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道德綁架作文
什么是道德,就是你知識不全卻可以用它去彌補;但是如果你沒有它卻無法用知識去彌補的一種修養。但是如果你強行讓別人有道德的話,那你同樣遭人唾棄。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送在我和我的家人在深圳坐地鐵的時候。一個老爺爺上了地鐵,見沒有人給他讓座,竟破口大罵起來:“你們這些年輕人,太沒素質了,見到老人也不知道讓座嗎?”車廂里并沒有人回答。沒想到老人更加變本加厲,直接用拐杖指著一個年輕人就是一頓罵:“你這么健壯的小伙子,站一會又不會礙著你,難道你的父母沒有教過你要尊老愛幼嗎?”
那個年輕人實在忍不住了,對老人說:“大爺,現在都是下班高峰期,大家都很累,不讓座也情有可原,要不您先等一等,看看下一站有沒有人下車,若有,您便坐,若沒有,您也不能強求別人給您讓座。畢竟幫您是情分,不幫您是本分。”大爺聽到這話,氣得不行,但其他年輕人似乎很贊成這種說法,一時間,誰也沒有站起來讓座,而那老人也氣氛的往其他車廂走去。
其實,在生活中,經常能見到這類人,他們強求別人要有道德,如:公交車上強行讓座,強行捐款,發獎學金時強行讓別人請客等等。他們要求別人要有道德,可我覺得他們才是最沒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一個人的修養,可這也要建立在自愿的基礎上。舉個例子:《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但如果孔融不愿意讓出梨,而是被家人強行讓出的話,那他的內心會怎樣?肯定不好受。
道德,固然是一個人最重要的修養,但如果建立在強行的基礎上,那么這個讓人強行讓人講道德的人最沒有道德。
拒絕道德綁架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拒絕道德綁架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想必各位都經歷過類似的場景:一個乞丐向你乞討,你給他一塊錢,他卻抱怨你吝嗇;你的車成了熊孩子的畫板,你去找家長索賠,對方卻鄙視你跟小孩一般見識;你辛苦了一天,好不容易在公交車上找到一個座位,卻被逼你讓座的大爺大媽指責為不尊敬老人。
“我這么窮,你忍心給這么點兒?”“大人不該讓著孩子嗎?”“年輕人不該敬老嗎?”這些以道德為名義的詰難便是道德綁架。這些要求看似合情合理,其實無理取鬧,戴震說:“酷吏以法殺人,后儒以理殺人。”道德綁架便是以道德殺人,當為人提倡的道德變成了束縛人的繩索,它便也成了引線,只需一個火花就能將這個社會引爆,那么面對道德綁架,我們應該做什么呢?
各位義憤填膺的朋友,請先放下拳頭,閉上眼睛想一下,你是不是也是道德綁架的一份子呢?你有沒有在微博上逼馬云、馬化騰為災區捐款呢?你有沒有以要懂事為借口,將你孩子的玩具換做人情呢?如果有的話,希望你在下一次要這樣做時遲疑一下,將心比心地想想,如果你是對方呢?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別人,無論理由多么高尚,也是一種不尊重他人的行為,道德應是人們對自己進行約束,從而在社會層面上達成一種默契。道德應使人與人之間更加溫暖,而不應成為束縛人的枷鎖,使社會充滿火藥味兒,要知道再好的山珍海味也不用被人強灌下去,金子做的鐐銬也終究是鐐銬,卓別林在詩中寫道:“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我才知道把自己的愿望強加于人是多么的無禮。”
