究他成功失敗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書》上說:"自滿會(huì)招來損害,謙虛能得到益處。"憂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當(dāng)他興盛時(shí),普天下的豪杰,沒有誰能和他相爭;到他衰敗時(shí),數(shù)十個(gè)樂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國滅,被天下人恥笑。禍患常常是由一點(diǎn)一滴極小的錯(cuò)誤積累而釀成的,縱使是聰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種愛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結(jié)果陷于困窮,難道僅只是溺愛伶人有這種壞結(jié)果嗎?于是作《伶官傳》。
歐陽修苦讀文言文原文翻譯
歐陽修苦讀,中國古代勤學(xué)勵(lì)志的典故之一,我們看看下面的歐陽修苦讀文言文原文翻譯,大家一起閱讀吧!
歐陽修苦讀文言文原文翻譯
《歐陽公事跡》
【原文】
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xí)円雇鼘嬍常┳x書是務(wù)。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注釋
【第1句】:選自《歐陽公事跡》,題目為編者所加。
【第2句】:歐陽公:指歐陽修,北宋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
【第3句】:先公:指歐陽修
【第4句】:孤:失去父親
【第5句】:荻:指蘆葦一類的植物
【第6句】:以:用
【第7句】:誦:(多誦古人篇章)朗誦
【第8句】:使:讓
【第9句】:為:做
【第10句】:及:等到
【第11句】:稍:稍微
【第12句】:閭里:鄉(xiāng)里、鄰里
【第13句】:士人:讀書人
【第14句】:或:有的.時(shí)候
【第15句】:因:趁機(jī);借……機(jī)會(huì)。
【第16句】:書:寫
【第17句】:詩賦文字:詩歌文章
【譯文】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shí)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里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shí)接著進(jìn)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譯文二
歐陽修在四歲時(shí)失去了父親,家境貧窮,沒有錢供他上學(xué)。歐陽修的母親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讓他學(xué)習(xí)寫詩。到他年齡大些了,家里沒有書可讀,他就到鄉(xiāng)里的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shí)借此機(jī)會(huì)抄錄下來。還未抄完,就已經(jīng)能背誦文章,以至于白天黑夜廢寢忘食,歐陽修只用心讀書。他從小時(shí)候起所寫的詩歌文章,像大人寫的一樣有文采。
歐陽修誨學(xué)原文翻譯
《歐陽修誨學(xué)》是歐陽修創(chuàng)作的文學(xué)作品。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砹藲W陽修誨學(xué)原文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xué),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
——選自歐陽修《誨學(xué)說》
注釋
1知道:懂得道理
2然:然而
3常德:指固有的特點(diǎn)、本性。常,固定
4以:把
5害:妨礙,影響
4因物則遷:由于受外界影響而改變。因,順著。遷,變化
5舍:放棄,舍棄
6念:思考
譯文
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學(xué)習(xí),也就不會(huì)懂得道理。然而玉這種東西,有(它)永恒不變的`特性,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但也還是玉,(它的特性)不會(huì)受到損傷。人的本性,由于受外界影響而改變。因此,人們?nèi)绻粚W(xué)習(xí),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從而變成品行惡劣的小人,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3),字永叔,號(hào)醉翁,又號(hào)六一居士。漢族,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今永豐縣沙溪人)。謚號(hào)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
歐陽修苦讀原文翻譯
歐陽修苦讀,中國古代勤學(xué)勵(lì)志的典故之一。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是歐陽修苦讀原文翻譯,歡迎閱讀。
歐陽修苦讀原文
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xí)円雇鼘嬍常┳x書是務(wù)。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歐陽修苦讀翻譯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shí)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里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shí)接著進(jìn)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