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酥餅作文900字
酥餅是金華一大特產。相傳唐朝開國元勛程咬金,隋末時曾落難到金華,以賣酥餅為生。所以金華人稱他是金華酥餅的祖師爺。
酥餅的制作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素以色、香、味、形四絕而聞名。一個小碟子那么大的酥餅,兩面金黃,上下共十余層,每層都薄如紙,形如蟹殼,松脆香醇。吃酥餅時,一定要把手作成凹狀托住酥餅,以免那酥香的碎末飄落下來。
多少年來,酥餅因為味道好,攜帶方便,為人們所喜愛。從唐代起,外出考試、經商的金華人,都要帶土幾筒酥餅一是當作點心,二是吉祥之意。如今,出國訪友、回國探親的人們。仍是要買上幾筒聞名遐邇的.金華酥餅,饋蹭親友。
酥餅味道很好,它的制作要求很高。做酥餅需要的作料有干菜、粉面、膘肥肉、酥油、芝麻,干菜以三月產的為最佳。酥餅的制作工序很復雜。第一,先要把面和好,進行發酵,然后川拼面杖把面淤開。第二道關是擦酥油,這道工序最難了,要做到每個角落都要探到,而且要均勻。再團起來,如此重復幾遍,才能使酥餅多層。再放人適量干菜、膘肥肉,在餅面上撤上芝麻,放人烤爐用文火烤,40分鐘左右即熟。再放入烘箱焙烘,少則六小時,多則八九小時,味道以后者為佳。
近年,因為種種原因,質量低劣的金華酥餅越來越多,金華酥餅名聲大損。正在金華酥餅瀕臨失傳之際,一位名叫徐婉芬的阿姨,照她酥餅老師傅爺爺的囑咐,辦起了一個小小的酥餅作坊,做正宗酥餅。她的小作坊就在一條小弄堂里的自己家中,沒掛牌子。一個五平方米的小屋子里放著一張作板,她天天就在這里辛勒工作著,每天誕生上千只酥餅,由于她做的酥餅特別好吃,顧客越來越多,供不應求。徐阿姨只好辭去單位里的工作,專心做酥餅。如今,她成了金華的“酥餅女王”,酥餅做得更多更好。人們到她那兒買酥餅,得早早訂貨。徐阿姨不搞特殊優待,按定貨的先后順序給貨?,F在。她每天的收人比在工廠里的時候多得多。
酥餅現在是人工制作的,很費工夫和力氣,我想,到了21世紀,再用手工做酥餅那就太麻煩了。最好能發明一種“酥餅制作專用機”,只要把制作的辦法及工序編成程序,輸人這種機器的指揮系統——電腦,電腦便能根據要求進行泡面、對面、插酥、裹餡等工序,并能用機械手把酥餅放人紅外線烘箱焙烘。然后又用機械手把酥餅放入包裝,給酥餅穿上漂亮的外衣。一批做好后,電腦把程序一倒,做第二批……
金華酥餅300字作文
早讀的時候我往窗戶外一看,只見周老師拎著一大包東西回來,我叫了一聲周老師,周老師走了進來,教室里一下子沸騰起來,大家一起慶祝周老師的歸來。
第二節課,我們都興奮不已,周老師面帶笑容的`走了進來,每個人的臉上多洋溢著興奮的笑容。隨后,周老師把酥餅分給了大家,一人一個。我打開包裝,聞了又聞,總是聞不夠,那種香味撲鼻而來我咬了一口,又酥又香。咸里還帶著一點點的甜味兒。我看了看手中的酥餅,里面是空心的,不知是什么陷,就在這時周老師告訴我們,酥餅是梅干菜扣肉餡。韓智秋一大口咬下去,一個金華酥餅只剩下了半個。然而,王琳涵和韓欣露卻一點一點地吃,就好像芝麻里挑沙子似的。
吃完了酥餅,周老師問我們想不想她,大家異口同聲地喊:“想?!蓖跏姹f:“我昨天晚上夢見周老師把一個巨無霸酥餅扔給了我?!蓖瑢W們七嘴八舌,你一句我一句地談論起來,說得不亦樂乎。
金華酥餅吃完了,可教室里依然彌漫著濃濃的香味,久久不能散去,這是老師對同學們的一份愛,也是同學們對老師的深切思念。
金華酥餅三年級作文350字
來過金華的人如果沒有嘗過金華酥餅,那就太遺憾了。
金華酥餅香脆可口,是以面粉、肥肉、干菜、芝麻、菜油、飴糖等原料做成的`。經過烘烤,制成蟹殼那么大一個酥餅。它的兩面都是金黃色的,上面撒著芝麻,中間是干菜、全肥肉做餡,上下各有十多層,每層都很薄,香脆可口,味道極好。
金華酥餅有悠久的歷史,相傳隋末程咬金曾在金華開過酥餅店,他的酥餅做得很好吃,受到了老百姓的歡迎,以后代代相傳,名氣越來越大,成為聞名遐邇的傳統特產。
一次,媽媽買回八個酥餅,我先吃了一個,覺得味道好極了,就一口氣吃了四個。買來的酥餅吃完后,我就天天纏著媽媽買酥餅,媽媽沒辦法,只得再去給我買。
金華人走親訪友愛用酥餅作禮物,來金華的客人都要買幾包金華酥餅回去,與家人一起分享。
今天,老師要我們寫一篇介紹家鄉的文章,我想,我給金華酥餅做個“廣告”吧,廣告詞就是:“你想嘗嘗金華酥餅嗎?金華隨時歡迎你,包你大飽口福!”
端午的葫酥餅作文
說到端午,我們便會想到吃粽子、賽龍舟等常見的習俗。但是,我家不同。除了這些,我們還有一道必備“佳肴”。
說起這道必備“佳肴”,我們這人年年吃的人真不多。每次我們在制作或是品嘗的時候,一些鄰居總會來問問這道菜的名字。想必他們是不吃的`吧!說來也奇怪,每逢端午,我從沒在這看見別人吃過呢!倒是我外婆家,年年都燒。也許就是從外婆家——當然,那兒引過來的吧!
既然每年我們都吃葫酥餅,那這葫酥餅怎么做呢?哈,顧名思義,這餅里頭肯定有葫蘆咯!你也許會奇怪,這“餅”里怎么放葫蘆呀?味道多怪!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其實,葫酥餅可以稱為“餅”,也可以冠以其他的稱謂。因為它的制作過程是這樣的:
先勺一些面粉,加入適量的水,放進切成絲的葫蘆,一個勁的拌呀拌。直到面粉糊拌到可以下鍋的狀態,就行啦!接著就是在普通不過的步驟啦!起油鍋,倒油。你也許會納悶,這餅不用塑形嗎?別著急,這才是葫酥餅最大的樂趣!你可以用勺子隨意撈起一些面粉糊,或多或少,然后把它倒入鍋中。這時,“調皮”的葫酥餅就開始造型了!這時便不用理會,接著倒面粉糊。有時,一些“重情義”的葫酥餅會粘在一起,你得將其分開,否則,就會誕生一個超級大的葫酥餅啦!待到兩面金黃,撈出就可以吃。
每次,我都是最貪吃的食客。當然了,我也會發揮我的想象力,來想象葫酥餅像些什么東西,雖然大多數時候葫酥餅還是寫不規則的圖案,可我卻也樂此不疲!
啊,端午的葫酥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