或許有的朋友可以拍著胸脯說,我沒有道德綁架過任何人,而且我痛恨這種行為,那么也請你想一下,你是否將“讓座是高尚,不讓座是自由”奉為圭臬呢?你是否將對綁架方的厭惡遷怒于道德本身了呢?當我們痛斥某些事物時,很容易不知不覺走向極端,道德綁架固然不可取,偏激的反道德綁架也不正確。“老人不體諒我們,不配被讓座”“貪婪的乞丐不應被施舍”“熊孩子就得揍”,嗯,這就是你不做好事的理由。淮南子有言:“蘭生幽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義,不為莫知而止休。”無人知曉,而繼續做好事,是值得尊敬的,但更可貴的'是在被攻擊“綁架”后仍不失其本心,希望大家可以理性對待道德綁架,不要讓它阻礙你行善的腳步。
我有一個夢想,我夢想有一天在濟南公交車上,青年能夠體諒老人的腿腳不便,老人能夠理解青年的辛苦;我夢想,有一天在成都的商業街上乞丐能夠對一角錢的饋贈心存感激;我夢想有一天在上海的地鐵站里,女孩兒不會因為蹲著等地鐵而被路人拍照指責。
只要我們將心比心,對自己的行為加以約束,對別人的善意心存感激,我們就能避免道德綁架的沖突,我的夢想也不再遙遠。
拒絕道德綁架作文
道德綁架,是指人們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準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并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拒絕道德綁架作文,一起來看一下吧。
有關拒絕道德綁架作文1
我一個七年的閨蜜拉黑了我,原因是我拒絕參與她組織的“救助流浪狗”活動。
閨蜜是個不折不扣的愛狗人士,這些年我看著她為一個又一個動保活動搖旗吶喊,“攔車救狗”有她,“反對狗肉節”有她,“給流浪狗一個家”也有她。
我并不是沒有同情心,看到虐狗棄狗的新聞會心痛氣憤,對于閨蜜在愛狗道路上的滿腔熱情也打心眼里佩服。
只是我從小怕狗,遇到大狗會自動保持安全距離,就算是小狗朝我跑來都會戰戰兢兢。
在幾番推辭后,她很生氣的說:狗狗那么可愛,有什么好怕的?你不要找借口,你就是冷血。
我想不通我怎么就冷血了,在微信上發了條消息找閨蜜理論,卻發現她已經把我拉到了黑名單。
女明星因為在閱兵日發兒子照片,瞬間被罵上熱門。
微博里過十萬的評論里充斥著匪夷所思的愛國情懷:“你居然不發閱兵的照片,真是對國家沒有感情”;“都不表達下自豪,你不配做中國人”;“這么重要的日子你還要秀小孩,趕快滾出中國”.......
大商人這些年慈善做的不少,卻因為一場災難沒有做出表率被逼捐,一大波人用著逼債般的口氣指責他有錢不捐款就是為富不仁。
曬娃就不愛國,有錢就該捐款,這是哪門子的強盜邏輯。
如果是個人行為實屬可恨,如果是群體行為,那就只能說是可悲了。
說到“道德綁架”,就不得不提歷史上“阮籍喪母”的典故。
魏晉時期的大名士阮籍秉性孝順,但聽聞母親去世臉上卻沒有悲戚之情,靈堂上其他兄弟都痛苦流涕,他連一滴淚都沒有掉。
阮籍的冷漠遭到了眾人的不滿,紛紛指責他薄情寡義。到了母親快要下葬的時候,他卻因為悲慟過度吐血數升,幾乎死去。
中國自古以來講求禮法,悲傷有很多種形式,淚水往往是最直接的演繹。
但內心的感受才是最真實的,喜怒哀樂只是表情,不是表演,從小老師就教育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可是有的人花了大半輩子也沒弄明白什么是真的道德。
道德是用來約束有錯的人,不是用來禁錮無辜的人。
制定自己的準則,綁架別人的道德,這是一種畸形的價值觀。
每個人的成長方式不一樣,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就像我不愛狗不代表我冷漠無情,我不讓座不代表我不懂孝道,我不發朋友圈不代表我不重視友情.......
