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下冊第1課《文言文兩則》參考
教學目標:
【第1句】:學會三個生字,理解語句意思,把握課文內容,體會做事要專心致志的道理。
【第2句】: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
【第3句】:初步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培養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
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背誦。
教學難點:
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背誦。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有關孟子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第1句】:激趣導入
【第1句】:談話交流,導入新課。
【第2句】:簡介作者,認識孟子。
【第3句】:板書課題,理解課題。
【第2句】:試讀質疑
【第1句】:初讀課文。交流對課文的印象,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點。
【第2句】:再讀課文。指導學生借助課后注釋和工具書,了解故事大意,并就不懂的地方自由質疑。
【第3句】:研讀交流
【第1句】:探究疑難,深入研讀:
⑴“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①引導學生對照注釋,文案文案的意思,同時借助課件,幫助學生初步掌握理解文言文詞句的基本方法。
②相機指導學生理解“者”、“也”的含義。
③通過反復誦讀,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
⑵“使弈秋誨二人弈……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①自由朗讀,交流對這兩句話的理解,明白幾個“之”的不同意思。
②學習生字,指導識記書寫。
③運用成語分別概括兩人不同的學習態度,了解白話文與文言文的聯系,感受祖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④指導朗讀。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文言文的語言美。
⑶“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①理解交流句意,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把文案的意思說明白,說順暢。
②指導朗讀,體會文言文朗讀的語氣。
【第2句】:串聯全文,整體把握:
師生問答,要求學生用課文中相應的語句回答老師的提問,從而幫助學生疏通全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第4句】:吟誦體味
【第1句】:教師配樂朗誦。
【第2句】:學生自由練讀。
【第3句】:嘗試背誦古文。
【第4句】:學生配樂誦讀。
【第5句】:拓展延伸
【第1句】:出示“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孟子?告子》原文中未選入本課的一句話),組織理解交流,加深對課文思想內涵的感悟。
【第2句】:將《刻舟求劍》、《守株待兔》等文言小故事發到網上,鼓勵學生課后閱讀,并通過網絡與老師交流。
板書設計:
學弈
專心致志,則得也!
第二課時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第1句】: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正確書寫:汝、盤、盂,滄滄涼涼、探湯。
【第2句】:正確熟練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第3句】:能借助注釋讀懂文案。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學會讀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第4句】:多角度談談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理解寓意。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有關太陽、地球的知識。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第1句】:課文朗讀課件。
【第2句】:孔子有關名言。
【第3句】:地球、太陽的關系圖。
教學步驟:
【第1句】:談話導入,問題激趣
【第1句】:同學們知道孔子嗎?(交流課前收集資料)
【第2句】:孔子是古代教育家、思想家,他有許多啟迪后人的格言。大家收集了嗎?
【第3句】:師也收集了孔子關于學習的名言。(出示,讀)
【第4句】:“孔子之后,一無孔子”。博學的孔子東游時卻被兩個小孩子的問題難住了,是什么問題呢?(板書課題)
【第2句】:初讀課文
【第1句】:文言文讀書方法:第一步讀準字音:
⑴學生自讀課文。
⑵指名讀生字詞。
⑶指名讀課文。
【第2句】:第二步:讀出節奏。
【第3句】:第三步:結合注釋讀懂大意,釋題。
【第3句】:深入讀思,加深理解
【第1句】:學生自由讀思第二段,兩個小孩的觀點有什么不同?
日始(近,遠)
日中(遠,近)
⑴指名說觀點。
⑵讀相關文案。
⑶理解兩個孩子觀點有什么不同。
【第2句】:讀思【第3句】:四段,兩個小孩觀察到的太陽有什么不同的特點?
⑴板書:如車蓋──如盤盂。
⑵比劃“車蓋、盤盂”大小。
⑶讀相關文案,理解反問句,明確“乎”即“嗎”。
⑷同法學習第二個小孩的發現,理解“滄滄涼涼”如“探湯”。
⑸讀兩小孩的發現,體會辯斗語氣(多種形式),兩小孩可愛嗎?
