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誡子書》的原文及翻譯
《誡子書》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長,言簡意賅,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yǎng)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jīng)驗,著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jié)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誡子書》原文及翻譯,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誡子書》原文
夫(fú)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澹(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fú)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誡子書》翻譯/譯文
【第1句】:君子的操守,(應該)恬靜以修善自身,儉樸以淳養(yǎng)品德。不把名利看得輕淡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能平靜己心就不能實現(xiàn)遠大的目標。學習必須靜心,才識需要學習,不學習無從拓廣才識,不立志不能學習成功。沉迷滯遲就不能勵精求進,偏狹躁進就不能冶煉性情。年年歲歲時日飛馳,意志也隨光陰一日日逝去,于是漸漸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會,可悲地守著貧寒的居舍,那時(后悔)哪來得及!
【第2句】:高尚君子的行為,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第3句】:德才兼?zhèn)涞娜说钠沸?,要從寧靜中修養(yǎng)身心,用簡樸的行動來培養(yǎng)品德。不節(jié)儉,無從確立自己的志向;不寧靜,難以達到遠大的目標。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干必須努力學習;沒有刻苦的學習,就不能得到廣博的才智;沒有明確的志向,就不能學到要學的知識。沉溺散漫,就不能激勵精神;輕佻浮躁,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否則年齡隨時間流逝,意志伴同光陰消失,終于一事無成,只落得既不能繼承前人又不能有益后世的結(jié)局。到那時,在狹小的天地里悲傷、嘆息,又有什么用呢?
《誡子書》原文及翻譯
《誡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從文中可以看作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本文是小編精心編輯的《誡子書》原文及翻譯,希望能幫助到你!
《誡子書》原文及翻譯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韜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
君子的'品行,以安靜努力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以節(jié)儉努力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不恬淡寡欲就不能顯現(xiàn)出自己的志向,不寧靜安穩(wěn)就不能達到遠大的目標。學習必須靜下心來,才干必須學習才能增長。不學習就不能有廣博的才干,沒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學業(yè)。怠慢便不能振奮精神,冒險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年華隨時間流逝,意志隨歲月消磨,于是枝枯葉落,大多不能對社會有所作為。等到悲涼地守著貧窮的小屋時,后悔又怎么來的及呢?
最近在看三國,感覺還是學到不少東西,三國人物的志向遠大,才華橫溢,智謀過人等特性,真讓我嘆服?。≈袊臍v史真是博大啊,應該好好學學!
《誡子書》是諸葛亮寫給其子諸葛瞻的,全文短短八十六字,雖闡述的是敬業(yè)奉獻、修身養(yǎng)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讀來發(fā)人深省。
誡子書原文和翻譯
誡子書的作者是諸葛亮,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恼]子書原文和翻譯,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誡子書原文和翻譯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
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賞析
古代家訓,大都濃縮了作者畢生的生活經(jīng)歷、人生體驗和學術(shù)思想等方面內(nèi)容,不僅他的子孫從中獲益頗多,就是今人讀來也大有可借鑒之處。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被后人譽為“智慧之化身”,他的《誡子書》也可謂是一篇充滿智慧之語的家訓,是古代家訓中的名作。文章闡述修身養(yǎng)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讀來發(fā)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jié),后來更成為修身立志的名篇。
《誡子書》的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yǎng)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jīng)驗,著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jié)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
在《誡子書》中,諸葛亮教育兒子,要“澹泊”自守,“寧靜”自處,鼓勵兒子勤學勵志,從澹泊和寧靜的自身修養(yǎng)上狠下功夫。他說,“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意思是說,不安定清靜就不能為實現(xiàn)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探討,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不下苦功學習就不能增長與發(fā)揚自己的才干;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yè)成功?!吨T葛亮教育兒子切忌心浮氣躁,舉止荒唐。在書信的后半部分,他則以慈父的口吻諄諄教導兒子: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話看起來不過是老生常談罷了,但它是慈父教誨兒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話,是他人生的總結(jié),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這篇《誡子書》,不但講明修身養(yǎng)性的途徑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與學習的關(guān)系;不但講明了寧靜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則方面對其子嚴格要求,循循善誘,甚至在一些具體事情上也體現(xiàn)出對子女的細微關(guān)懷。在這篇《誡子書》中,有寧靜的力量:“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有節(jié)儉的力量:“儉以養(yǎng)德”;有超脫的.力量:“非澹泊無以明志”;有好學的力量:“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有勵志的力量:“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則不能勵精”;有性格的力量:“險躁則不能治性”;有惜時的力量:“年與時馳,意與歲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有簡約的力量。這篇文章短短幾十字,傳遞出的訊息,比起長篇大論,誡子效果好得多。
文章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說理平易近人,這些都是這篇文章的特出之處。
誡子書原文及翻譯
諸葛亮的《誡子書》可謂是一篇充滿智慧之語的家訓,是古代家訓中的名作。本內(nèi)容由小編跟大家分享,歡迎大家學習與借鑒!
誡子書原文:
兩漢: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淡泊一作:澹泊;慆慢一作:淫慢)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注釋
⑴誡:警告,勸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發(fā)語詞,引出下文的議論,無實在的意義。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
⑷養(yǎng)德:培養(yǎng)品德。
⑸澹(dàn)泊:也寫做“淡泊”,清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內(nèi)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寧靜:這里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遠:實現(xiàn)遠大目標。
⑺才:才干。
⑻廣才:增長才干。
⑼成:達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經(jīng)心。慢:懈怠,懶惰。勵精:盡心,專心,奮勉,振奮。
⑾險躁:冒險急躁,狹隘浮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冶性:陶冶性情。
⑿與:跟隨。馳:疾行,這里是增長的意思。
⒀日:時間。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是,就??萋洌嚎葜吐淙~,此指像枯葉一樣飄零,形容人韶華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接世,接觸社會,承擔事務,對社會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⒃窮廬:破房子。
⒄將復何及:又怎么來得及。
⒅淫慢:過度的享樂,懈怠。淫:過度。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