而站在所謂道德據點的你們大可不必咄咄逼人,慷別人所慨,強別人所難。
有關拒絕道德綁架作文2
8月5日播出的《中國夢想秀》中,來自貴州的.“追夢人”楊成燕,夢想是讓失散多年的妹妹認回雙親,一起拍張全家福,。楊成燕的妹妹張懿小時候被父母送給別人,知道真相后不愿接受生父生母。張懿在現場一直拒絕和親生父母相認。不料,節目主持人周立波當場指責女孩心胸狹隘,說她應學會原諒,否則永遠不會幸福,還說出了“在你兒子眼里你是個尖酸狹隘的女人”的言論。
張懿拒絕和親生父母相認,有兩個原因,一是怕養父母傷心;二是與親生父母并無感情,她信奉“養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認還是不認,張懿已成人,她有權利作出判斷。而周立波一再詰問,甚至逼迫,出言不遜,哪怕初衷良好,也有道德綁架之嫌。
從法律上說,如果當初張懿的親生父母遺棄了她,已涉嫌違法;如果將其送養給別人,自收養關系成立之日起,她與生父母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收養關系的成立而消除。換言之,張懿可以不認親生父母,也不必贍養親生父母。本來一件很純粹的事,卻因周立波的“好心”而變得復雜。
據楊成燕稱,其妹妹張懿屬于超生,要上交罰款。無奈家里條件太差,楊成燕的父母實在拿不出罰款,只能將僅有1個多月大的女兒送走。更接近真相的細節應該是,楊成燕的父母重男輕女,因為在生了張懿之后,又生了一女一子,即包括張懿在內,楊家共有四個孩子,直到生了兒子才罷休。在筆者老家,有太多類似的情況,一些家庭連生了幾個女兒,直到生了兒子才滿足,孩子多養不起就把女兒送人。
不認親生父母,總有原因。作為旁觀者,我們自然不能勉強,更不能道德綁架。他們與養父母建立良好感情,不愿讓養父母難受,已盡孝道。他們認親有時也容易受到阻力,比如被養父母勸阻,張懿就遇到了這種情況。養父母的做法,同樣值得理解。
毋庸諱言,現實生活中我們最愛拿道德說事。道德是砝碼,道德是武器,揮舞道德大棒,習慣于道德綁架,這種做法明顯不合適,可能遮蔽真相,傷害法律,掩藏了社會問題。少一些泛道德化,回歸到法律命題,并深思道德泛化背后的社會問題,也許強過動輒上綱上線,拿道德說事。
拒絕道德綁架高中作文
在我們的生活里,如果遇到道德綁架的事情,我們一定要學會拒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出來的有關于拒絕道德綁架高中作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拒絕道德綁架高中作文【1】
以隊長的身份帶領球隊贏得賽季冠軍,在與俱樂部合同到期后為實現自我更高的人生價值到轉會至競爭對手之處,此舉或許有人不解,批評指責,也能理解,但令我我想到的是,球迷們的責罵鋪天蓋地而來,甚至以“白眼狼”的攻擊傷人。因此,我不得已以文章回應,希望大家保持冷靜,莫再對此事進行道德綁架,損人傷己。
我自覺問心無愧。帶領全隊順利奪冠,我在合同期內盡己所能把球隊帶上巔峰,若我之前不盡力招致罵聲或許情有可原,但我既已履行自己合同期內的義務,在合同終止后加盟他隊又有什么錯?北興俱樂部多年栽培之恩,我很感激,也以此冠軍報答,但若要以此作挾,束縛我走向更高的階段,恕我無法答應。我的離開或許讓俱樂部有所損失,但仍有許多優秀球員的,它不會元氣大傷,而于我,一個球員就是一個向往更多挑戰、更多磨礪的戰士!目光若只浮于眼前情義,而忘卻使自己更上一層樓,不斷超越自我的目標,這又何曾不是一種勉強?身為隊長,順利奪冠且恩已報,身為球員,追求超越而意不改,我認為我已盡力平衡二者并努力做到最好。
球迷們的責罵,我可以理解,無非是因喜愛而感到遭到“背叛”而產生的憤慨。但其中言語不禁令我想到“道德綁架”四字。曾有富豪未捐巨款被網友圍攻,補捐后卻又冷嘲熱諷:“現在晚了”。曾有明星曬娃被怒批“不愛國”,曾有名人未及時為受災人民祈福惹來一群鍵盤俠問,“你有沒有同情心”,如此種種,和我如今處境豈無相似之處?