【第3句】:你贊同誰的觀點,出示圖片,你發現了什么?解決難點。
【第4句】:孔子贊同誰的呢?從什么地方知道的?讀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第5句】:創造想象:孔子會怎么回答呢?(出示孔子名言)
【第6句】:從孔子的回答中明白了什么?(宇宙無限、知識無窮)
【第4句】:作業
【第1句】:試背課文。
【第2句】: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第3句】:搜集資料,解決兩個小孩提出的問題。
板書設計:
兩小兒辯日
日初日中
一兒:如車蓋一兒:如盤盂
(近)(遠)
一兒:滄滄涼涼一兒:如探湯學無止境
(遠)(近)
結果:孔子不能決也。
教學反思:
閱讀教學中“讀”的有效性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字句之中有聲情,有氣韻,有見識,有抱負,不讀,一切精華都不會自動顯露出來,只能是紙上的鉛字符號,那是“死”的,要把“死”的變成“活”的,只有讀,讓它先在你的嘴上活起來,然后才能在你的心里活起來。文言文的學習更是如此。文言文的“讀”如何更有效呢?我從執教《兩小兒辯日》做了下面的.嘗試:
【第1句】:初讀課文,注意讀的層次:
文言文的初讀可分三步進行: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讀出節奏,借助注釋讀出大意。
【第2句】:深入理解,讀有重點、目的:
文言文的學習不應是串字串句的講,閱讀中應也有研讀的重點。如《兩小兒辯日》中我把兩小兒的對話作為研讀的重點,課堂中讓學生靜靜地讀,探究地讀,讀中理解,讀出理解。
【第3句】:創設情景,讀出情趣或品讀感悟,積累語言:
《兩小兒辯日》中兩小兒對太陽的認識主要是對話表現出來的,而對話又是辯斗的形式。學文中我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學生模擬辯斗的情景。同桌讀,表演讀、創造性地讀,學生讀、辯,情緒高漲。
通過這些不同形式,層次的“讀”,學生們較好地理解了課文,并學會了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增進了對文言文的喜愛,培養了對語言的感悟能力。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1課《文言文兩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第1句】:學會三個生字,理解語句意思,把握課文內容,體會做事要專心致志的道理。
【第2句】: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
【第3句】:初步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培養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
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背誦。
教學難點:
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背誦。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有關孟子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第1句】:激趣導入
【第1句】:談話交流,導入新課。
【第2句】:簡介作者,認識孟子。
【第3句】:板書課題,理解課題。
【第2句】:試讀質疑
【第1句】:初讀課文。交流對課文的印象,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點。
【第2句】:再讀課文。指導學生借助課后注釋和工具書,了解故事大意,并就不懂的地方自由質疑。
【第3句】:研讀交流
【第1句】:探究疑難,深入研讀:
⑴“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p>
①引導學生對照注釋,文案文案的意思,同時借助課件,幫助學生初步掌握理解文言文詞句的基本方法。
②相機指導學生理解“者”、“也”的含義。
③通過反復誦讀,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
⑵“使弈秋誨二人弈……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①自由朗讀,交流對這兩句話的理解,明白幾個“之”的不同意思。
②學習生字,指導識記書寫。
③運用成語分別概括兩人不同的學習態度,了解白話文與文言文的聯系,感受祖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④指導朗讀。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文言文的語言美。
⑶“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p>
①理解交流句意,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把文案的意思說明白,說順暢。
②指導朗讀,體會文言文朗讀的語氣。
【第2句】:串聯全文,整體把握:
師生問答,要求學生用課文中相應的語句回答老師的提問,從而幫助學生疏通全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第4句】:吟誦體味
【第1句】:教師配樂朗誦。
【第2句】:學生自由練讀。
【第3句】:嘗試背誦古文。
【第4句】:學生配樂誦讀。
【第5句】:拓展延伸
【第1句】:出示“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孟子?告子》原文中未選入本課的一句話),組織理解交流,加深對課文思想內涵的感悟。
【第2句】:將《刻舟求劍》、《守株待兔》等文言小故事發到網上,鼓勵學生課后閱讀,并通過網絡與老師交流。
板書設計:
學弈
專心致志,則得也!