道德綁架是對別人的行為提高到道德層面進而批判的行為,也許有人認為我如此定義心有不誠,但道德綁架處理對被指責者本人造成心理陰影外,對社會也有不容忽視的危害,強制的捐款,祈福不僅使本出自內心本善的行為套上生硬的枷鎖,還使這樣應稱贊的善意舉動被視為理所應當而不加重視,而這種動不動道德綁架的行為也會使嚴戾之氣散播在社會上,人人自危,以道德制高點批人自己卻不反省,最終不利于社會和諧。
我知道仍有許多人不贊同我的做法,但請不要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對我進行道德上的批判與否定。世上很多事情不分對錯,不涉高尚險惡,只是立場不同而有了分歧。我自認自己并不辜負北興俱樂部,也不負自己,也請你們冷靜下來,站在我的立場想想,不要橫加指責,忘記了一個隊長帶領隊伍付出的心血與努力以及一個球員對實現更高人生價值的渴望。
拒絕道德綁架高中作文【2】
我一個七年的閨蜜拉黑了我,原因是我拒絕參與她組織的“救助流浪狗”活動。
閨蜜是個不折不扣的愛狗人士,這些年我看著她為一個又一個動保活動搖旗吶喊,“攔車救狗”有她,“反對狗肉節”有她,“給流浪狗一個家”也有她。
我并不是沒有同情心,看到虐狗棄狗的新聞會心痛氣憤,對于閨蜜在愛狗道路上的滿腔熱情也打心眼里佩服。
只是我從小怕狗,遇到大狗會自動保持安全距離,就算是小狗朝我跑來都會戰戰兢兢。
在幾番推辭后,她很生氣的說:狗狗那么可愛,有什么好怕的?你不要找借口,你就是冷血。
我想不通我怎么就冷血了,在微信上發了條消息找閨蜜理論,卻發現她已經把我拉到了黑名單。
女明星因為在閱兵日發兒子照片,瞬間被罵上熱門。
微博里過十萬的評論里充斥著匪夷所思的愛國情懷:“你居然不發閱兵的照片,真是對國家沒有感情”;“都不表達下自豪,你不配做中國人”;“這么重要的日子你還要秀小孩,趕快滾出中國”.......
大商人這些年慈善做的不少,卻因為一場災難沒有做出表率被逼捐,一大波人用著逼債般的口氣指責他有錢不捐款就是為富不仁。
曬娃就不愛國,有錢就該捐款,這是哪門子的強盜邏輯。
如果是個人行為實屬可恨,如果是群體行為,那就只能說是可悲了。
說到“道德綁架”,就不得不提歷史上“阮籍喪母”的典故。
魏晉時期的大名士阮籍秉性孝順,但聽聞母親去世臉上卻沒有悲戚之情,靈堂上其他兄弟都痛苦流涕,他連一滴淚都沒有掉。
阮籍的冷漠遭到了眾人的不滿,紛紛指責他薄情寡義。到了母親快要下葬的時候,他卻因為悲慟過度吐血數升,幾乎死去。
中國自古以來講求禮法,悲傷有很多種形式,淚水往往是最直接的演繹。
但內心的感受才是最真實的,喜怒哀樂只是表情,不是表演。
從小老師就教育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可是有的人花了大半輩子也沒弄明白什么是真的道德。
道德是用來約束有錯的人,不是用來禁錮無辜的人。
制定自己的準則,綁架別人的道德,這是一種畸形的價值觀。
每個人的成長方式不一樣,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就像我不愛狗不代表我冷漠無情,我不讓座不代表我不懂孝道,我不發朋友圈不代表我不重視友情.......
而站在所謂道德據點的你們大可不必咄咄逼人,慷別人所慨,強別人所難。
拒絕道德綁架高中作文【3】
中華民族亙有華夏民族、禮儀之邦的美稱,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源遠流長。在千百年前,《世說新語箋疏》中就早有記載:“融四歲,與兄食梨,輒引小者”,于是在中國幾千年來的發展過程中,謙讓的意識也漸入人心,仿若每一個人必須遵守的規范,但是如今,謙讓似乎成為了我們的一種負擔。
在兒時的記憶中常常會有這樣的情景:“媽媽,表弟翻我的玩具,弄壞了小汽車,我搶回來它還打我!”面對弟弟的胡鬧,滿地的狼藉,心中難免充斥著委屈。我們渴望著公平的對待,期待著有個人能站出來說出我們作為長者的心聲。而等來的卻是家長口中“你比他大…他弄壞就弄壞…你應該讓著他”這樣類似的言語,于是,“謙讓”便衍生成為我們肩上不得不擔負起的使命。其實,在我們在嚴格死守道德底線的同時,已然被安排在了不同的起跑線上,我們做了正確的'事情,卻遭到了那些以道德為名的約束或阻擋,最后被顛倒了黑白。于是我們大膽發問,何錯之有?真相便是我們都盲目于“道德”的旗號,而被進行了行為上的“綁架”!