第二課時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第1句】: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正確書寫:汝、盤、盂,滄滄涼涼、探湯。
【第2句】:正確熟練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第3句】:能借助注釋讀懂文案。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學會讀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第4句】:多角度談談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理解寓意。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有關太陽、地球的知識。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第1句】:課文朗讀課件。
【第2句】:孔子有關名言。
【第3句】:地球、太陽的關系圖。
教學步驟:
【第1句】:談話導入,問題激趣
【第1句】:同學們知道孔子嗎?(交流課前收集資料)
【第2句】:孔子是古代教育家、思想家,他有許多啟迪后人的格言。大家收集了嗎?
【第3句】:師也收集了孔子關于學習的名言。(出示,讀)
【第4句】:“孔子之后,一無孔子”。博學的孔子東游時卻被兩個小孩子的問題難住了,是什么問題呢?(板書課題)
【第2句】:初讀課文
【第1句】:文言文讀書方法:第一步讀準字音:
⑴學生自讀課文。
⑵指名讀生字詞。
⑶指名讀課文。
【第2句】:第二步:讀出節奏。
【第3句】:第三步:結合注釋讀懂大意,釋題。
【第3句】:深入讀思,加深理解
【第1句】:學生自由讀思第二段,兩個小孩的觀點有什么不同?
日始(近,遠)
日中(遠,近)
⑴指名說觀點。
⑵讀相關文案。
⑶理解兩個孩子觀點有什么不同。
【第2句】:讀思【第3句】:四段,兩個小孩觀察到的太陽有什么不同的特點?
⑴板書:如車蓋──如盤盂。
⑵比劃“車蓋、盤盂”大小。
⑶讀相關文案,理解反問句,明確“乎”即“嗎”。
⑷同法學習第二個小孩的發現,理解“滄滄涼涼”如“探湯”。
⑸讀兩小孩的發現,體會辯斗語氣(多種形式),兩小孩可愛嗎?
【第3句】:你贊同誰的觀點,出示圖片,你發現了什么?解決難點。
【第4句】:孔子贊同誰的呢?從什么地方知道的?讀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第5句】:創造想象:孔子會怎么回答呢?(出示孔子名言)
【第6句】:從孔子的回答中明白了什么?(宇宙無限、知識無窮)
【第4句】:作業
【第1句】:試背課文。
【第2句】: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第3句】:搜集資料,解決兩個小孩提出的問題。
板書設計:
兩小兒辯日
日初日中
一兒:如車蓋一兒:如盤盂
(近)(遠)
一兒:滄滄涼涼一兒:如探湯學無止境
(遠)(近)
結果:孔子不能決也。
教學反思:
閱讀教學中“讀”的有效性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弊志渲杏新暻?,有氣韻,有見識,有抱負,不讀,一切精華都不會自動顯露出來,只能是紙上的鉛字符號,那是“死”的,要把“死”的變成“活”的,只有讀,讓它先在你的'嘴上活起來,然后才能在你的心里活起來。文言文的學習更是如此。文言文的“讀”如何更有效呢?我從執教《兩小兒辯日》做了下面的嘗試:
【第1句】:初讀課文,注意讀的層次:
文言文的初讀可分三步進行: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讀出節奏,借助注釋讀出大意。
【第2句】:深入理解,讀有重點、目的:
文言文的學習不應是串字串句的講,閱讀中應也有研讀的重點。如《兩小兒辯日》中我把兩小兒的對話作為研讀的重點,課堂中讓學生靜靜地讀,探究地讀,讀中理解,讀出理解。
【第3句】:創設情景,讀出情趣或品讀感悟,積累語言:
《兩小兒辯日》中兩小兒對太陽的認識主要是對話表現出來的,而對話又是辯斗的形式。學文中我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學生模擬辯斗的情景。同桌讀,表演讀、創造性地讀,學生讀、辯,情緒高漲。
通過這些不同形式,層次的“讀”,學生們較好地理解了課文,并學會了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增進了對文言文的喜愛,培養了對語言的感悟能力。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同步練習:文言文兩則
六年級語文下冊每課一練【第1句】:《文言文兩則》練習
【第1句】:形近字組詞。
弈()俱()援()盂()
奕()懼()緩()孟()
【第2句】:按要求寫四字詞語。
【第1句】:意思與“專心致志”相近的四字詞語:
()()()
【第2句】:仿照“滄滄涼涼”寫疊詞:
()()()
【第3句】:選字填空。
誨悔
【第1句】:我會牢記老師的教()的。
【第2句】:對以前的'事,他感到很后()。
至致
【第3句】:他離開后()今還沒有來信。
【第4句】:由于他粗心大意,()使公司損失一百萬。
【第4句】:解釋帶點字的意思,并翻譯文案。