像是去年的天津塘沽爆炸事件,在各界人士伸出援助之手組織天津重建之時,馬云的微博卻被清一色的“逼捐款”留言所覆蓋。不少網友指責馬云“你不捐款,我也不淘寶了”“首富就應該捐1個億”……好在逼捐的網友聲勢浩大,反對逼捐的人也不在少數,“你有錢就得多捐”,在邏輯上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慈善的首要原則就是自愿,哪怕他是中國的首富,他也有權力決定捐與不捐、捐多少,無人可以強迫,更沒必要揮舞道德的“兇器”,去脅迫其他人要怎么樣去做。就像韓愈在《原毀》中言:“不以眾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見其尊也。”道德是一種修養,不是一種義務,我們應該去呼吁人們去做,而不是由此化為了利器,去責備他們為什么不做;我們做好事,也不應該勉強別人也照著我們的樣子去做。道德最適合來約束自己,而不適合拿來壓制別人。
人們推崇道德大抵也是因為它的無害,能夠逐漸增進社會的安寧和諧,平息糾紛與風波。可如果道德成為人人手中強制他人的利器,就必然會成為每個人氈上的針、背上的刺,設法拔去。
毋庸諱言,在五千年地域文化的光輝下,道德已然深入人心。現實中我們最愛拿道德說事,道德是砝碼,道德是武器,揮舞道德的“利器”,習慣于道德綁架,這種做法顯然不合適,反而會煽起群眾的躁動,輿論下的風波;反而違背了遵守道德的初衷。莫不如理性的面對,去還原事情的本真,也是時候將道德放回它原本的位置,在運用中以事論事,這樣在許多問題上也會少些偏頗。
拒絕道德綁架高中作文【4】
在一次電視電話會上,一位首長語重心長地說:“領導干部要學會拒絕。”聞后深有同感。拒絕是一種本領,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素質。身處物欲橫流的世界,面對紛繁復雜的誘惑,黨員領導干部需要學會拒絕。
拒絕有本能的,也有理性的。對自己不喜歡的人和事,人們往往產生一種本能的排斥心理,而對自己心儀的事,要想說“不”就比較困難了。《大學》有云:“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鋒利的釣鉤裸露在水中,池魚避而遠之;而一旦掛上美麗的釣餌,便能誘使成群的魚兒上鉤。世上有許許多多誘惑人心的東西,都有著華麗的外表;也有許許多多的人,因此而走向誘惑,墜入了深淵。這都是不會拒絕、不去拒絕的結果。
面對誘惑,會不會拒絕、能不能拒絕,反映出一個人意志品質的強弱,也是對黨員干部人品官德的考驗。黨員干部手中或多或少都掌握著一定權力,現實生活中,會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對別人的種種請求或“好意”,此時,選擇了接受,就等于丟棄了黨性;選擇了拒絕,才能避免滑向無底的深淵。所以,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我們要多問一問:“他是誰?為何而來?他找我是不是要達到個人目的?我該怎么辦?”然后,自覺拿黨性這把尺子來衡量一下,什么可以接受,什么應該拒絕。對于那些違背原則的問題,與黨員干部身份不符的事情,要旗幟鮮明、理直氣壯地說“不”。特別是對一些所謂的“潛規則”、“擦邊球”、“可做可不做”的事情,更要謹小慎微,時刻保持清醒頭腦,不隨波逐流,不姑息遷就,確保黨性觀念永不褪色。
做一名稱職的黨員領導干部,必須修好“拒絕”這門課。具體講,就是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培養健康向上的理想情趣,自覺抵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想的侵蝕,經常審視自己的思想道德,看有沒有不健康的苗頭;經常審視自己的價值取向,看有沒有庸俗的傾向;經常審視自己的言行舉止,看有沒有越軌的地方。耐得住寂寞、抗得住干擾,堅守精神上的一片凈土。
生活中,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太多。
我們象久旱的土地渴望甘霖,象饑餓的幼兒渴望乳汁,渴望著,吸收著大千世界眼花繚亂的一切的一切,有時候,是否可能甚至連郁金香,還是罌花都分不清、辨不明?朋友,你不覺得在這異常精彩的有時也很無奈的現實中,我們還非常需要學會一樣特殊的本領嗎?那就是---------學會拒絕!!!