【第1句】: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句】:為是其智弗若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句】: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句】:孰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句】:閱讀《學弈》后,回答下面的問題。
【第1句】:寫出“之”在文案中的意思。
(1)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2)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第2句】:課文記敘了兩個人跟弈秋學下圍棋,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訴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句】:閱讀《兩小兒辯日》后,回答下面的問題。
【第1句】:找出文中的3對反義詞,寫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句】:抄寫文中的一個比喻句,并寫出這個文案把什么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句】:寫話:
學習了《兩小兒辯日》這篇課文,你喜歡文中的哪一個人物?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學語文參考答案:
【第1句】:弈(對弈)俱(面面俱到)援(援助)盂(痰盂)
奕(神采奕奕)懼(恐懼)緩(緩慢)孟(姓孟)
【第2句】:【第1句】:全神貫注聚精會神心無旁騖
【第2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干干凈凈
【第3句】:【第1句】:誨【第2句】:悔【第3句】:至【第4句】:致
【第4句】:
【第1句】:通:全。弈:下棋。文案意思:弈秋是全國的下棋高手。
【第2句】:為:因為。弗:不。文案意思: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
【第3句】:以:認為。去:離。文案意思: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第4句】:汝:你。知:通“智”。文案意思: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第5句】:【第1句】:(1)指弈秋的教導。指天鵝。
(2)他,指前一個人。他,指前一個人
【第2句】:非常專心,學得很好;不專心,老想著射天鵝,學得不如另一個好;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第6句】:【第1句】:近——遠大——小涼——熱
【第2句】: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這個文案把初升的太陽比作車蓋,把中午的太陽比作盤子。
六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兩則》詞句解析
【第1句】:學弈
【第1句】:奕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一個名叫秋的下棋人,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這句話告訴了我們為什么會有人要拜他為師并學下圍棋的原因。
【第2句】: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奕秋之為聽;
其中的一個人學棋專心致志,聚精會神,只聽奕秋一個人的教導,思想從不想別的。這句話告訴了我們這個人與另一學棋人的不同之處,也使我們明白了他能學好圍棋的原因。
【第3句】: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這句話告訴我們:在學習上三心二意的人遠遠不及專心的人學得好。
【第4句】:為是其智弗若與?
是說后一個學弈的人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這是一個設問句,引導讀者思考故事的寓意。
【第5句】:曰:非然也。
這一句是回答前面那個設問的。意思是:那個學得差的人不是由于智力不及那個學得好的.人,而是沒有專心學習的緣故。
【第2句】:兩小兒辯日
【第1句】: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距離人近,中午時就離人遠了。
【第2句】: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剛出時離人遠,中午時離人近。
【第3句】: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時大得像車蓋一樣,到了中午時就像盤子、碗口那樣小,這不正是遠的顯得小、近的顯得大嗎?
【第4句】: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太陽剛出來時涼絲絲的,到了中午的時候熱得就像把手伸進熱水里,這不正是近的就覺得熱,遠的就覺得涼嗎?
【第5句】:孰為汝多知乎?
誰說你知識豐富呢?
上一篇:客戶管理的名言名句-經典名人名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