當你還是一個莘莘學子,又常常看到某一些平時學習不努力,但考試時卻通過投機取巧從而獲得比你刻苦學習還要好的成績的時候;當你正巧在某個考試時某道題冥思苦想也做不出來有人向你表示可以“幫幫你”的時候,你是否也曾經想過向那些人學學?!這時候,你需要學會拒絕!
當你作為一個被相聲中戲稱為“冒號”的人物,手里有了某方面簽字的權利,許多人有求于你,有的人還會悄悄給你遞個“信封”的時候,這時候,你需要學會拒絕!
當你和朋友一起去卡廳唱歌,在時明時暗的燈光里,在杯碟交錯的嘻戲中,在陪舞小姐的嬌聲邀請下,這時候,你需要學會拒絕!
當現代人的時髦問候語,已經從“好久不見了,你吃飯了嗎?”演變成為“好久不見了,老婆還是她嗎?”的時候;當麻將牌中的“換教”已被賦予現實中的關于婚變的特定含義的時候,這時候,你需要學會拒絕!
當你沉陷于網絡中,迷戀于聊天室,被網上的“哥哥妹妹”神魂顛倒,置身邊的親戚朋友于不顧的時候,這時候,你需要學會拒絕!
拒絕道德綁架高中作文【5】
這世間鮮有勇者,敢于隨心行事,愈是長大,愈發彷徨。而我只愿做蘇東坡筆下的那只鴻雁,揀盡寒枝不肯棲。學會拒絕,堅守本心。
為何要怪罪一個孩子的做法?清澈的童心早已將惡善辨別,難道善良和罪惡之人應同等對待,那善與美存在的意義又何在?
昆德拉曾言,這世界上最令人反感的遠不是丑陋,而是她的漂亮面具。我們應該學會拒絕,象孩子拒絕送給另外兩個人請柬一樣,我們有太多東西應該拒絕。我們明知對錯,卻不敢指錯。否則,我們怎么會在希臘古建筑上看到中國人的涂鴉;我們又怎么會被外國人調侃“中國式過馬路”;我們更不會讓摔倒在地上的老人和車禍受傷的孩子一直躺在地上無人援助。我們不敢拒絕,不敢向黑暗,向冷漠,向粗鄙拒絕。
傲心不可有,傲骨不可無。縱觀中國史,不憚于死的文人自古皆有,而為了理想忍受塵世摧殘的英雄卻僅司馬遷一人。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憑借一個文人的良心寫下一本偉大的書。拒絕虛偽的吹捧和所有不實的謊言,他讓千秋萬代的后生看到了一個文人的傲骨和堅守,一種無畏一種正氣。司馬遷拒絕篡改歷史而成為歷史長河中最浩瀚的一顆星辰,而張大千硬是用柔弱的畫筆挺起了抗戰時期中國人民的脊梁。面對日本人的威逼利誘,遇借其手粉飾太平,張大千嚴聲拒絕。這是一顆剛毅的心,一顆不畏權勢敢于拒絕的不屈之心。這樣堅定的拒絕曾經鼓勵了多少救亡圖存的中華兒女。
那位叫作加萊亞諾的作家,用他堅定的拒絕溫暖了南美洲底層人民的心,毫不留情的拒絕、反抗,鞭撻那些暴力與野蠻。這世界中終有勇士與黑暗斗爭,他們以不同的方式和同樣的勇敢向邪惡發出挑戰,他們都是倔強,頑強,勇毅的戰斗者,心中有著從未熄滅的光。讓他們在四海潮生中無比耀眼,擁有直指人心的力量。
拒絕是一把火焰,以最炙熱的溫度發出了對現實最有力的叩問,帶給那些麻木之軀最深沉的反思,并帶給這世界最純粹的愛。讓我們不要把麻木冷酷的“有的人”變為“很多人”,讓我們把善良正直的“那些人”變為“所有人”。愿人人內心堅定,有鋼鐵般的力量,拋開所有謊言與粗鄙,學會拒絕,讓這世界回到春天。
上一篇:節儉光榮的名言警句-經典名人名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